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水果玉米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025-02-05 00:00:00吕粉红乔益杜辰生孙诣博
果农之友 2025年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摘 要:水果玉米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水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结合礼县的实际,详细介绍水果玉米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方法、种植密度与施肥管理、灌溉与排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储存等方面。

关键词:甘肃礼县;水果玉米;栽培技术

甘肃礼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为水果玉米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礼县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水果玉米种植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亮点。

1 礼县水果玉米种植现状

礼县水果玉米种植时间长久,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引进,已形成一批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有品种,如金冠218、双色蜜脆(图1)、中甜300等,这些品种具有果穗饱满、粒色金黄、口感甜糯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

在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面,礼县积极探索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玉米健康生长。

目前,礼县水果玉米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

2 种植地块的选择

要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中、温光条件好、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腐殖地、菜地、微坡地、空闲地种植。考虑到水果玉米的风味,禁止周围500 m范围之内种植普通玉米。要么绝对保证品种间花期错时,至少达到15 d以上。

3 精整土地耕细耙平,施足基肥起垄种植

水果玉米的顶土能力差,在耕整土地时要求深耕,要有不少于20 cm的耕作层,然后碎化平整。结合起垄施好基肥。每亩施用农家有机肥I500~2000 kg,复合肥50~80 kg,钾肥I5~20 kg。开好沟系,围沟、腰沟、畦沟,沟沟相通,使田间能排水、能灌水。

4 选用适宜品种

为了保证水果玉米的商品性,不仅要求丰产稳产,而且在玉米果穗外观、籽粒、甜度、口感等方面有优势。因此选择水果玉米品种时,要根据市场及种植需要,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单穗质量适中、外观色泽鲜艳、质地脆嫩、饱满度好、皮薄的中型果穗品种。

水果玉米的种植要选用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根据礼县的区域差异,种植者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水果玉米品种,种子大小应一致,外观无损,结实饱满,以保证水果玉米的高产和优质。

5 种子处理

种子选好后,要进行浸种处理。之后选择发育良好、发芽率高的种子,并通过晒种来杀灭表皮细菌,增强种子抗病能力[1]。水果玉米种子凹陷、皱缩干瘪、粒质量轻,直接播种会降低出苗率。因此,在水果玉米播种前要将种子在水中充分浸泡,让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放在0.01%芸薹素内酯溶液或20%赤霉素可溶性溶液中浸泡2~3 h起水沥干,然后进行精播。

6 播 种

水果玉米的播种方法主要有直播和移栽两种。直播方法简单,省工省时,但出苗率受天气影响较大;合理的移栽方法可提高出苗率,有利于苗期管理,但用工较多。种植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播种时间应根据礼县的气候条件,确保土壤温度稳定在10 ℃以上。

分阶段播种,合理密植。当土壤温度为5~10 ℃、大气温度在10~12 ℃时开始播种。为了防止过度集中或缺少人力,可分阶段种植,分批列出,每7~10 d种植1次,分为2~3个时期播种。

水果玉米由于出苗顶土力表现较弱,覆土不宜太厚。用化肥作种肥,肥料不应与种子直接接触,但可用有机肥盖种。冬播的用种量应该比夏、秋播多些,每穴播种子3粒,以利一次全苗、齐苗。播种时,可采用点播的方式,按照行距60~70 cm、株距25~30 cm播种。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为4~5 cm,若土壤黏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为2~3 cm,若土壤墒情不足,播深为5~8 cm,盖土厚度为6~8 cm[2]。以保证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早熟水果玉米植株矮小,每亩应在4000株左右,中熟品种在3500株左右、晚熟品种在3200株左右为宜,具体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间隔超过30 d,夏季播种间隔超过20 d。应注意用天然屏障隔离,如树木、丘陵、村庄等,一般在150 m以上,最小不应小于60 m。

