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你是否对远古生物的生活充满好奇呢?古生物消化系统的“三剑客”——牙结石、胃容物、粪便化石,正缓缓为我们揭开远古时代的神秘面纱。2024年11月9日,中科馆大讲堂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吴妍老师,带领大家解开远古生物的生命密码。
食物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的食性反映了它们进化史中与其他生物间最直接的相互关系,也是生态系统框架的主干。古老的生态环境中,不同的生物有着独特的食物来源。以恐龙为例,探知它们的消化系统,我们可以知道腕龙是一个“超级大胃王”,梁龙是植食性动物,霸王龙是肉食性动物……
保留下来的生物完整骨骼化石非常少,但由于生物牙齿中97%的成分都是矿物质,比骨骼还坚硬,所以生物牙齿化石可以保留下来,给我们一窥究竟的机会。以恐龙牙齿化石为例,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其牙齿大小、排列方式和磨损程度判断恐龙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共同构成了食谱研究的关键要素。牙结石能从侧面反映消化系统的入口状态。在特殊的埋藏条件下,某些动物死亡后的胃容物会形成化石,被保存在体腔化石中,让我们知晓古生物的最后一餐。粪便化石则代表消化系统的排泄结果,可能会包含生物健康状况、消化系统特点等内容。
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填写《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读者调查表,编辑部将以《知识就是力量》出品的精美文创周边作为奖品,奖励认真填写调查问卷的小读者哟!
上期幸运读者:项同学(安徽省宣城市,手机尾号7765);吴同学(浙江省杭州市,手机尾号8926);杨同学(北京市,手机尾号4932)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它就像一颗镶嵌于亚洲“心脏”地带的璀璨明珠,用广阔的土地滋养着万物。下期我们将踏上一场融合科学探索与生态保护的旅程,感知高原生命坚韧不拔的力量,深入揭秘湿地生态系统的奥秘。
你知道我国科学家是怎样开展天-空-地超级观测行动的吗?你知道南森湿地是如何“重生”的吗?还有很多精彩,下期等你来!
(责任编辑/王佳璇""美术编辑/徐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