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建设“一舱二码六运用”数字化平台
在浙江杭州的人大代表联络总站里,一块巨大的数字屏上,模拟显示着类似“驾驶舱”的画面。
在“驾驶舱”里,有各种子栏目,如杭州市各级代表数量、线上和线下民意的来源和件数、任务执行情况、开展主题活动次数、国家机关进站次数、参与立法监督活动次数等,可以直观地看到杭州市各区县、乡镇街道的代表联络站点的履职实况、活动记录、统计数据等,通过视频连线,也可以与这些代表联络站点实时通话,线上互动。
强化顶层设计
“两年多来,全省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参与各项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约有27万人次。”日前,谈及浙江人大数字化改革时,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说。
这一实时数据的得来,得益于浙江省各级人大数字化建设。目前,浙江省全省人大系统建立起了一体化的数字履职系统。在基层的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每开展一次活动,就对应创建一个二维码,参与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扫码履职登记后,由系统录入上传,履职地点和履职情况清晰可追溯,也成为后台综合分析、整体评估的一项基础数据。
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浙江省委第15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始着手构建了数字化改革“1512”体系架构,第一个“1”为“平台+大脑”;“5”指人大整体智治、立法工作(人大立法应用)、监督工作(人大监督应用“1+N”)、代表工作(人大代表履职应用)和法治保障(为全省的重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第二个“1”是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2”是指理论和制度两个体系。
基于这个总体理念,浙江省人大系统开发建设了以“一舱二码六运用”为主要内容的代表联络站数字化平台——“一舱”,即基层单元应用“驾驶舱”;“二码”,即代表二维码和联络站二维码;“六运用”,即打造参与立法监督、主题活动、日常管理、民生实事、民意处理、议政督事六个子运用场景。
同时,打通“一府两院”的数据接口,实现多部门平台的民情数据跨区域、跨部门综合汇总和交互流转,改变以往人大收集民情渠道相对单一的情况。多跨协同、量化闭环、系统集成推动人大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理念更新、技术革新、手段创新。
末梢向基层延伸
目前,浙江省各地市已经建起了反映代表履职的“驾驶舱”,相关区县、乡镇街道也建设起自己的二级“驾驶舱”或系统端口,并在全省联网,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
如果说“驾驶舱”是一个“大脑”,“二码”就是延伸在人民群众当中的“神经末梢”。
记者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贴有“代表码”,二维码两侧写着:您有事,扫码找代表。
“对于群众而言,有‘代表码’就等于代表在身边,可随时反映问题。代表、群众、人大、部门‘码上见’,可以提升履职效能。”湖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姚健说。
新市镇人大主席张水红介绍,新市镇群众只需扫一扫家门口的“联络码”,就能看到联络站的驻站代表、站内动态、工作制度,点开每位代表的头像就可以轻松反映问题、查询结果、沟通评价。
“这个联络站二维码方便又好用,以前我家门口河里的漂浮物很多,早上通过二维码向镇人大代表宋哲云反映了这一问题,当天上午,她就给了我答复。”宋市村村民房建锋为“入户码”竖起大拇指。
“不管是‘码入户’还是‘码上见’,这个‘码’一定要灵。”张水红站在一户人家门口,看着“代表码”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这个‘码’扫进去,还要再层层点击、拐几个弯才能反映诉求,群众多半就会搁置不用。”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 ,不久前,浙江省一名出海的渔民就通过扫描渔船上的“代表码”,反映渔船缺少冷冻设施设备,导致渔获物保鲜效果不好,需要提质改造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夏永祥收到反映后,立即联合其他代表进行实地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很快,有关部门对此作出答复,并出台相关政策。
目前,浙江全省8.7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亮码”,不仅实现了群众找代表零距离“码上见”、老百姓烦心事“马上办”,也实现了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与国家机关多方良性互动。同时,“代表码”和“活动码”相配合,实现代表联络站“24小时不打烊”。
履职效率“跑”起来
数字赋能带来的另外一个效果是效率的提高。在浙江人大数字化建设中,推动场景用起来、跑起来,提升覆盖面、使用率和活跃度是一个显著特点。
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开展了首个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通过“二码”征集。在几天内迅速征集到1.4万余条线索,推动形成18个候选项目。
2024年,宁波市又征集到民生实事项目线索6.3万余条,现已梳理转化为重点线索,下一步将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建议项目。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出台的《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 培育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指导意见》提出,数智保障联络站运行,加快人大数字化改革步伐,突出多跨协同、量化闭环、系统集成的特点,建设基层单元应用场景,赋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构建全天候联系群众和多跨协同的群众意见处理网上流程;赋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拓展人大代表学习培训、提出建议、开展监督、为民办事的空间阵地;赋能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和评价,形成履职数据、排名和报告,强化人大代表履职正向激励;赋能代表联络站日常管理,留痕汇总活动数据,形成代表联络站自身活跃指数。
深化运用智能分析
有浙江人大工作者认为,当前的人大数字化建设,应在实现信息化基础上,深刻理解数字化变革,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迭代升级,不断提高塑造变革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由纸质变屏幕,仅仅意味着实现了信息化。实现数字化改革和人大履职行权全面融合数字化,应从底层逻辑上改变建构运行方式,运用模块化思维和数据分析,解决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中的深层次共性问题。
例如浙江省一些城市,通过数字人大系统抓取民情信息、合成民意民智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民意报告,可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对此,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9月通过的关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的决定也有部署——
该决定要求:系统集成各级人大数字化建设成果,迭代升级人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为基层民主实践提供多样化互动平台。加快推进技术、业务和数据跨系统融合,完善资源共享交换,加强协作,聚焦堵点打通民意表达到民主决策的“最后一公里”。建好用好人大数据平台,贯通地方立法、法治政府监督、财经数智监督、代表全生命周期、民情民意、基层单元等应用场景,加强智能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