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瑕瑜并存的双刃剑

2025-01-22 00:00:00徐彦利
知识就是力量 2025年1期
关键词:科幻芯片作家

科技,既开辟通往未来的道路,又潜藏着足以毁灭一切的危险。在科幻作品中,超智能机器可能失控,基因改造也许会引发伦理灾难,未来都市催生着人性的堕落和阶层的撕裂……许多科幻作品犹如一面镜子,反射着科技发展的双面性。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新文化运动大旗,希望用“德先生”(Democracy,即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即科学)扫除积弊,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之后,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日益传播,负载起无数人的梦想。与此相应,作为科学在现实中的应用,“科技”也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词汇,难以置疑地与进步、发展、壮大、领先等褒义词紧密相连。

100多年过去,自动驾驶、远程手术、器官移植、脑机接口、无性繁殖……人类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大数据、智能制造、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等领域的长足进步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拥护科学”的观念也正在显现出某种潜在的不足,科技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否只有正向作用而绝无不良影响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本期两篇小说《天才芯片》和《时空交会处的见面》的主题都是人类对科技的反思。一味追求科技进步是否可取?人们会不会因此坠入某种新型的陷阱,迷失自我,或被科技所操控?

《天才芯片》中的李小萌接受了外星人植入的大脑芯片,突如其来的高科技手段使其智商迅速提升,可以轻松过目不忘,每门功课都能拿到满分,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也正因如此,他失去了正常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失去了体会更多喜怒哀乐和自我的乐趣,异化为一个众人眼中的符号,人生变得枯燥、单调,连自己对自己都感到陌生。

李小萌的遭遇反映了目标与过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目标固然重要,但在此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细节也同样重要——千锤百炼的磨砺、怅然若失的遗憾、峰回路转的喜悦、来之不易的收获,都是人生必经的风景,直接跳到终点便失去了丰富的人生况味。最终,李小萌让外星人取出芯片,做回普通的孩子,因为他已意识到自己被掠夺了各种体验人生的机会,科技变成了他的桎梏,而非让他自由。

《时空交会处的见面》中,W星已经发展为高科技社会,却因此丢掉了沿袭久远的文化,失去了曾经固守的精神内核,同样,他们最终决定放弃绝顶智慧,回归旧有生活,寻找最本真的自我,完成了返璞归真的过程。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成熟作家还是刚刚走上创作之路的青少年,都已注意到科技的两面性,并在作品中具体呈现。前者生动地描述了少年稚嫩而真实的心理,后者则努力将思考深刻化,不同风格的作品殊途同归,映射出共同的话题:什么才是人类最想要的?当科技带给人类便利、快捷、轻松时,是否也剥夺了人类本该尝试的一些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科技的益处,却忽略了它的弊端。

类似主题曾多次出现在中外科幻作品中,无论是玛丽·雪莱(MaryShelley,英国作家)的《弗兰肯斯坦》、赫伯特·威尔斯(HerbertGeorgeWells,英国作家)的《莫洛博士岛》、爱德华·福斯特(EdwardMorganForster,英国作家)的《机器停转》,还是张之路的《非法智慧》、刘慈欣的《魔鬼积木》、王晋康的《生命之歌》……都旨在提醒人类不要过度依赖科技,应提防其不容小觑的负面作用。

科技作为一把瑕瑜并存的双刃剑,拥有极为复杂的两面性。向外挥舞时,它可以为你披荆斩棘;挥向自身时,也可能造成无法承受的伤害。过度自由或许会带来过度束缚,无限便利也可能成为另一种羁绊。怎样因势利导,用好科技这把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有朝一日,当人类意识到各种潜在的风险,剔除单纯的科技崇拜时,或许便能真正地保全自我、驾驭自然。

(责任编辑/牛一名美术编辑/胡美岩)

猜你喜欢
科幻芯片作家
作家的画
文学自由谈(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小说月报(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07-20 07:38:52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英语学习(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74HC164芯片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