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多感官学习方法对于语言习得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同时刺激视觉、听觉和触觉,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绘本正是这种方法的绝佳载体。在绘本阅读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趣策略来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进入绘本的世界。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设计相关的背景故事或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产生期待和好奇心。例如,在引入《咕噜牛》这本冒险故事绘本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森林的模样,墙上贴上树木、动物的剪纸,播放森林的背景音效。这时,学生就可以分组扮演故事中的小老鼠和其他动物,提前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如小老鼠在森林中遇见不同动物等。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为后续的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绘本通常融合了丰富的插图、动听的文字和生动的情节,这些元素共同作用,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绘本中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字内容,而文字则通过情节发展和对话进一步强化语言学习。因此,绘本的多感官特点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整体理解和记忆效果。
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阅读《敌人的馅饼》这本绘本时,教师可以先不揭示故事的全貌,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如果发现你不喜欢的同学搬到了你家附近,你会怎么处理和他的关系?你会选择友好相处,还是保持距离?”在学生设想自己的反应和感受时,不仅更容易投入故事情境中,还能使其对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共鸣。当学生开始讨论自己的想法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对绘本的主题——友谊的复杂性产生浓厚兴趣,并迫不及待地想通过阅读绘本来了解主人公是如何处理问题的,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提升英语阅读技巧,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将图画与文字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通常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在不依赖翻译的情况下直接理解。在阅读绘本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画面来猜测情节的发展,这种“图像辅助推测”能够帮助其在面对生词时,不依赖字典,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从而提高阅读流畅度。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主人公的行为,猜测出关键词汇的含义,并理解整个故事的主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生词障碍,也使其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更有信心。
绘本阅读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复述与总结的机会。在完成阅读后,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或者用简短的段落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例如,学生在阅读完绘本后,可以复述主人公的经历,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这个故事的主旨。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更能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
根据“图像优先假说”理论,人类大脑对图像的记忆远胜于文字,而绘本正是这一理论的完美体现。当学生被鲜活的图像吸引时,往往更愿意用语言去描述这些图像背后的故事,这种自主的表达欲望是语言学习的动力之一。
在英语课堂上,绘本不仅仅是一个阅读材料,更是一个充满互动与参与的“窗口”。绘本中丰富的情节和多样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语言实践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绘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促进语言思维的锻炼。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这种体验,通过创作属于自己的“绘本日记”来模拟和探索主人公的感受与变化。这种创作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果,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描绘心中斑斓的世界,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还能够帮助对英语学习感到畏难的学生。在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翻页前猜测下一个剧情点是什么,并用简单的英语描述自己对接下来情节的猜测。这个互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减少了学生的焦虑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英语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其逐步建立起语言表达的自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往往比单纯的语言灌输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潜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语言能力,从而实现更自然、更有效的英语学习。
绘本以其独特的方式,将语言学习与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在这个充满色彩的英语学习之旅中,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亮点和风景,在语言的海洋中自信航行。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县回民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