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如何被“发明”的

2025-01-15 00:00:00托马斯·德·帕多瓦盛世同
读者 2025年2期
关键词:莱布尼茨新式钟表

太阳、流水、钟声都是时间的象征。那么,我们所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它是实在的,还是虚幻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两位天才的辩论

因为一桩著名公案“到底是谁创立了微积分”,而被后世相提并论的牛顿和莱布尼茨,就此展开了一场辩论。

牛顿认为,时间是绝对存在的,即使物质毁灭,它依然存在。

莱布尼茨则认为,时间与空间一样,仅仅是人类从运动轨迹中产生的想象。

从微积分的发明权到关于时间的性质的争论,在当时而言,牛顿占据了上风。

莱布尼茨在论争中受到明显的抑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所在的德国四分五裂,科学交流匮乏,他的进步思想也不为贵族阶层所重视;位于英国的牛顿,却能从与科学院其他同行的交流中,更快地获得意见回馈。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莱布尼茨在相对不利的研究环境下,仍然得出许多不可思议的发现和成果,比如可以实现计算自动化的计算器。

在21世纪的今天,当人们开启星际旅行、星际穿越、平行宇宙等议题的研究时,更能体会到莱布尼茨的相关洞见,是如此具有前瞻性。

钟表结合了两种时间观念

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一方面,天体运动造就了昼夜、月相和季节等近乎固定的周期,使得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之和谐的节律。

为使这些周期相互匹配,把握农业、祭祀、军事等社会活动的“时机”(“时”的本义就是“时机”),古人制定了复杂的历法规则,创造了以年、月、日(以及后来无关天象的时、分、秒)为标度的时间体系,自然的时间成为可测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古人根据经验对时间的本质进行了思考,意识到自己“向死而生”,联想到现在进入过去,未来进入现在,人死不能复生,覆水不能再收——“时间之矢”仿佛是一条线性、均匀、“逝者如斯”的河流。

古印度人和古希腊人觉得时间是循环的,到了中世纪后期,有始有终的线性时间观,已经深入欧洲社会。

14世纪,使用擒纵机制、以重力为动力的原始机械钟,出现在西欧的教堂和钟楼,成为最早的机械计时工具。重力钟起初只是报时钟,后来增加了时针和分针。它的走时极不准确,每天的误差可达十几分钟,与沙漏等相比,并无突出优势。

1583年,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利用该原理,惠更斯于1656年制作了摆钟,后来又发明了摆轮游丝,不仅使机械钟的误差减少至每天1分钟以内,也为便携式钟表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新式钟表结合两种时间观念——指针的运动既模拟循环,又呈现流逝的时间,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时间观念革命。

时间的主人与奴仆

作为精密机械的鼻祖,钟表提供经准确计量的物理参数,激发了更多科学的火花,改变了社会的面貌,重构了人与时间的关系,推动了关于时间本质的思考。

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新式钟表提供的强大组织能力,发挥了比计时功能更为关键的作用。

以新式时间观念为参照,所有社会活动,无论是经济、宗教、军事,还是交通,突然都变得可预期、可规划、可协调。没有钟表,个人无法正常生活,社会也会瘫痪。因此,刘易斯·芒福德在20世纪总结道:“当今工业时代的核心技术是钟表,而不是蒸汽机。”

新式时间观念将效率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当效率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和技术装置的基本参数,时间也被赋予价值——“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被精确计量的时间,改变的不只是社会的运转模式,还有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当时间成了个人生活的指挥棒时,人类也成为时间的奴仆。人们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要抢夺稀缺的时间。在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之中,世人陷入一种集体焦虑,在抱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同时,只好绝望地怀念过去:“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豫之南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一书,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莱布尼茨新式钟表
新式汽车
小主人报(2022年12期)2022-08-23 06:10:34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中国宝玉石(2018年5期)2018-11-12 09:23:04
Cartoons
Special Focus(2018年8期)2018-08-31 05:57:58
丽娜认钟表
中华家教(2017年12期)2017-12-15 00:39:36
钟表的认识
莱布尼茨逻辑思想国内研究述评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2:37
藏起来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