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环球人物又火了一把

2025-01-15 00:00:00尹洁
环球人物 2025年1期
关键词:孙杨新质

2024年12月20日,“凝心·聚力2025”环球人物年度盛典在京隆重举行。(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202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成绩令人鼓舞。这一年国际社会依然风云变幻,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环球人物全媒体平台上,这些都得到了充分记载和展现。

2024年,有太多值得记忆的人和事。回首过往、展望未来,2024年12月20日,“凝心·聚力2025”环球人物年度盛典在京隆重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出席。

崔士鑫在致辞中表示,本届盛典主题是凝心聚力,这既是对2024年的总结,也是对2025年的期待。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倍难。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各类风险矛盾交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任重而道远。越是在形势复杂、任务艰巨的时刻,我们越需要在改革中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攻坚克难。相信通过这一场盛典,我们将看到不同维度、不同角度、更有深度的中国故事、世界故事、时代故事。

在主旨演讲环节,7位嘉宾先后登台,分享了自己在2024年的感悟与思考。他们是: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顾行发,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其长,迪拜中阿卫视首席记者方浩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中国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孙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虽然未能来到现场,也以书面形式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盛典活动现场。

爱国心·精神力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数学家丘成桐。这位“清华大先生”对祖国怀着深厚的感情。正是爱国之心,驱动着他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中国培养人才。他在演讲中回忆道:“1979年,我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之后每年都要花几个月回国帮忙,希望祖国在基础科学领域达到世界水平。”

2024年是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大发展的一年,而这背后离不开数学。丘成桐在清华大学创办了求真书院,遴选了一些极具数学天分且十分年轻的学生,目标是培养一批杰出的、有创意的、有能力带领中国走出一条崭新科技大道的学者。

丘成桐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而基础科学是科学创新的源头。“关注最顶尖、天赋型学生的教育问题,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新质生产力引领者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丘成桐的爱国心是通过科学教育来体现的,那么姜铁红的爱国心则是通过艺术来体现的。作为一名舞蹈家,他因为表演蒙古族舞蹈《奔腾》而在2024年红遍全网。在演讲中,他分享了《奔腾》之美及其背后彰显的时代精神。

姜铁红说,作为领舞,他已经跳了35年《奔腾》。在他看来,这个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美学精神,更展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奔腾》以其激昂的音乐和充满力量的舞蹈动作,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奔腾》的创作和表演,由来自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共同完成。姜铁红认为,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更在深层次上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完毕后,姜铁红还应现场观众呼声,激情表演了一段《奔腾》。

提到爱国主义和精神力量,运动员可能是感受最深的群体之一。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努力拼搏、奋勇争先,诞生了许多“名场面”。虽然孙杨未能参加这届奥运会,却在2024年复出,踏上了一场全新的征程。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游泳的热爱与对国家的责任。

“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我在水中不知疲倦地往返,都是对信念的坚守。”提到自己的游泳之路,孙杨几度哽咽,现场观众不断喊出“孙杨加油”。

孙杨回忆,自己曾无数次坐在池边,回想多年的职业生涯,也怀疑过坚持的意义。“可每当我跃入水中,把浪花甩在身后,心中的那份欣喜,就是最好的回答。纵使身在无人问津的空谷,热爱会是指引向上的灯塔。虽然过程艰辛,但让我更加坚韧。”

2024年8月25日,孙杨完成了复出之战。“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支持者来到现场,也没想到他们的呐喊声那么震耳欲聋。”

展望2025年,孙杨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决心。他表示:“失败曾让很多强者黯然离场,从零开始也让很多天才怯懦退缩。但我坚信,真正的强者永远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报国心·科技力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和丰硕成果获得了世界瞩目,其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为攻克一项又一项尖端技术而无私奉献。他们的信念与动力可以归为4个字:科技报国。

作为中国科技人员的优秀代表,顾行发在演讲现场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航天遥感梦”。

“我出生的时候,右手长着6根指头。家里人说,我不同寻常,有飞天的前途!我的飞天梦,源于大人不断重复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看到喷气飞机在天空划出一道道线时的无限遐想。”

1982年,顾行发大学毕业,非常希望能从事与空天有关的技术工作。“可那时候,咱们国家穷,相关技术落后,我的飞天梦还只能存在于脑海中,遥不可及。”

怀揣报国之志的顾行发,在法国公费留学期间极其刻苦,不到5年就获得了2个硕士学位和1个博士学位。20年前,他辞去法国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为国家论证规划航天遥感系统。

“刚开始,我们经常四五个人挤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然后我骑着自行车回家。那时,宿舍小区的院子往往已经锁门,我只好翻墙进去,再摸黑爬到13楼。但我没觉得苦。比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航天人在没有名、没有利,甚至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在荒漠大地发射了‘两弹一星’,我能在这样的条件下为自己的国家做航天工作,已经非常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顾行发见证了我国航天遥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变迁。2024年12月,他作为中法航天合作联席会议代表,在20年后重返法国空间中心。“在会议中,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代表介绍,过去一年,中国实施了69次火箭发射,发射了200余颗卫星,空间站、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都取得重要进展。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一个航天追梦人的自豪!”

