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留白说故事

2025-01-15 00:00:00米哈
读者 2025年2期
关键词:萧邦细节丈夫

留白,是艺术的境界,是人与人沟通的层次,也是说故事的一种技巧。凡事都说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那可能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但未必是一个好故事,至少不太可能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好故事。

以美国女作家凯特·萧邦的《一小时的故事》为例,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妻子在短短一小时内,从得知丈夫去世的悲痛,到意识到自在的喜悦,最后又因丈夫意外回家而心碎至死。萧邦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未提及的细节”给必要的情节留白,从而营造出那令人震惊的结局。

在叙事中,萧邦没有详细解释主角与丈夫的婚姻状况,也没有透露太多主角对未来的向往从何而来,而最重要的是,直至结尾之前,萧邦都没有提及丈夫生还的真相。这些“未提及的细节”引导读者不由自主地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填补这些空白。

如此,我们才会在故事的起初,以为主角为丈夫的死而伤心,那是因为我们假设了妻子必然是爱丈夫的,而丈夫逝世必然叫妻子伤心,其实不然;在结尾,我们又以为妻子是因为丈夫归来喜极而泣,实际上她却是因梦想破灭而心碎至死。读者与角色在错误的预设中,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情节,成就了反转的结局。

如果你也是说故事的人,又想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在初稿完成后,回过头来看看有哪些细节是观众理所当然期待知道的,但又可以在行文间不明说。例如,哪些信息可以刻意略去,引导读者去猜测?可以怎么暗示这些被省略的细节?哪些空白是观众会自己去“脑补”的?如何让读者不禁问起“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或者“为什么会这样”?

正如在恐怖电影中,留白的暗示往往比直白的画面更具冲击力,因为人类天性不喜欢“不完整的故事”,以至于有时会下意识地用更多的资讯、情感、偏见来填补这些空白。当然,在《一小时的故事》中,最恐怖的不是那些留白,而是人性。

(海城楼摘自《大公报》2024年11月8日)

猜你喜欢
萧邦细节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9:26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有一天 人们是否会再想起你
优雅(2017年10期)2017-10-16 19:39:04
Happy Moment
优雅(2017年8期)2017-08-08 06:05:19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2
吉他
鸭绿江(2012年4期)2012-04-29 00:44:03
萧邦不爱流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