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额管理的“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研究探析

2025-01-13 00:00:00王丹玙胡昱
商场现代化 2025年2期
关键词:定额管理标准化建设

摘 要:本文以S省烟草商业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企业人财物资源要素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引入定额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开展“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以7个基础性关键指标为牵引的定额指标体系,并明确其在省内下属21家物流中心推进实施的具体方法和迭代路径,形成“发展目标-过程控制-对标评估-持续改进”的PDCA管理闭环,持续提升现代烟草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和成本管控水平。

关键词:烟草物流;定额管理;标准化建设;管理闭环

物流是现代烟草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随着物流领域首个国家级五年规划政策出台,烟草物流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S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顺应趋势变化,遵循行业物流“绿色循环、精益高效、协同共享”发展要求,以定额管理为突破口,启动实施“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全链条控本提质增效,加快推动烟草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一、S省烟草物流标准化工作情况概述

1.基本情况概述

S省是烟草大省,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既是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性优质卷烟市场。S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承担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能”,下辖21个市州局(公司)、3个专业公司、185个县级局、181个县级分公司,现有在岗职工1.3万余人。在烟草物流自主管控大背景下,全省按行政区划自建并投入使用21个物流中心,合计仓库总容量23.3万箱,服务全省范围26.8万零售客户。

2.物流运行现状

“十四五”以来,S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强党建、守底线、重创新、提质效、增活力”的“15字”战略重点,着力推动烟草农业、卷烟营销、专卖监管、企业管理“四个现代化”,在国家局高质量发展评价与“4+X”考核中综合排位靠前,整体进入商业企业“第一方阵”。

然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依然是制约S省烟草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一方面,由于经济体量大、辖区面积广、员工数量多、业务链条长,导致全省物流成本结构不合理、库存周转效率偏低、人均劳效提升乏力、资源有效利用不足,部分内涵指标在行业对标中不占优势,与“两烟”规模位势不相匹配。

另一方面,省内各市州物流中心运行质效与资源配置需求差异明显。其中,省会C市是全国卷烟年销量最大的省会城市之一,资源配置需求远高于其他地市;其他各地受卷烟销量、自然区位、经济体量等因素影响,物流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3.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展及问题分析

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烟草行业积极建设符合实际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2008年以来,国家局制定印发《烟草行业物流标准体系》,陆续出台一批行业物流基础标准。2010年,国家局结合重庆烟草定额管理经验,编制《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定额技术规范》,以此弥补烟草商业企业物流定额管理的空白。

然而,定额标准是一个动态指标,会随着企业经营水平及发展环境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烟草物流队伍越来越大、网络越来越完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发生急速变化,行业物流现有标准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制约了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转型进程。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转变尚未到位。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各级单位经营意识不足,全局质效观较为薄弱,存在着观念落后与管理粗放等问题,物流领域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成本控制与服务质效差强人意。

第二,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原定额技术规范是针对烟草行业总体情况进行设计研究,在具体操作中由各地物流企业自下而上逐级汇总而成,存在上限不高、精度不够、约束不足等问题。同时,标准更新进程较慢,缺乏动态更新调整,难以适应现代物流转型发展需要,制约着现代物流发展水平。

第三,推广应用面临掣肘。S省由于地域面积较广、体量规模较大,形成物流节点数量众多、布局分散的整体格局,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下属21家物流企业基础条件不一,东西部地区配送总量、客户密度、经济水平、城乡结构、地形地貌等差异悬殊,造成标准的推广落地难度较大。

第四,对标评估缺乏闭环。尽管有分层分类的指标设置和预算约束等机制,但缺乏目标牵引、动态评估、闭环改进的事中控制机制,并且在同圈层单位间仍存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上的较大差异,难以找准各市州物流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差距与关键原因并提出精准有效的策略来推动改进。

二、以定额管理推动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基本理论

定额是指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合理地使用人财物资源条件下,预先设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标准。物流定额就是把完成单箱卷烟作业量所需的投入制定出合理的定额模型和标准数值,找到人财物要素资源配置的最优路径,为企业对标实际工作提供参照,对于实现全链条控本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2.总体思路

S省烟草商业以“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为导向,树牢全局质效观,深化投入产出意识,以全省烟草商业物流的管理体制、运行特点、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为主线,探索构建人财物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额标准,以此作为预算审核、费用预警、技改论证、物资采购、外包审批的重要依据,并分阶段、有步骤地制订科学合理的推行计划,逐步建立起“目标牵引-过程控制-对标评估-持续改进”的PDCA管理闭环,提升全省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和成本管控水平。

