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

2025-01-18 00:00:00陈宏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1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思维力

摘要:本文提出追求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信息科技教育主张,该教育主张的实施以核心素养“三层架构”为目标,以学科大概念为骨架,以项目式学习为路径,以真实性评价为杠杆,最终达成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教育味;思维力;信息科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1-0039-0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然而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以技能操作为重点、以模仿练习为主要方法、以作品优劣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思维发展存在局限。因此,构建一种以素养提升为旨归、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成为破解当前小学信息科技教学难题的必由之路。

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内涵

1.有教育味的信息科技教育

“有教育味”就是重视技术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在关注技术的同时更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获得完整成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立足技术工具,培养信息意识;②渗透技术伦理,增强社会责任;③挖掘技术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有思维力的信息科技教育

“有思维力”就是聚焦学生计算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致力于培养会思考的数字公民。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借助项目载体,发展计算思维;②立足作品创作,培养批判思维;③鼓励多元创新,激发创造思维。

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实施

1.以核心素养“三层架构”为目标

以核心素养“三层架构”为目标,是构建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关键。“三层架构”包括学科知识层、问题解决层和学科思维层,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完整体系,并在每一层中都融入了教育味与思维力的培养。

(1)学科知识层

学生需要掌握“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的基础学科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构建信息科技素养的基石,也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思维发展的前提。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还能理解信息科技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体现“科”与“技”并重)。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技术背后的文化价值,通过技术史、技术伦理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从而体现教育味。

(2)问题解决层

问题解决层是核心素养“三层架构”的核心。在这一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动手实践以及评估解决方案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指导他们学会通过质疑、深入分析以及合理推断等手段,不断反思并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解决方案,进而使他们的思维力得到提升。

(3)学科思维层

学科思维层是学科知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高度凝练与升华。在这一层中追求的是以计算思维为主导的学科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逻辑推理活动、算法设计实践以及模型构建等活动锤炼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此外,还应格外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鼓励他们从多元化的视角、不同的层面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推动其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2.以学科大概念为骨架,融合教育味与思维力

大概念是学科内容的“骨架”,是构建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以学科大概念为骨架开展教学,不仅要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单元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价量规,还要在此基础上融入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培养。

(1)围绕核心概念,融合人文价值

在组织单元内容时,除了关注信息科技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还应深入挖掘信息科技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例如,在“数据处理与分析”单元中,除了教授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方法,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设计思维导向的学习任务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将思维力的培养融入真实情境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智能校园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还通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式,发展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评价量规体现思维与教育并重

在设计评价量规时,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技能掌握情况,还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数据分析”模块的评价中,除了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过程,还应关注学生的数据分析习惯和创新思维,以及学生对数据分析结果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3.以项目式学习为路径,促进教育味与思维力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式学习为路径展开教学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有效促进教育味与思维力的深度融合。

(1)选择富含教育深意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在亲历中领悟知识真谛

项目主题的选择不仅要贴近现实,更要蕴含深远的教育意义。例如,以“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设计和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中,掌握信息科技知识,并通过团队协作、创新思考等途径,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2)构建富含思维挑战的项目环节,使学生在探索中磨砺思维锋芒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需巧妙设置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例如,在“智能家居的设计”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打造既便捷实用又绿色环保的智能家居系统,以此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3)展现融合教育味与思维力的项目成果,让学生在分享中彰显综合素养

在项目成果的展示阶段,通过组织项目汇报和答辩,让学生阐述设计思路、实施流程及成果应用,并交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所感所悟。这一举措,不仅能彰显学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更能体现其教育素养和人文情怀。

4.以真实性评价为杠杆,推动教育味与思维力共同发展

真实性评价,根植于真实情境,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考量,是一种富含教育深意的评价方式。在信息科技的课堂上,以真实性评价为杠杆,能推动教育味与思维力共同提升。

(1)设计评价任务,融合教育深意与真实生活

评价任务不仅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更要蕴含教育价值。例如,给学生设计“策划并实施一次家庭旅行,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全程”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锻炼了知识应用能力,又在团队合作、创新思维中种下了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种子。

(2)聚焦评价过程,洞察思维成长与人文素养

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计划的周密性与实用性,更要关注学生在创新思维与人文关怀上的进步。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旅行更便捷、环保、有趣,鼓励他们分享心得,让评价成为思维碰撞与人文情怀交融的契机。

(3)提供反馈意见,精准指导与激励并行

在评价结果中,反馈意见应既具体又富有建设性,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文关怀和技术实力逐一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其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不断提升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让教育味与思维力在每一次反馈中悄然生长。

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实践成效

1.构建深度理解,强化思维深度与广度

在融合教育味与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实践中,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信息科技操作的表面,而是能够深入理解信息科技背后的原理、逻辑和社会影响。

2.激发创新潜能,促进个性化发展

通过采用如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创新舞台。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尝试、修正和完善方案,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学生能够在相互启发中拓展思维视野,实现个性化发展。

3.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化人文关怀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坚持技术教育与人文关怀并行的原则,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技术项目的开发与展示,使他们能够洞悉技术对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实施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还促进了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还通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式培养了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和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结语

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三层架构”为目标,以学科大概念为骨架,以项目式学习为路径,以真实性评价为杠杆,努力构建有教育味和思维力的技术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思维力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基于信息科技技术的部队人才建设培养思考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研究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尝试和探究,助推小学生数学思维力的精准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00:07:00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青年思维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
创新思维力
华东科技(2015年12期)2015-02-23 12: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