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已成为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绍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选取全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使用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对于粮食和肉类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蔬菜、水果、药材、茶叶和水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较为显著。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
在全球化持续推进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已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农产品品质、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实际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具有品质和特色上的竞争优势,更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利用,对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的要求,而到了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和管理,旨在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给。为了充分挖掘和保护国内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我国还汇编了全国性的地域特色农产品名录,收录了6839个特色农产品资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定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了更好地探讨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关系,2023年5月,上海隆重举办了“2023全球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论坛”。论坛聚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进程。这标志着农产品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自2021年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以来,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效能得到了显著增强。仅2022年,全国就建设改造了983个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3941个乡镇商贸中心和集贸市场,使95%的行政村实现了快递直达服务。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增强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我国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对于提高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市场竞争优势背景下,农产品地理标志如何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以期为我国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理论分析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1]。农业领域尤为如此,随着全球化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农产品地理标志依靠其独特品质、地域文化和市场竞争力,正在成为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动力[2-3]。
农产品地理标志代表了特定地理区域内种植、养殖或加工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品质,是由地区的自然环境、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等因素所共同塑造的[4]。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并登记保护,这些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得以确保[5]。近年来,我国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业发展,期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注入等手段,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6]。这种扶持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还推动了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然而,这一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例如如何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在供应链中得到有效传承,以及如何整合供应链资源以提高运营效率。
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指的是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具有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绿色化和高效化的特点,旨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7]。这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适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不可忽视。从理论视角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强品牌价值、强化质量管理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8]。首先,地理标志的认证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公众的认可度,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推动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9]。其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和流通环节都受到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的稳定性,加强了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公信力。最后,农产品地理标志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和企业参与其中,推动了整个供应链的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10]。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还需要解决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在供应链中得到有效传承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整合供应链资源以提高运营效率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优势背景下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增强品牌价值、强化质量管理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了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进程。然而还需要解决一些挑战以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在供应链中得到有效传承并实现供应链资源的有效整合。这将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为考察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各省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本文选择2012年至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固定省份与年份展开实证分析。最终模型设定如下:
[chaini,t=c+a*agrii,t+β*ctrli,t+μi+ωt] (1)
公式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c]为常数项,[α]、[β]为待估常数项,[ui,t]为随机扰动项。[cℎaini,t]表示[i]省[t]年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水平,[agrii,t]表示[i]省[t]年农产品地理标志存量,[ctrli,t]表示控制变量,[μi]代表省份固定效应,[ω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
(二)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指标从农产品供应链城乡融合、农产品供应链技术研发、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三个维度分解,共包含21个二级指标(表1)。在以上指标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计算。
解释变量: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访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地理标志网以及中国商标网收集整理,针对同一农产品在三部门分别注册的情况,本文依据最早注册批准时间进行剔除,最终得到各省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实际注册量。
控制变量:本文选择地区农业就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公路里程、农业现代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地区农业就业水平采用各省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衡量,在同等的农业产出规模下,地区就业水平越低,劳动生产率越高,则说明该产业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经济发展水平使用人均GDP作为衡量,能够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人均公路里程以各省人均公路里程衡量;反映各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公路货物运输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采用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衡量。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藏除外)作为研究样本。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指标数据和控制变量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等官方出版物,以及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来源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地理标志网以及中国商标网。本文针对特定年份和地区的缺失数据,采用了插值法或平均法进行填充。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全样本及地区划分实证结果
实证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在理论上的预期,即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如增强品牌价值、强化质量管理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具体来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系数为0.14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使用确实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使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从而促进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换句话说,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一种保证,更是对产品背后所代表的独特地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一种认可,这无疑会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供应链的现代化。
然而,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东部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相对较小,系数为0.025,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多倚重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小。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影响更加显著,系数分别为0.117和0.081,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且有良好的气候和耕地面积优势,农业经济发展较好,特色农产品数量较多。
