摘 要:杏仁蜂是危害杏树果实的主要害虫,果实受其危害后会造成大量落果。以临沂市为例,通过对杏仁蜂的形态特征、周期习性,以及发生危害规律的分析,提出采用人工、物理、化学药物等综合防治的措施,以期为当地果农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从而提高当地珍珠油杏的果实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杏仁蜂;发生习性;综合防治
临沂市是山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临沂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五大类。珍珠油杏是当地主要种植的水果之一,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沂南、沂水、蒙阴等县。近年来杏仁蜂的发生对当地珍珠油杏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个别高发区域造成减产20%以上。
1 杏仁蜂的分布
杏仁蜂是杏树果实害虫,学名Eurytoma samsonovi" Wass,膜翅目,广肩小蜂科。分布于中国新疆、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主要危害杏、桃、李等。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雌成虫长5~7 mm,翅展10 mm左右。头和胸黑色,密布刻点,复眼暗红色。触角9节,膝状,柄、梗节橙黄色,鞭节黑色、较粗、生短毛。各足基节黑色,转节以下和腹部橙黄至橘红色。腹部末端尖。产卵器深棕色,平时纳入纵裂的腹鞘内。雄成虫略小,触角鞭节念珠状,环生长毛。腹部黑圆形,各节短小。各足腿节或胫节有时杂有黑色[1](图1)。
2.2 卵
卵圆筒形,微弯,长约0.1 cm,一端稍尖,另一端圆钝。初产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图2)。
2.3 幼虫
末龄幼虫长7~12 mm,纺锤形,略弯。头淡褐色,上颚发达,端部黑褐色。胸腹部13节,淡黄白色。裸蛹长6~8 mm。
3 周期习性
临沂地区3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25~30 d。杏花谢落时开始羽化,经一段时间成虫咬一圆形羽化孔脱出,飞往树上交配产卵。白天活动,中午前后最盛。杏果指头大时硬核前大量产卵,产卵器刺入果内将卵产于种皮下。每果产卵1粒。向阳面果实落卵多。每雌成虫产卵约120粒。雌雄比为5∶1。成虫寿命一般7~8 d。卵期约30 d。杏果膨大、子叶形成时孵化,幼虫蛀食杏仁,蜕皮4次,杏仁食尽即达末龄。落地果比树上果中的成虫羽化早,死亡率也低,雄虫羽化比雌虫早。宜在羽化前清除落果和树上僵果;加工杏仁时用水淘洗出虫核,集中处理;羽化盛期可喷洒敌百虫等药剂毒杀成虫[2]。
4 杏仁蜂的危害
4.1 发生时间
临沂地区于4月7日开始发现成虫,成虫出土后在地表停留1~2 h开始飞翔。一般在杏果指头大时,成虫大量出现,飞到树上交尾,产卵。在杏核尚未硬化前产卵于核皮与杏仁之间,卵期约10 d,卵经20~30 d 化为幼虫,在核硬化前蛀入杏仁,5月下旬危害最重,常引起大量落果。从表1可见:在幼虫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0~28 ℃、相对空气湿度55%~70%,在此温度与湿度下杏仁蜂发生较重(表1)。
4.2 危害特点
晚熟品种受害率高于早熟品种,据观察,在多个品种中,珍珠油杏和凯特杏受害最为严重。珍珠油杏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杏仁蜂羽化盛期,正值珍珠油杏谢花初期,果实幼嫩,便于产卵。珍珠油杏自花结实率高,更能吸引杏仁蜂,危害更集中,一旦发生蜂害,容易产生大量落果,且不易彻底清除落果和树上僵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
4.3 危害症状
杏仁蜂以幼虫在杏核内蛀食杏仁危害,初期虫果表面有半月形稍凹陷的产卵孔,有时产卵孔出现流胶。杏在临近成熟时,凹陷面扩大变黑,类似日烧状,所以很多果农朋友将其误认为日烧。虫果易脱落,也有的干缩在树上。翌年春天成虫羽化后,杏核表面出现1个小圆孔,即成虫羽化孔(图3)。
5 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
5.1 生长环境与杏仁蜂发生的关系
杏仁蜂的暴发与外界的气候因素有很大关系。在冬季低温8 ℃以上,春季干旱条件下,其死亡率较高,达到53.5%。
5.2 果园栽培管理与杏仁蜂发生的关系