顾行发钻研的是“天”,杨其长钻研的则是“地”。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杨其长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好。在演讲中,他分享了自己的农业创新之路。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拓展耕地的空间到底在哪里?答案就是,科技创新。”

杨其长聚焦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如何实现向空间拓展耕地,攻克植物工厂技术;二是如何向戈壁沙漠拓展耕地,攻克沙漠设施农业技术。

植物工厂是通过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植物的工厂化生产,不用阳光、不用土壤、不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以前一直处于空白。通过不懈努力,杨其长和同事们实现了我国植物工厂“从0到1”的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植物工厂技术产品已实现向数十个国家出口,高原哨所、空间站等特殊场所也在应用这一技术生产新鲜蔬菜,未来还会在月球和火星上应用,为外太空探索提供食物保障。”杨其长自豪地说。

最近,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行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为人类向沙漠拓展耕地提供了可能,而这也是杨其长的努力方向之一。“我国拥有丰富的戈壁沙漠资源,拓展耕地空间巨大。我将和我的团队一道,更加努力地在颠覆性技术创新上继续发力,为大幅提升食物产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很多科学家不仅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也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大众科普知识,鼓励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金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从教学和科研一线退休后,他把自己的主业转向了科普。

“2023年,我开通了短视频账号。本以为没人愿意听我这老头子讲课,结果还行,现在已经有将近200万粉丝了。”金涌深知,短视频时代讲究“短平快”,“必须在几秒钟内吸引观众,几分钟内讲清楚一件事情,这很考验人”。

比如碳中和的概念,金涌借用了新闻学要素来解释,第一是“what(是什么)”,第二是“why(为什么)”,第三是“where(在哪里)”,第四是“how(怎么做)”。不过几百字的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金涌认为,科普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科普员这个角色,我会坚持做下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摄影作品展。(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世界心·中国力

今天,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当中国力量让世界人民变得更加团结一心时,许多国际友人也从各自的视角观察中国社会、分享中国见闻、传播中国故事。

在演讲中,帕特里克·奈斯从生态视角畅谈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他列举了中国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改善空气质量、扩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保护区、发展绿色金融等。“当前,全球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而中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路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伊拉克籍媒体人方浩明,因在2024年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上跳了一段“科目三”而走红网络。演讲中,他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收获与感悟。

因为出生不久就经历了战争,方浩明儿时最大的梦想是能过上和平的生活。2011年,他随家人来到中国。在13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他认识了很多朋友并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当我看到中国为世界和平而努力时,我做出了决定,就是我必须让阿拉伯世界乃至更多国家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故事,了解中国历史。只有当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故事和历史后,才能明白中国是一个追求合作共赢的国家。”

嘉宾们的演讲结束后,活动进入揭晓“年度人物”的环节。几年来,这都是环球人物年度盛典的“高光时刻”。

《环球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吕鸿揭晓了环球人物2024年度人物——新质生产力引领者,并宣读“致敬词”:“2024年,新质生产力是名副其实的热词‘顶流’。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无数优秀青年创新人才们,投身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这许许多多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连接着今天与明天、现在与未来、蓄势与飞跃。他们是当之无愧的2024年度人物。我们致敬新质生产力引领者!致敬不平凡的2024年!致敬中国人民永远开拓、永远创新的伟大精神!致敬即将到来的崭新的明天!”

中外嘉宾还分别围绕“双向奔赴,共同成就——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新质生产力赋能保险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此外,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由中国摄影师雷声、逄小威、王剑波和希腊摄影师乔治·杜帕斯等拍摄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

编辑"田亮/美编徐雪梅/编审张培

猜你喜欢
孙杨新质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寻找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生产力研究(2024年3期)2024-03-25 12:13:42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奋斗(2023年22期)2023-12-18 22:44:36
孙杨:“90后”海归返乡 助力地方发展
华人时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1:36
去旅行
孙杨要求重升国旗
孙杨夺冠
环球时报(2019-03-25)2019-03-25 10:58:10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孙杨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