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地区农业就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公路里程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因素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都有显著的影响。例如,地区农业就业水平的系数为负,说明在同等农业产出规模下,地区就业水平越低,劳动生产率越高,即该地区产业技术水平较为先进,这有助于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提升。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公路里程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系数都为正,说明这些因素的提升也有助于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一蹴而就。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使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对农产品的品质、地域文化和传统工艺进行持续的维护和提升,以及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的管理和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价值,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现代化进程。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因产品类别而异。对于粮食和肉类产品,比如稻谷、小麦、猪肉、牛肉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并不显著(见表3)。具体来说,粮食的地理标志系数为-0.211,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肉类的地理标志系数为0.061,在5%的水平上显著。对于粮食和肉类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粮食和肉类的地理标志注册量相对较少,且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等部分地区,种植和养殖范围相对较小。由于这些产品的供应链相对成熟和稳定,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引入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变化。然而,在蔬菜、水果、药材、茶叶和水产品这几类农产品中,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则较为显著。比如,蔬菜的地理标志系数为0.467,水果的为0.275,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养生文化的广泛传播,中药、中式饮茶等相关习俗与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与追捧。具有地理标志的茶叶和中药材代表了更高的产品质量,迎合了现代社会对于高品质茶叶和中药材的消费需求。同时,这些产品的品质和相关特性受到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使用能够更好地传递这些产品的品质信息,提高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认可和接受度,从而促进了供应链现代化的提升。例如,地理标志茶叶的系数为0.581,在1%的水平上显著;地理标志中药的系数为0.829,也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对于这两类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使用对其供应链现代化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
总体来看,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因产品类别而异。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农产品,需要制定差异化的地理标志注册和使用策略。对于粮食和肉类产品,尽管地理标志的影响不显著,但仍可以通过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而对于蔬菜、水果、药材、茶叶和水产品等具有显著地理标志影响的产品类别,更应该重视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保护工作,通过完善供应链管理和推广高品质产品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在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的作用。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深入探究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并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采取了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为了排除内生性对基准回归带来的影响,我们并没有直接采用原始的地理标志数据,而是选取地理标志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见表4)。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使得回归结果更为可信。回归结果中的系数0.783显示,即使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正面影响依然是显著的。此外,考虑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和物流受阻问题,我们认识到这一外部冲击可能对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地理标志产品的供应链。为了确保研究的稳健性,我们决定剔除2020年的数据,重新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以检验模型是否依然稳健。回归结果展示在“调整样本期”一栏中,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系数为0.140,说明即使去除了2020年数据,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正面影响依然是显著的。其他控制变量,如地区农业就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公路里程和农业现代化,在两种稳健性检验方法下均显示出与预期相符的显著性水平,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常数项在两种回归中也都显著,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良好。总的来说,无论是采用工具变量方法还是调整样本期方法,回归结果均显示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进一步说明了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具有优质、绿色、健康和安全特性的农产品标识,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推广与发展对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农业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探讨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并强调了市场竞争优势在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我们选取了2012年至2021年间中国30个省份(港澳台藏除外)的研究样本,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148且在1%水平上显著。研究还发现,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影响较小,而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加显著。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地区农业就业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公路里程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因素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都有显著影响。分产品类别来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因产品类别而异,对于粮食和肉类产品影响不显著,但对于蔬菜、水果、药材、茶叶和水产品等类别影响较为显著。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工具变量方法和调整样本期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显示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显著为正,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总的来说,本研究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市场竞争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关系,还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的积极影响,为我国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建议
为了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培育和保护,推动地理标志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具体的政策建议:
1. 增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和保护
首先,在全国各地建设一批商标品牌指导站,针对市场主体开展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同时,为了畅通商标注册的流程,可以设立专门的绿色通道,提高审查效率,确保优质的地理标志能够及时得到认证和保护。其次,重点打造一批优质地理标志品牌。这不仅仅是通过认证和保护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挖掘产品背后的价值和历史人文故事。这样可以使地理标志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个承载了地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象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平台、广播电视等,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此外,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探讨地理标志的培育、保护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走向世界,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有特色的农产品。
2. 推动地理标志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推进“地理标志+”发展模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市场主体可以考虑与旅游、文创等关联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如开发地理标志主题的旅游线路、农产品文化体验等,使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地方的文化魅力。同时,政府和企业可以支持开展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相关研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群体、扩大产业覆盖和增强产业韧性。此外,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周边产品,如定制农产品、农产品主题礼品等,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3. 加强技术创新支撑和专利转化
围绕地理标志产业链,我们可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导航,以解决种源、种植及加工等技术难题为重点,培育高价值专利。同时,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引导相关专利技术向地理标志产业转移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为了鼓励创新,可以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作为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给予他们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4. 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监督管理
要严格落实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各地政府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管理和保护职责。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协调各地出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推进省级及以下部门间地理标志认定和保护衔接机制也是关键一环。通过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可以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规范发展。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措施,严厉打击侵害地标农产品权益、破坏市场运行的行为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实现地标农产品市场秩序的规范化。
5. 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共享
政府应建立数据共享数据库来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网络的协同创新。这包括收集和分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数据为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创新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推动多层次供应链的整合发展,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是关键所在。这可以通过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来实现,如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等。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是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纪良纲,米新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6):49-54.
[2] 蒋倩.“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171-173.
[3] 肖人荣,赵鹏军,戚禹林,等.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6):1126-1136.
[4] 胡瑞冬.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9(10):22-23.
[5] 王道平,程蕾,李锋.产出不确定的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J].控制与决策,2012,27(6):881-885.
[6] 张艳,黄炎忠.地理标志品牌参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23-135.
[7] 李明,赵晓飞.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特征与规律研究——基于传统渠道模式和全渠道模式的比较分析[J].经济学家,2022(7):119-128.
[8] 朱战国,王月.多维地理标志形象对消费者网购地理标志农产品意愿的影响——基于感知价值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57-69.
[9] 张玲雅.农村电商物流网络对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基于内循环发展视域[J].商业经济研究,2023(1):83-86.
[10] 张世免,陈岳堂,余博.农产品流通智慧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协调机制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2(17):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