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一次,赵国派孔青率领大军救援廪丘。孔青是一员猛将,加上有足智多谋的宁越辅佐,赵军因此大败齐军,杀死齐军统帅,缴获两千余辆战车,同时留下三万具齐军尸体。
孔青要把齐军尸体埋成两个大丘,以此彰显赵国的武力。宁越劝阻道:“这些尸体另有用处。我们把尸体还给齐国人,这样可以从内部打击他们,从而让齐军不敢再侵犯我国。”“死人又不能复活,怎么能从内部打击齐国呢?”孔青想不通。
宁越说:“战车、铠甲在战争中丧失殆尽,府库里的钱财在安葬战死者时用光,这就叫从内部打击他们。古代善用兵者,该坚守时就坚守,该后退时就后退。我军后退三十里,给齐军一个收尸的机会。”
孔青大致明白了宁越的用意,但转念一想,问道:“如果齐军不来收尸,那又该怎么办呢?”
“那就更好了。”宁越胸有成竹地说,“作战不能取胜,这是他们的第一条罪状;率领士兵出国作战而不能使之归来,这是他们的第二条罪状;给他们机会,他们却不收尸,这是他们的第三条罪状。老百姓将会因为这三条罪状而怨恨齐国的大臣、将领,居于高位的人也就无法役使下面的人,这样便能做到从内部打击齐国。”
宁越的主张看起来像在向齐国让步,殊不知,这“让步”里面却大有文章。
(佩摘自海潮出版社《趣味心理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