不同的种植和管理方式,也会对杏仁蜂的危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山岭地带的果园,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导致了较高的发生率。此外,果园地势较高,有大量的落叶和杂草,给清理虫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为杏仁蜂提供了更好的冬季生存条件和繁殖条件[3]。
5.3 越冬与杏仁蜂发生的关系
在同一地块,幼虫在落到地面或埋在表土中的杏核内越冬的,比在干枯于树枝上的杏核内越冬的化蛹及羽化期早。但埋在土层5 cm以下的杏核内的杏仁蜂虽能羽化,却很难钻出地面,故而死亡。羽化过晚的,因杏核已硬化,成虫的产卵管插不进去,也形不成危害。
5.4 地理环境与杏仁蜂发生的关系
在果园灌水量大、地势较低或被杂草和落叶覆盖的杏核中的幼虫,羽化较晚;在山沟背风向阳、冬季温暖、早春昼夜温差较小环境中的幼虫羽化较早,因而阳坡的杏果受害率要高于阴坡的杏果。
6 杏仁蜂的综合防治
6.1 清园清除虫果
对落果的处理,主要有销毁和深埋两种方法。销毁方法包括将落果晾晒、砸碎或焚烧,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其中的幼虫。深埋处理则是将落果埋在地下10 cm以下,幼虫在缺氧的环境下无法生存,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拣拾落果并进行销毁或深埋,不仅可以防止农药的过量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还能减少果实病虫害的传播,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6.2 诱捕成虫
利用杏仁蜂成虫的趋光和趋黄色习性,采用太阳能诱虫灯和黄色粘虫板进行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简便的方法(图4)。
6.2.1 太阳能诱虫灯 将诱虫灯悬挂于果园当中,利用杏仁蜂成虫的趋光性,诱使其飞向光源,从而达到集中灭杀杏仁蜂的目的。诱虫灯可选UVA紫光灯,每只适用面积150 m2左右,每667 m2悬挂5~6盏。太阳能诱虫灯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2.2 黄色粘虫板 使用黄色粘虫板灭虫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防治方法。将黄色粘虫板挂于杏树枝条上,利用杏仁蜂成虫的趋黄色习性,使其黏附在黄色板上,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以20 cm × 25 cm规格双面粘虫板为例,每棵树悬挂1张即可。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防治效果明显等优点[4]。
6.3 杏仁蜂药物防治的两个关键阶段
6.3.1 早春发芽前 这个阶段是越冬幼虫的出土期,可以用40%敌马粉剂1.5~2 kg、5%辛硫磷颗粒剂2~3 kg或其他替代药剂直接在树冠下施于土中,覆盖地膜毒杀熏蒸,消灭虫源。
6.3.2 5月上旬成虫羽化期 在这个阶段,可以向树体喷洒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配合使用,每7~10 d喷1次,共喷2次,以杀死成虫。在使用杀虫剂时,需要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在高温、高湿或大风等恶劣天气下使用杀虫剂,以免影响效果或造成危害[5]。
7 总 结
杏仁蜂是杏树栽培中重要的害虫,了解其生活习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杏树的丰收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防治杏仁蜂需要在其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包括秋冬季节的清理工作、早春的土壤施药以及成虫羽化期的树体喷药等。
参考文献
[1] 张玲玉.杏仁蜂在驻马店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4(4):64-65.
[2] 张坤鹏,于欣,夏文霞,等.杏仁蜂成虫习性观察及防治药剂筛选[J].农药,2011,50(12):926-928.
[3] 曾华.北方杏树栽培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2023(4):39-40.
[4] 李晓珍,陈娅.试论杏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果农之友,2023(4):41-43.
[5] 赵舒欣.试论杏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广东蚕业,2022,56(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