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中年人最恐惧的,还是“被时代淘汰”这5个字。
陆陆续续有人说,连娱乐的乐趣都丧失了。去KTV,里面的新歌都不会唱,并且觉得那些歌名怎么能那么匪夷所思。年轻明星的脸大部分都很陌生,当代网络名人的名字也没听过,只能很茫然地问:“那是谁?”有人强撑着去玩剧本杀,不光腰肌劳损又犯了,还被一桌子人暗戳戳地嫌弃,因为好多“黑话”他根本听不懂。
当我们感受到生活不再丝滑,而且开始充满各种各样的“结节”的时候,可能真的就步入中年了。但,被淘汰就被淘汰吧!那不是必然的吗?
你似乎已经成熟到,生活不需要表象,只需要本质了。
但是,有一种“淘汰”,不是技术上的,而是逻辑和意识上的。就好像我一直觉得文字比视频的信息量大,我喜欢看书,我接受不了短视频,这按道理没错吧?但时代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家都去看短视频了!
就好像周围也有中年人雄心勃勃地开始拍短视频,但逻辑、意识与新一代的完全不一样。人家年轻人是在碎片化和网络上成长起来的一代,对视觉语言和编辑软件的应用完全是另一套方式,而且跟母语的习得一样驾轻就熟。而我们就……做得好累啊。节奏、语言、视觉都是把平面的、完整的一套打碎、切割、重组之后才得来的。再说了,初心呢?当初不正是因为颜值不够才以写字为生的吗?你怎么跟年轻人去拼?
当然这时代逼着你与时俱进,如果不使劲追赶,就可能打不上车、吃不上饭、挂不着号,甚至付出更多时间和金钱成本,还过得磕磕绊绊。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10年前就被淘汰了,我10年前就不会开智能电视了,预感10年后我可能连电动车也不会开了。
在智能科技时代前期,那些自认为有品位并且有能力抵抗不确定性的人,还自矜地说一声:“我读纸质书,我不网购,也不用在线支付工具。”现在,呵呵,连中老年人都成了短视频重度成瘾者。我们就在这种你追我赶的焦虑当中,因为漏了一点信息就觉得自己快被淘汰了。
除了逻辑、意识的不同,还有一种“淘汰”被称为“结构性悲剧”。这个我也没法解释,反正就是你觉得还行的行业,可能瞬间就不行了。
每当此时,诺基亚就会被拉出来示众,大家形容这种情况是大观园里方才还其乐融融,突然就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了。于是中年人更慌了,在一片狂潮中,玉碎了,瓦还能全吗?
“被淘汰”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境。无非就是你已经不能站在风口浪尖,衣着光鲜、顾盼生姿、一呼百应了。
首先,你年纪大了,不再拥有大片空白时间,而你的精力、体能开始下降,只能省着用自己,把时间分配给这个年龄段的“优先选项”。
其次,你可以想想,对你来说,在这个年纪的“优先选项”是什么?是事业,还是家庭,或者是银行余额,还是资源整合,或者是“华丽转身”?选择了一项,必然兼顾不了其他。好多事儿,不知道就不知道吧!
再次,人到了一定年龄,趣味、爱好都会变的。曾经的“夜店小天后”,现在可能在禅茶一味;曾经纵横四海的华尔街精英,也可能现在就喜欢去当英语老师。比如我现在就再也懒得看爱情小说,我的心路历程是——多大点事儿啊,还有更广阔、更好玩的世界啊!那么,无论外面有多火热的话题或风口,我没有兴趣就是没有兴趣,不想了解就是不想了解。
还有,当你的阅历和资历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对自己有要求,就很难再俯身去附和肤浅的东西。虽然肤浅里也有好玩、轻松的乐子,或者一些赚钱的机会,但这样的乐子和机会,年轻人都比你玩得开、做得好,一旦有了对比,你会觉得“算了,还是做点我喜欢、我明白的吧”。
当然,还有生活的重压。我朋友说:“我为什么不时髦了?为啥不再是潮流‘女王’了?为啥不再买包了?自打孩子上了国际幼儿园,等于每个月扔一个路易·威登!”
草蛇灰线般,在各种不为人知的细节里,我们慢慢藏身人海,关注的、懂得的事情越来越少,而我们不懂的或不想懂的,范围却在扩大。有时心甘情愿,有时是被命运拨弄,于是有时难免焦虑。
可是,一旦硬起心肠面对这些焦虑,一旦接受这样的设定,那么,即便“被社会淘汰”,我们也会变得理直气壮。
我们能做到的是——如果有失去,希望那是我们主动放弃的。在每个年龄,都懂得筛选自己的优先选项,然后懂得放弃不必要、不重要的那些事情(中年人请停止学习网络热词!除非你反手就能薅一把韭菜)。
我们已经知道,表面光鲜不如内心笃定、踏实,也知道体力、精力的下降需要用智慧、阅历来弥补,更明白成功的定义不仅是有钱或得到尊敬,更在于真正的亲密关系——有人爱你。曾经我们一路乘风破浪,如今是时候换一只慢船,去到一个更从容的中年了。
当你慢下来,也许发现两岸的水草更丰茂。
这只慢船怎么摇?在我的旅途中,我也有一些心得。
爱看纸书就看纸书,喜欢经典抒情方式就不讲土味情话,想学编程就去学,搬到大理也不是逃避现实。让内驱力驱动自己,而不是焦虑。不和别人进行比较。
我们看了那么多试图通过整容、运动、花钱等方式保持年轻的人,可惜到了岁数依然是一张受欲望驱使的老脸。这些方式都不能让人年轻,只有持续地创造,做自己热爱的艺术,才会让人真正年轻。也只有保持不断输出,才能体现时代的痕迹。
如何跟上时代脚步?不是穿新款、学新词就可以。你看那些真正时髦的中年人,他们的信息来源是工作和创造。无论你在哪个行业,无论你喜欢什么,都要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下沉,然后才能大胆展开联想。学习新事物,也要学习跟自己专业强关联的,或者自己打心眼里真喜欢的。让专业和资源推着你进步,而不是你在后面追赶潮流。
做点不功利的事情,更多地爱身边人,接受坐快艇会吐的现实。就好像小时候觉得戏剧完全莫名其妙,突然有一天却听懂了昆曲里的咿咿呀呀,那都是人生不可言说的一唱三叹。当前浪落下的时候,我们从来不评论浪尖上的风光。这样你会好受很多。
让我们硬起心肠,甘于“被淘汰”吧。这样就可以登上一只慢船,缓缓去往更深邃广阔的地方。一旦你离开不知道什么人设定的语境,一旦你无视评判、对比的标准,我跟你说,未来的乐子还大着呢。
(束草摘自四川文艺出版社《硬心肠》一书,王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