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雷妥尤单抗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2025-01-24 00:00:00余燕
大医生 2025年3期
关键词: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RRM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联合地塞米松(BCD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BCD方案联合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M蛋白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更优,疾病控制率更高(均Plt;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和M蛋白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lt;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lt;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在RRMM患者的治疗中采用BCD方案联合达雷妥尤单抗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调节骨髓异常浆细胞和M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理想。

【关键词】达雷妥尤单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3.000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3.00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多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损伤、高钙血症和反复感染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主要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多采用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长时间用药可能使患者出现耐受性,导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影响患者预后[2]。硼替佐米、环磷酰胺联合地塞米松(BCD方案)是一种常用的化疗方案,但由于RRMM患者的肿瘤细胞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3]。因此,如何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有研究显示,达雷妥尤单抗能够与骨髓瘤细胞表面的CD38分子特异性结合,触发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BCD方案联合达雷妥尤单抗用于RRMM患者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RRMM时提供更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RRM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9.63±6.37)岁;男性13例,女性12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0±0.94)年;修订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5]:Ⅱ期、Ⅲ期分别为10例、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9.30±6.22)岁;男性14例,女性11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3±0.85)年;R-ISS分期为Ⅱ期、Ⅲ期分别为12例、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可比。本研究经东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RRMM的诊断标准[6],且经骨髓检查、病理活检等确诊;⑵年龄gt;18岁。排除标准:⑴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认知功能障碍者;⑵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⑶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⑷预计生存期lt;6个月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耐受情况下,继续采用初次诱导治疗的方案。对照组患者实施BCD方案治疗,其中,注射用硼替佐米(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4018,规格:2.5 mg/瓶)皮下注射,1.3 mg/m2,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m2,第1~4周,2次/周,分别在第1、4、8、11、15、18、22、25天使用;第5~8周,1次/周,分别在第1、8、15、22天使用,用药时间最少间隔72 h;注射用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686,规格:0.2 g/瓶)静脉注射,0.8 g/次,1次/周,连用8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百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446,规格:1 mL∶2 mg)静脉注射,20 mg/次,1次/周。8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BCD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Cilag AG,国药准字SJ20190029,规格:100 mg(5 mL)/瓶],16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24 mg/kg),将药物溶于500 m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后静脉滴注,第1~4周,1次/周,分别在第1、8、15、22天使用;第5~8周,每2周使用1次(第1天)。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完全缓解(CR):患者无软组织肿瘤,血清、尿免疫固定电泳呈阴性,骨髓浆细胞lt;5%;部分缓解(PR):患者髓外软组织肿瘤直径减少程度gt;50%,血清M蛋白减少≥50%且尿M蛋白减少≥90%,骨髓内浆细胞减少gt;50%;疾病稳定(SD):经治疗患者未达到CR、PR标准,但无骨质病进展;疾病进展(PD):经治疗患者存在新的髓外软组织肿瘤,血清M蛋白增加≥25%,骨髓浆细胞增加≥25%[7]。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数/总例数]×100%。⑵比较两组患者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和M蛋白含量。采集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采用离心机离心处理(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5 cm,时间为20 min),通过生化分析仪(宁波美康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S-1280)检测治疗前后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和M蛋白含量。⑶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2 mL空腹静脉血,制备成细胞混悬液后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仪器为流式细胞仪(郑州华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wCyte-1026)]。⑷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贫血+血小板减少+胃肠系统反应+皮疹+疲乏+神经性头痛+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疾病控制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和M蛋白含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和M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和M蛋白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4。

3 讨论

RRMM发病机制复杂,肿瘤细胞的遗传学异常是RRMM发生的重要基础,随着疾病的进展,肿瘤细胞可能会发生新的基因突变,导致对现有治疗的耐受性增强;同时,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增强、对凋亡信号的抵抗,也是RRMM复发的重要原因[8]。因此,如何抑制剩余肿瘤的扩展是治疗RRMM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疾病控制率更高;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异常浆细胞含量和M蛋白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这提示达雷妥尤单抗用于RRMM患者能有效调节骨髓细胞和M蛋白含量,控制疾病进展。分析原因为,BCD方案中,硼替佐米通过与蛋白酶体活性位点的苏氨酸结合,阻断其降解蛋白质的过程,影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目的;环磷酰胺是一种烷化剂,能够干扰DNA的合成和复制过程,破坏DNA结构,阻止肿瘤细胞分裂;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活化,降低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还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降低肿瘤细胞的生存率。这3种药物联合使用,可通过多个机制共同作用于肿瘤细胞,控制疾病进展[9]。达雷妥尤单抗能够特异性地结合MM细胞表面的CD38分子,属于CD38的单克隆抗体,直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10]。同时,达雷妥尤单抗还能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骨髓基质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减少M蛋白的产生和骨髓异常浆细胞的恶性增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这提示达雷妥尤单抗能提高RRMM患者免疫功能。分析原因为,T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的能力,而达雷妥尤单抗能够减少肿瘤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还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细胞毒性机制,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功能,共同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12]。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这提示加用达雷妥尤单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理想。分析原因为,达雷妥尤单抗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发挥药理作用,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非特异性毒性作用,因此,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13]。

综上所述,在RRMM患者的治疗中采用BCD方案联合达雷妥尤单抗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调节骨髓异常浆细胞和M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安全性理想。

参考文献

沈旭星,姚叶,夏园,等.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BCMACAR-T治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24, 104(7): 507-513.

李慧茹,马红梅,杨丽萍.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治疗[J].癌症进展, 2021, 19(23): 2390-2394, 2423.

龚辉,陈姣,杜芳,等. BC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 25(5): 397-400.

贾亚静,刘辉,王立茹,等.达雷妥尤单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5): 347-352.

樊慧守,刘佳慧,毛雪涵,等.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及局限性[J].中国肿瘤临床, 2019, 46(20): 1074-1079.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5): 341-346.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10): 810-817.

陈智,夏园,郭睿,等.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数目对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5): 408-413.

杨晗春. BTD与BCD方案治疗新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 45(10): 1062-1066.

刘进,何海燕,李璐,等.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 42(1): 27-32.

周芮,吴涛,薛锋,等.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3, 18(5): 348-351.

严晓琴,余娟,邹夏,等.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对患者骨髓液CD38水平的影响[J].西部医学, 2021, 33(10): 1482-1485, 1491.

赵艾琳,唐文娇,李燕,等.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41): 3304-3311.

猜你喜欢
免疫功能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分析
辣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利妥昔单抗对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结核丸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