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尾蛇的启示

2025-01-18 00:00:00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5年1期
关键词:空对空响尾蛇红光

时间飞逝,农历蛇年即将到来。

提起蛇,不少人会感到害怕。除了它们的长相和部分蛇有毒外,还因为蛇总是悄无声息地尾随或攻击猎物。不过,有一种蛇却能通过摇动尾巴发出很大的声响,它就是响尾蛇。

响尾蛇的眼睛亮晶晶的,却是个“瞎子”。你可能会好奇,“瞎子”是怎么捕食田鼠等小动物的呢?

原来,响尾蛇之所以能捕到猎物,是因为它拥有“热眼”——红外线感受器。

“热眼”位于响尾蛇眼睛和鼻孔之间一个叫颊窝的地方。颊窝呈喇叭形,被一片薄膜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内部的细管与外界相通,里面的温度与响尾蛇所处的环境温度一样,外部则用来收集热量。薄膜是感受器官,可以感受红外线的辐射,进而进入兴奋状态。正是在“热眼”的帮助下,响尾蛇才能发现周围的“热物体”,并判断其大小和距离。

人们根据响尾蛇的红外线感知原理,发明了一系列实用设备,如夜视仪、测距仪等,还研制出了“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导弹”是1953年美国研制并成功试射的一款空对空导弹,1955年开始装备美国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英国造出了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感到压力的美国也于1951年启动了空对空导弹的研制。

当时,雷达制导系统被认为是空对空导弹的最佳选择,但制造它难度大、成本高。美国物理学家麦克莱恩受响尾蛇“热眼”的启发,认为飞机发动机喷出的高温气体和发动机尾喷管都是热源,能发出强烈的红外线,只要在导弹上安装红外感受器,就能实现对飞机的自动追踪。

虽然麦克莱恩的方案既经济又简便,但他并未得到海军高层的支持,还遭到了不少同行的嘲笑。即使如此,麦克莱恩也没有放弃。1953年9月,他带领团队成功造出了这种导弹,并把它命名为“响尾蛇导弹”。

空对空导弹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响尾蛇导弹”作为空对空导弹的典型代表,目前已经迎来了第四代。它还能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红外线的发现

红外线是英国物理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800年发现的。

赫歇尔经过测量认为,太阳光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见的延伸光谱,具有热效应。他的方法很简单,即借助温度计测量经过棱镜分光后的各色光线温度。他发现由紫光到红光,温度逐渐升高,而当温度计放在红光以外的部分时,温度仍在上升。由此他推断,红光之外的区域一定还有某种光存在,他将其命名为热射线。由于这种光是在红光之外的范围被发现的,又称红外线。

(栏目编辑" 田春忆)

猜你喜欢
空对空响尾蛇红光
发红光的蔬菜
学与玩(2022年6期)2022-10-28 09:18:52
响尾蛇的故事
先锋引领致富路
——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
奋斗(2020年24期)2021-01-16 06:23:36
杜绝认证考核“空对空” 细则标准来规范
知识文库(2019年15期)2019-08-30 09:57:13
2018英国海军节航展空对空航拍照片赏析
航空世界(2018年11期)2018-07-23 07:14:32
沙漠大冒险
幼儿画刊(2018年6期)2018-06-28 03:27:20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开启“野兽模式”F-35可挂16枚导弹
环球时报(2018-01-03)2018-01-03 06:09:42
花兔奶奶和响尾蛇
反腐责任不会“空对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