7 水果玉米移栽后田间管理

7.1 及时补苗

缺垄死苗时要及时补苗,以保证亩基本苗和亩产量。

7.2 除蘖授粉

水果玉米有较多的分蘖,应在拔节期间及时清除。在抽穗阶段经常发现多穗现象,仅保留最上面的果穗,其余部分及时除掉。由于种植密度大,叶片有阴影,可能导致授粉不良、秃顶和缺乏谷物。应使用摇株法或拉绳法在盛放期间的晴天的无风日子09:00—11:00,选择人工授粉,通常每隔1 d进行1次,需要3~4次。

7.3 科学施肥

采用基肥、种肥、追肥、根外叶面喷肥四种方式。一般农家肥每hm2用N、P、K三元素45%复合肥500~600 kg,种肥用二铵混配枯草芽孢杆菌肥85 kg,6~8叶期喷1次含氨基酸叶面肥,紧接着追1次硫酸铵,14 kg /667 m2,追肥时要结合浇水进行。

苗期施肥,水果玉米定植移栽1个星期后,可以667 m2用尿素5~10 kg,掺在农家稀粪水里对幼苗进行引苗。在玉米植株高70 cm左右、8~9片叶时,可施拔节肥20 kg /667 m2,钾肥7~8 kg /667 m2。待水果玉米大喇叭口期时,结合培土可用复合肥20 kg /667 m2+尿素8~10 kg /667 m2作为穗肥追施。

水果玉米生育期短前期营养生长快,在施肥方法上要侧重基肥提早追肥,整个生育期追肥宜促不宜制。水果玉米采用鲜收,一般少施或者不施粒肥。

7.4 水分管理

水果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干旱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种植者要合理安排灌溉,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同时,排水也很重要,避免积水导致根系受损。在雨季来临前,要做好排水沟的清理和疏通工作,确保排水畅通。

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幼苗定植活棵以后,只要保持土壤50%~70%的水分就能够保证幼苗生长。玉米拔节以后,对水分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至玉米抽天花的时候,基本上土壤含水量要达到80%,否则就会出现“卡脖旱”,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7.5 中耕除草

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在杂草3~5叶时,可用甜糯玉米专用除草剂如苯唑草酮或环磺酮莠去津等进行田间杂草防控(图2)。注意普通玉米除草剂如烟嘧磺隆不能在水果玉米上使用,盲目使用会出现药害。除草剂喷施过后草的剩余部分,可以用人工拔除。

7.6 病虫害绿色防控

水果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种植者需要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图3),种植者应根据病虫害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水果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等。水果玉米的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玉米螟。

7.6.1 玉米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严重时茎秆也会受害。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清理田间杂草和病体,减少病原体,加强田间管理,用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喷雾防治。

7.6.2 玉米大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苞叶和叶鞘也会受害[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时清理杂草,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在抽雄前后,可用丙环唑或异菌脲喷雾防治。

7.6.3 玉米小斑病 在生长的整个周期都会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优选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性。在植株未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选用丙环唑或嘧菌酯喷雾防治。

7.6.4 斜纹夜蛾 主要啃食叶片,严重时会使产量下降。防治方法:冬春深耕冬灌,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或利用赤眼蜂等天敌灭杀。化学防治可选用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或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7.6.5 玉米螟 危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降低籽粒产量,使玉米品质下降。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清理秸秆,深耕灌水,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利用赤眼蜂等天敌防治,在二龄幼虫时用颗粒体病毒等进行生物防治。在三龄幼虫可用58.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8 采收与储存

水果玉米的收获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来说,当水果玉米的籽粒饱满、颜色鲜艳时即可收获。采收后要及时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持产品新鲜度(图4)。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霉变和腐烂。

9 结束语

水果玉米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种植者需综合考虑品种、播种方法、种植密度与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排水管理以及采收与储存等因素。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可以提高礼县水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高效栽培的目标。同时,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栽培管理措施,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岩丙.甜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35(6):104.

[2] 李贵富.甘蓝套种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果菜,2012,(6):26-27.

[3] 何艳维.兴平市水果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 果农之友,2024 (2):88-90.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浅析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寒冷地区平欧杂交大榛子栽培技术
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综述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