3.定额标准指标体系

通过把物流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建立业务量化标准和价值衡量标准,按照“一指标一方法”,初步建立以7个关键指标为牵引的定额指标体系,分别是仓储用工、分拣用工、送货车辆、管理人员、外包费用、库存周转、送货响应时间,包括5个成本类指标、2个效率类指标。这5个成本类指标决定了超过80%的物流成本,2个效率类指标兼顾了行业对标和自身补短板的需要,完整覆盖了烟草物流“仓储、分拣、送货、管理”四大基础业务环节。

具体方法上,找到影响7个关键指标的基本要素和关键变量,综合采用数学建模法、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作业成本法等,建立相关算法模型,为不同规模的物流中心推导设置合理的定额模型和标准数值,有效指导全省21家物流中心理清思路、优化配置、对标对表、持续改进。

(1) 以班组效率为重点,定额仓储用工

由于全省(除C市外)物流仓储作业模式相同,因此按照定作业量、定效率、定人数的基本思路,逐步测算仓储用工定额。

①作业量核定。根据全省烟草物流实际运行情况,剔除销售旺季因素影响,设定平时作业量为各单位年出、入库总量的80%;年度作业天数为出库220天、入库190天;日出库量=年销量×80%÷220;日入库量=年购进量×80%÷190。

②劳动效率测定。全省仓储作业人数为3~9人,研究选定省内4家单位,分别测定不同人数配置下最优作业效率,并调查其他单位实际运行效率作为参考。

a.最优出库效率

b.最优入库效率

③用工人数确定

兼顾劳动强度和工作饱和度,设定每日出、入库作业时间之和不超过6.4小时(按每日工作8小时,持续作业劳动宽放系数20%得出);按照最优劳动效率,计算各单位在不同人数配置下的日均出、入库作业时间之和,以在6.4小时以内的最少用工人数为各单位仓储用工定额。省会C市因采用储分一体作业方式,仓储用工单独核定。实施定额后,全省累计优化仓储用工11人。

(2) 以设备选型为关键,定额分拣用工

依据分拣作业流程,可将不同类型分拣线划分为卷烟拣选、打码、包装码盘、烟箱整理等工作模块。各模块适用原则及人员定额方法如下:

①卷烟拣选模块

a.件烟补货。采用“人量匹配”原则,设定标准为每6万箱配置1人。

b.通道机开箱。采用“人机匹配”原则,设定标准为半自动线件烟开箱每1个补货小车配置1人,增强型线件烟开箱每6个通道配置1人(取全省最优值)。

c.立式机补货。采用“劳动效率匹配”原则,计算各单位年立式仓补货环节人均作业效率,剔除偏离数据分布的极大值,选择全省次优值作为定额标准值。由此确定,半自动线立式机补货人员为年作业量每4635箱配置1人,增强型线立式机补货人员为年作业量每8637箱配置1人。

d.手工拣选。采用“劳动效率匹配”原则,测算各单位年手工拣选人均作业效率,剔除偏离数据分布的极大值,选择全省次优值作为定额标准值。由此确定,增强型线手工拣选人员为年作业量每3529箱配置1人,电子标签线手工拣选人员为年作业量每5722箱配置1人。

②打码模块

采用“人机匹配”原则,设定标准为每1台打码工控机配置1人。

③包装码盘

采用“劳动效率匹配”原则,根据各单位运作实际,兼顾分拣线效率和人员劳动强度,设定标准为1条分拣线按年分拣量每4.5万箱配置1人。

④烟箱整理

按照“人量匹配”原则,设定标准为年分拣量每12万箱配置1人。

实施分拣用工定额后,全省累计优化用工76人。

(3) 以装载利用为导向,定额送货用车

①送货车辆配置基准。全省统一采取“一周五送”,即全年作业天数240天,计算各单位日均送货量;额定装载量设定为现有送货车平均荷载130件,车辆装载率设定为100%。

送货车辆数量=年送货量(箱)÷240÷(130÷5)=年送货量(箱)÷6240。

其中,年送货量为自有车辆配送量,剔除三方协同配送等方式的配送量。

②送货车辆调整系数。综合考虑客户密度、中转站数量和全省先进水平,设定送货车辆调整系数如下:

根据上述模型和标准测算,按销量每6240箱配置1辆送货车,并根据有关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定额后,全省累计减少121辆终端送货车(含备用车54台)。

(4) 以管理幅度为原则,定额管理人员

目前,全省物流中心管理人员占全省物流从业人员18.78%。参考现行企业管理普遍适用的管理幅度原则(6—8人),根据各单位物流运行实际情况设定基准数与调整系数,各物流中心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定额标准如下:

