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策略

2025-02-01 00:00:00杜丙梁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1期

摘 要:食用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现阶段,在食品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部门不断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规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行为,保障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主要围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环节,分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和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

Supervision Strategy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Sales

DU Bingliang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Faku County,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400, China)

Abstract: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basic foods in people’s daily lives, and their quality and safe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 At present, 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food industry, various departments ar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ffectively regulating the sales behavior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sales process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nalyz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issues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workers.

Keywords: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sale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食用农产品是指来自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领域的可供食用的初级产品(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农产品具有类别多、商品标准不统一、生产流程复杂等特点,由此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难度大。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是食用农产品监管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监管部门以交易市场中的食用农产品为主要监管对象,在掌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基本情况的同时,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且分析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此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等工作内容。

1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1.1 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水平有待提升

抽样检测是保障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主要方式。监管部门通过抽样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1]。从目前监管部门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抽样检测现状来看,抽样检测水平还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抽样检测地点、场所较为单一。监管部门抽样检测场所覆盖面不够全面,抽样检测集中在城区的超市、农贸市场、食杂店等,其他如流动摊贩、冷库、配送中心等不稳定或偏僻场所抽样检测数量少;城市街道抽样检测数量多,乡镇区域抽样检测数量较少。②抽样检测项目数量少。监管部门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未结合以往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经验,导致食用农产品检测项目比较少,无法做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面检测。

1.2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难

近年来,各地区食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但是,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来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难度较大。究其原因,监管部门还未建立较为完善的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不严格,导致部分食用农产品缺少标识管理,不具备唯一识别性[2];部分地区的食用农产品销售散户众多、品牌市场知名度低且生产规模小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低,导致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来源监管困难。

1.3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不足

目前,我国各地区食用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类型多、经营规模小且分散,而且不同市场经营者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不同。因此,监管部门需通过有效宣传,不断提升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各地区监管部门通过经营单位LED屏幕、电视台、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不断大力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使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3]。但是,在实际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仍然发现部分市场经营主体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清晰,缺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知识,法律和安全意识薄弱,不利于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的有序开展。

1.4 食用农产品监管队伍建设不足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食用农产品监管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监管人员数量得到有效补充。但从整体上来看,食用农产品监管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足。①部分监管人员仍然需要承担多项监管任务,工作压力较大,无法集中精力保障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成效;②年龄较大的监管人员数量较多,新进年轻人数量较少,监管队伍年龄结构失衡;③部分监管人员检测能力还有待提升,无法满足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需求,对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

2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策略

2.1 提高监管部门抽样检测水平

监管部门应对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充分吸取历年抽样工作经验,明确抽样工作重点区域和场所,确保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成效[4]。①监管部门需确保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场所多样性,将商场超市、零售连锁店(不含商场专柜)、农贸批发市场、网络经营者、小食杂店、校园周边的流动商贩等交易场所均纳入抽样范围;②监管部门应指导乡镇地区增加快检室数量,加强乡镇地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在相关机构完全覆盖之前,可以依托基层综合检测中心或者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5];③监管部门需确保抽样检测种类覆盖全面,包括畜禽类、水产品类、蔬菜类、水果类等,同时应根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实际需要,结合以往抽样检测工作经验,增加检测频次和检测项目。

例如,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24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对鸡蛋兽药残留检测项目做出了相关规定。根据法库县以往抽样检测的实际情况,主要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硝基呋喃类及其代谢物、酰胺醇四大类兽药残留进行检测(如表1所示),以此规避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风险。

2.2 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①建立完善的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监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例如,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随附进货票据,具体包括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购货凭证)及合格证明文件、检验检疫合格标志及合格证明等;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包装或附加标识应符合规定标准,并且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等信息[6]。②构建食用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构建食用农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广泛收集食用农产品信息,加强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便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加强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2.3 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①监督部门汇集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市场经营主体以及消费者,共同开展“一年一度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共同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效果。宣传活动着重面向食用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引导各类市场经营负责人积极、主动参与,组织经营负责人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开展一品一码追溯并行体系建设,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责任与义务[7]。②监管部门定期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大讲堂”活动,通过讲解《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范、演示试剂盒快检操作、解答公众关心问题等方式,广泛传播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提升食用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整治力度,进而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2.4 注重食用农产品监管队伍建设

①加强人员培训。监管部门针对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重要场所,以“理论培训+现场演示”方式,开展食用农产品检测工作,尤其是对纳入重点监管的蔬菜、水产品、畜禽肉等,要重点开展检测培训,指导检测人员充分掌握各类检测技术,正确使用快检试剂和检测仪器,明确实际检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采用“现场教学+实操指导”模式,从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测试培训人员,以保证培训成效。②实行奖惩制度。监管部门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制定严格的奖励和惩罚标准,以绩效作为奖励依据,注重实际效果,确保取得成绩的监管人员获得奖励;以过错作为惩罚依据,注重改正,确保违反规定的监管人员及时改正。通过奖惩制度的实施,加强监管人员对自身职责的履行,调动其实施监管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升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效率和质量[8]。③优化人员结构。监管部门应根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需求,拟定食用农产品监管人员招聘条件和标准,严格审核报名人员的资质,以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优化人员结构,充实监管队伍。同时,合理调配监管人员工作,适当安排监管人员工作任务,减少监管人员工作压力,确保监管人员精力充足,进而做好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 结语

食用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种类,其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食用农产品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当前,我国监管部门通过多措并举,不断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促使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是从整体上看,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策略,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人们提供更放心的食用农产品,保障人们的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孙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及措施[J].新农民,2024(23):19-21.

[2]梁存梅.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食品安全导刊,2024(21):1-3.

[3]侯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J].食品安全导刊,2024(20):36-38.

[4]丁炜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的难点及策略[J].当代农机,2024(4):57-58.

[5]张艳春.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分析[J].河北农机,2024(5):64-66.

[6]谢来泉,李秋芹,于伟.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8):77-79.

[7]范家豪,卢雪球,李桂花,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创新思路[J].南方农业,2022,16(20):137-139.

[8]李虹清.提升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经验做法[J].基层农技推广,2022,10(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