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预防保健?

2025-01-22 00:00:00冯燕
家庭生活指南 2025年1期
关键词:食用依从性病情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功能障碍引起的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所致,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降低,即“三多一少”症状,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残死率高的特点。若未及时治疗还会累及心、脑、肾、眼、足等多个靶器官,引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增加残死率。最新研究显示,1990—2022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7%上升至14%,目前全球已有超8亿成年人罹患糖尿病,几乎是此前世界卫生组织预估数据的两倍。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应用降糖药物、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来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普遍偏低,仅有25%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其原因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用药依从性、自身不良生活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文化程度偏低、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加突出。因此,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对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加重要。

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特点

老年人的内分泌失调及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以及肥胖常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另外,饮食不良(如长期食用高热量食物)、运动量减少、情绪波动大等也可能影响胰岛细胞功能。

目前老年人仍是糖尿病的多发人群,其生理特点决定了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患病率高、缺乏典型症状、并发症多且重、残死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且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误诊、漏诊率较高,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伴随症状,只通过尿糖水平测定常难以确诊,需经血糖检测确诊。

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问题

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部分患者文化程度偏低,对疾病认识不足,在未出现明显症状及并发症之前疾病常被忽视,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不够,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加之长期用药、药物不良反应、难以纠正的饮食习惯、自身不良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导致用药依从性下降,最终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在预防保健中需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老年患者养成健康习惯,严格遵医嘱用药,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保健

(一)健康教育

相关部门需准确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包括一对一沟通、定期举办健康教育活动、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等。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疾病影响因素、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及干预、定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长期坚持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健康生活方式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相关注意事项、日常防控措施等,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深入认识自身疾病,以促使其形成健康行为习惯。

(二)饮食干预

长期坚持科学饮食不仅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异常,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控制糖尿病病情进展。合理、健康的饮食结构对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坚持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方式,补充优质蛋白及钙、钾等微量元素,宜食用蔬菜、杂粮等低糖食物,以及荞麦面、燕麦片、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精面、米、粥等高糖食物。膳食纤维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但每日摄入总量需控制在30克以内。另外,还可选择鱼类、禽类等优质蛋白。注意饮食清淡,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纠正加餐、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除了科学饮食外,糖尿病患者还需知晓食物的禁忌,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以下是一些糖尿病患者不宜摄入的饮食。

糯米:糯米较米饭的含糖量更高,食用后会水解成大量的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水平,因此最好避免食用。

爆米花:爆米花属于淀粉类食物,加上油炸热量较高,故不建议食用。

红枣:红枣无疑属于高糖食物,新鲜枣含糖量在35%左右,干枣则在60%以上,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

甘蔗:甘蔗富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食用。

辣椒:辣椒易伤阴助火,中医将糖尿病归属于阴虚内热证,故不宜食用。

蜂蜜:蜂蜜具有美容养颜、缓解便秘等诸多优点,但含糖量高达40%且易被身体吸收而升高血糖水平,故避免食用。

白酒:白酒中酒精含量较高,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故不宜饮用。

(三)运动干预

事实证明,运动干预可以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再摄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分解及脂质代谢,在降低血糖水平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可见,坚持运动可以有效促进糖代谢,控制血糖水平。

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以上,具体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

病情轻微者可选择慢跑,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慢跑时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钟,血压也会小幅度升高,但运动结束后一般可恢复正常,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建议跑步,防止发生意外;太极拳有助于放松肌肉,促使患者心境平和,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刺激,提高身体平衡性;散步适用于各类慢性疾病患者。总之,适当运动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具体可听取医生建议。

(四)用药干预

坚持规范用药是控制血糖水平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种类、用法用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私自调整药量、漏服、忘服药物对血糖控制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当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或进行对症处理。

(五)心理干预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因长期用药、饱受疾病困扰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不仅影响用药依从性,还会因糖代谢紊乱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中可适当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自身情绪波动对疾病的影响,引导患者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正确看待自身疾病,保持良好心态。

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陶冶情操,分散注意力,丰富业余生活。另外,可通过定期体检来了解自身疾病控制情况及病情进展,为尽早接受对症治疗争取时间,以预防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导致不良后果。

(六)其他

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需养成自我监测的习惯,可概括为自查、自找和自调,最好能运用掌握的疾病知识及保健意识感知自身体重、血糖等指标变化,能从用药、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具体可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找出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原因、评价饮食或运动的合理性等方式,对不正确的地方加以纠正,以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致病因素众多,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残死率高的特点,药物治疗是临床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其治疗效果易受患者用药、饮食、运动、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有人把糖尿病血糖综合管理的五个要点比喻成“五驾马车”,分别为用药、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只有协调好这“五驾马车”,才能更好地改善糖尿病病情。

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预防保健意识较差,因此除了临床对症治疗外,还需增强其预防保健意识,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用药依从性,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致死率。

编辑:石晶莹

猜你喜欢
食用依从性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食用芹菜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