①第一管理层级:包括仓储、分拣、送货、保管员、机修工等操作人员。

a.仓储、分拣人数根据前文用工定额确定。按送货员年均10天假期设定调整系数,按每1台车配置1.042人计算定额。

b.物流中心保管员,按每个仓储用工配置0.31个保管员计算定额。

c.中转站保管员,按每1个有过夜库存的中转站配置1人计算定额。

d.机修工定额按年销量每12万箱配置1人。

本级主要为一线人员,管理难度较小,管理幅度设为8人更加合理,因C市(省会城市)、L州(最大烟区)具备规模效应,管理幅度设定为10人。

②第二管理层级:包括运行部门(储配部、送货部)和保障部门(综合部、安全部等)管理岗人员。

a.运行部门人员:需要向下管理一线操作人员,可由第一层级用工按管理幅度8人/10人定额(含综合管理员、部长);

b.保障部门人员:没有对下管理层级,按每1个运行部门人员配置0.77个保障人员计算定额。

这一层级管理难度较大,管理幅度设为6人更加合理。

③第三管理层级:一般为物流中心主任级。如果第三层级人数超过管理幅度人数界限6人,则需再设置第四管理层级。

按照上述标准,全省物流管理人员定额人数需要优化34人。

(5) 以成本加成为方法,定额外包费用

根据烟草行业管理规定,明确允许外包的业务范围为装卸搬运、叉车驾驶、设备机修、分拣补货、纸箱整理、送货车驾驶等,行业限制外包内容不在此范围。与此同时,由于烟草物流规范业务外包的时间较短,现有外包数据难以支撑建立市场化的价格评估标准,同时受卷烟商品特殊性、业务外包类型多样化、地区工资水平、社保缴纳基数和历史遗留因素等影响,以市场询价的价格评估法不适用于当前烟草物流业务外包现状。因此,采取成本加成法,模拟外包公司运营方式进行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费用测算分析,确定计件单价。

定额算法模型: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设置每个作业工种的劳动强度系数和劳动难度系数,明确五险一金缴存基数和比例,统一管理费用率和税率,最终形成业务外包费用测算模型。

业务外包费用定额确定后,应统筹考虑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科学设置招标最高限价、统一外包事项预算标准、合理考虑工资增幅。

(6) 以客户占比为核心,定额送货响应时间

平均送货响应时间是指各商业企业物流中心从接收零售客户订单开始到完成卷烟配送的平均时间。目前,全省(除G、A、L等高原山区外)全部为T+0(当日达)、T+1(次日达)送货模式,定额核心因素在于当前分拣能力下日均T+0客户占比。计算T+0客户占比需确定三个核心要素:

①每日可用于T+0送货的分拣量:取决于T+0分拣作业时间和分拣效率。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设定每日可实现T+0分拣2小时,综合分拣效率以各单位效率较低的分拣线(通常为异型烟分拣线)额定效率为基准,结合异型烟销量占比计算综合分拣效率。

②每周分拣作业天数。基于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原则,设定每周分拣作业天数为5天,每周可实现T+0的分拣作业时间为10小时。

③户均每次订单量。各单位年总销量除以总订货户次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标准,各单位按每周10个小时作业时间确定用于T+0送货的分拣量,除以零售客户平均每次订货量,得出一周T+0客户数量,默认各单位一周可将全市客户全部配送一次,计算T+0客户数量占比,从而计算出平均送货响应时间。其中G、A、L等因地域面积大,应用T+2、T+3送货模式,平均送货响应时间需单独核算。

经测算,全省T+0客户占比理论可达20%以上,平均送货响应时间提升到22小时以内,较目前水平可提升7小时。

(7) 以品规分类为手段,定额库存周转次数

库存周转次数是烟草商业企业一定时期内卷烟出库量与平均库存量的比率,反映卷烟商品的周转速度,衡量卷烟库存水平是否合理。库存周转次数主要受卷烟销量需求预测、调拨管理、库存控制等政策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对近三年来全省卷烟库存周转次数指标分析,合理设置卷烟品规库存上、下限,可以提升库存周转次数。

①最高库存天数标准。依据《卷烟物流配送建设控制指标(2021年版)》,省内卷烟周转天数7天、邻省12天、远省20天。

②卷烟品规分类标准。按照库存控制常用的“二八原则”,卷烟品规数 20%、日均销售额占销售额80%为A类;品规数30%、日均销售额占销售额5%—20%为B类;品规数50%、日均销售额占销售额5%以下为C类。

按照上述思路,每个工业企业的卷烟品规按销售额分为ABC三类,其中,省内卷烟A类品规周转上限7天、BC类6天,邻省卷烟A类品规周转上限12天、BC类11天,远省卷烟A类品规周转上限20天、BC类19天。部分单位邻省卷烟的上限周转天数根据距离、访销天数、实际销售额占比做适应性调整。

