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
(一)足部皮肤异常
糖尿病足的早期阶段,患者足部皮肤常出现一系列异常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皮肤色素沉着,颜色由正常的红润转为青紫或暗红,甚至出现瘀斑、瘀点和散在性水泡。这些水泡和瘀点通常呈紫红色或黑色,是血管病变和血液循环不畅的直接反映。此外,患者足部皮肤可能变得异常干燥,伴有瘙痒感,汗毛变得稀疏,趾甲则可能出现变形、肥厚、脆裂,失去原有的光泽。这些皮肤异常不仅是糖尿病足的早期预警信号,也可能预示着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需立即就医检查。
(二)神经感觉障碍
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糖尿病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感觉障碍。这一障碍具体表现为脚部麻木、刺痛、有灼热感或感觉迟钝,严重时甚至可能完全丧失感觉。这些症状的出现意味着足部的保护功能已经减弱,患者因此变得容易受伤且不易察觉。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足部的疼痛,导致小伤口未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进而引发感染,最终形成溃疡。神经感觉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和个体差异相关。
(三)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足发展到下肢缺血阶段的一个典型表现。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肌肉供血不足,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需要停下来休息以缓解疼痛。跛行距离的长短与下肢缺血的严重程度成反比,即跛行距离越短,说明下肢缺血越严重。这一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的血管病变已经比较严重,必须及时就医干预,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状况。
(四)足部水肿与皮温下降
糖尿病足患者还可能出现足部水肿的症状,这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皮肤颜色暗红,同时伴有足趾苍白。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足部的皮温会明显下降,患者会感到足部发凉。这些症状都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直接体现,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水肿的严重程度可能与患者的体位、活动时间和血糖控制情况有关。
(五)足部肌肉与骨骼变化
随着病情的恶化,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肌肉和骨骼也可能发生显著变化。足部肌肉可能充血、肿胀,甚至发生萎缩、湿性或干性坏疽等严重情况。由于长期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双重作用,足部关节和骨骼可能发生变形和畸形。这些变化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还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一旦发现足部肌肉或骨骼的异常变化,患者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一)积极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基石。糖尿病患者应深入了解自身病情,与医生共同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这包括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同时增加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此外,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按时注射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既要避免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又要防止低血糖的风险。
(二)注意足部护理
足部护理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皮肤的习惯,特别是足底、趾缝等易忽视的部位。观察是否存在畸形、红肿、水泡或皮肤破损,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建议皮肤干燥的患者使用温和的保湿产品涂擦双侧足部,以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开裂和感染。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伴有保护性感觉的丧失,因此在泡脚时需格外小心。水温应严格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这是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范围,能够避免过热造成烫伤。同时,洗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即可。洗完后,务必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双脚,特别是趾缝处,以确保足部完全干燥,防止潮湿环境为真菌提供生长条件引发感染。
(三)选择合适的鞋袜
合适的鞋袜对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患者应优先选择那些透气性好、质地松软、大小合适的鞋袜,以减轻足部在日常活动中的负担。透气性好的鞋袜能够有效排出足部产生的湿气,保持足部干爽;质地松软的鞋袜能够减少足部受到的压迫和摩擦,降低受伤的风险;避免穿过紧的鞋子或高跟鞋,这些鞋子容易对足部造成压迫和摩擦,增加受伤的风险。建议穿着专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减压鞋子,这些鞋子能够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保护。穿鞋前,务必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确保不会压迫脚部。同时,患者应勤换鞋袜,保持足部透气、干燥,预防脚癣等皮肤病。
(四)避免受伤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赤脚走路,特别是在户外或家中地面有硬物时,以防踩到硬物造成伤口而不自知。使用专业的工具修剪趾甲,避免用力撕扯造成局部皮肤破损。同时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直接接触足部皮肤,以免烫伤。做家务或运动时也要注意保护足部,避免碰撞和摔倒。
(五)定期检查双脚
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天检查双脚的习惯,特别是细微的损伤,如擦伤、裂伤、水疱等,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及脚底等易被忽视的部位。一旦发现足部有伤口或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流脓等,应立即就医处理,避免病情恶化。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足部检查也是必要的,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糖尿病足的治疗手段
(一)控制血糖
当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破溃时,应立即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由于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加重足部负担或影响伤口愈合,因此建议改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小血糖波动对足部病变的影响。一般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5~7.5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5毫摩尔/升以下。这一措施对减轻糖尿病足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二)营养神经治疗
营养神经治疗是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患者应尽早使用营养神经、保护微循环类的药物,如依帕司他片、贝前列素钠片、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足部末梢神经的营养供应,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症状。营养神经治疗需要持续进行,以维持足部神经的正常功能,防止病情恶化。
(三)清创处理
已经出现破溃或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清创、换药处理。清创处理能够去除感染坏死组织,避免感染加重。在清创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敷料,以确保创面清洁和干燥。必要时,医生还会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以控制感染。
(四)手术治疗
如果糖尿病足发展到后期出现坏疽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骨膜牵张术、骨搬运技术、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技术、植皮术、皮瓣移植、血管重建,以及严重者可能需截肢治疗等。其中,皮瓣移植用于修复足部缺损的皮肤和软组织;血管重建旨在恢复足部血液循环,改善足部供血情况;截肢手术通常用于去除严重感染的足部组织,以防止病情蔓延至全身。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坏死组织,恢复足部血液循环,防止病情恶化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足部功能。
(五)中医治疗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中药外敷可去腐生肌,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功效的中药材,敷于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针灸、艾灸、拔罐等方法则通过刺激足部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中医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中医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结语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预警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注意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受伤、定期检查双脚等措施,患者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同时,一旦出现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编辑:台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