根据上述的算法标准和销售数据,实施品规分类管控,全省卷烟库存周转次数提升到21次,较目前水平相比可提升5次。

4.定额分析及研究结论

按照上述7个关键指标测算方法,预计全省系统优化仓储用工11人、分拣用工76人、车辆配置121辆、管理人员34人,全省T+0(当日达)客户占比理论可达20%以上,平均送货响应时间提升到22小时以内,卷烟库存周转次数提升到21次。具体操作中,充分评估21家物流中心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调整参数,形成最终定额标准值和目标优化值。但定额能否执行落地,还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从思想认识上统一、从方法原理上理解、从目标方向上认同、从实践行动上落实。

三、定额管理在S省烟草商业物流企业的具体实施

1.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全面推行“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树牢全局质效观,强化投入产出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向纵深。班子层面,制定《物流定额标准化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和研究结论》,引导两级班子转变思维,努力以“以更小的投入实现更大的价值”。管理层级,配套完善落实定额指标体系的具体策略和工作抓手,深入分析定额指标执行情况,开展分层分类对标改进,逐步形成“事事讲质效、人人会算账”的精益氛围。执行层级,广泛宣传定额管理理念,严格落实定额管理要求,积极参加群众性创新活动,立足岗位开展“小改小革”,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2.明确目标,细化路径

启动实施“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定额达标三年计划”(2024—2026),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部署,明确时间节点、重点任务、责任对象,统筹推动全省烟草商业物流驶入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

一年打基础。到2024年年底,全面理清“新一轮烟草物流标准化建设”总体思路,初步形成物流定额指标体系,印发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物流定额技术规范》,对21家物流企业人财物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定额,全力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指标体系以及相配套的实施方案。

两年见成效。到2025年年底,建立与定额指标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标准,完善“目标牵引-过程控制-对标评估-持续改进”的PDCA管理闭环,明确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岗位操作要求,指导21家物流企业全面“落实定额、对标改进、持续提升”,实现短板类指标明显改善,优势类指标进一步巩固。

三年上台阶。到2026年底,充分发挥定额效用,推动定额研究成果深度应用于物流预算审核、费用预警、技改论证、物资采购、外包审批等领域,精准调控21家物流企业人财物资源,同时推动定额标准动态迭代,助推企业物流水平整体迈上新的台阶,全面达到或接近行业领先水平。

3.优化考评,对标提升

(1) 建立考评机制。完善全省烟草商业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细则,将定额标准落地情况纳入考评体系,明确责任到单位、到部门、到岗位,细化考核、关联绩效,真正落实全员参与定额管理。

(2) 建立对标机制。细化对21家物流中心分层分类评价,完善事中控制的动态纠偏机制,对关键指标执行“月度通报、季度分析、年度考评”,列明排序、拉开差距,充分体现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劲作用,实现管理闭环。

(3) 动态改进定额标准。在考核周期结束后,根据各部门改进优化情况和客观因素变化,修正、调整和完善定额标准,促进定额指标体系的改进与提升。

4.固化规则,完善系统

在物流管理运行系统上开发相应模块,将“新一轮标准化物流中心建设”要求固化进规则、系统。一是将相关数据采集工作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变过去由管理人员收集填报数据、人工统计汇总,为基层人员分散填报、自动统计汇总,提高数据统计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二是根据“仓储、分拣、送货、综合”四大业务,在管理模块中编制各业务运行情况工作表单,统一制式表格、统一核算口径、统一核算内容,严把数据录入关口。三是充分利用物流模块数据,利用系统自动生成成本费用、工作效率、物资消耗、对标指标等数据进行提取、分类统计、汇总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在新发展阶段下,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烟草物流企业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树牢全局质效观,推动物流定位从“保供应”向“优供应”转变,把“新一轮标准化物流建设”作为关键抓手,提高现代烟草物流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烟草总公司.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定额技术规范[Z].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YC/T397-2011).

[2]张爱青,刘跃武,王松,等.烟草商业企业物流定额应用[J].物流技术,2020(4):73-76+88.

[3]柏思萍,冯晓琰,陈丽琼,等.烟草企业的物流费用定额管理研究[J].时代经贸,2019(4):80-82.

[4]张海霞.烟草商业物流成本全面定额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20(8):19-20.

作者简介:王丹玙(1990— ),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胡昱(1982— ),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本科,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主任科员,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定额管理标准化建设
企业定额管理全过程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探讨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研究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
全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中州建设(2017年7期)2017-07-07 13:35:12
浅谈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5:08:32
浅谈烟草商业企业系统化管理整合的方法
中国经贸(2016年19期)2016-12-12 21:58:39
变电站精益化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 13:35:44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