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伊斯曼博物馆(一)

2025-01-10 00:00:00王研
摄影世界 2025年1期

开栏语

巡礼·世界摄影博物馆

现代化博物馆是具有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等功能的文化机构。

确定一位摄影家历史地位的最高荣誉,通常取决于两项公认标准。一是名列权威摄影史学术著作,再就是作品经由权威博物馆收藏和展览,这两者之间形成必然的关联。摄影家载入摄影史册的照片,其影响仍然限于书籍作为印刷品的传播范围。而摄影家入列摄影史的原作照片,则可以通过永久收藏在博物馆用作展览和研究的实物而得以传世。

所以,对于摄影家而言,作品能够进入权威的博物馆,才是其成就的最高认证。

本专栏将以连载的方式,通过作者的亲历探访,引导读者走进世界著名的摄影博物馆,了解它们的具体状况。

乔治·伊斯曼故居宅邸,2013年。

众所周知,人类开始建立专门展示和收藏摄影作品的博物馆是在19 世纪摄影术发明之后。随着20 世纪影像科技日趋突飞猛进的发展、摄影术的日渐普及以及摄影被视为一个艺术门类之后,才在摄影行业最为兴旺发达的美国,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意义上的摄影博物馆。

尽管摄影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发明,甚至越来越被事实证明,它也是人类迈进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然而,由于摄影媒介本质上的多义性,它的机械性及与其相应的对事物一视同仁的特性,它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的性质等特质,造成摄影与其他传统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摄影长期被拒于艺术门类之外,这也就是综合性的专门摄影博物馆必然出现很晚的原因。

乔治·伊斯曼博物馆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机构,它是世界上最先建立的摄影博物馆和电影档案馆之一,是由美国博物馆联盟认证的美国艺术博物馆协会成员,以及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成员。

世界摄影史上的传奇人物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是一名将一生奉献给摄影事业发展的历史人物。他以摄影器材企业家和慈善家的身份闻名于世,在1932 年78岁时,将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自家宅邸,也是他创立的柯达公司的所在地,捐赠给了为摄影工业王国伊斯曼柯达公司输送技术和艺术血液的罗切斯特理工学院(The Rochester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即RIT),这所学院当时在世界影像科技与艺术领域保有领先的地位。

1947年,柯达公司理事会决定筹建乔治·伊斯曼之家博物馆(The George Eastman House Museum),1949年正式向公众开放时,冠名为乔治·伊斯曼之家国际摄影和电影博物馆(The George Eastman House International Museum of Photography and Film)。随后在他故居宅邸旁连接加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建筑,2015 年更为现名。

乔治·伊斯曼

在认识这座举世闻名的摄影博物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将毕生贡献给摄影事业的乔治·伊斯曼其人其事,以及由他创立的摄影器材王国——柯达公司。

乔治·伊斯曼是美国摄影史和世界摄影史上的传奇人物,以摄影器材发明家、柯达公司创办人和胶片制造商等多重身份闻名于世。他于1884年创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后来演变为世界摄影行业龙头企业柯达公司(Kodak),产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几乎统括20世纪摄影技术与艺术的所有领域。

乔治·伊斯曼185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沃特维尔,5岁随家人迁居罗切斯特,7岁父亲早逝,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母亲靠打杂工维持家庭生活。他14岁辍学到保险公司干周薪3 美元的工作,同时兼职销售书架,工余自学会计,于1874年进入罗切斯特储蓄银行工作。

1879年,25岁的乔治·伊斯曼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花94美元买了一套照相机和印相设备,学会了拍照技术,自此迷上了摄影。深感当时笨重的照相器材和繁复的湿版涂制感光工艺的局限性,他立志通过改进摄影器材和简化拍摄操作,从而使照相技术大众化,“我们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制作干版,而是使摄影变成平常事物……使用照相机就像使用铅笔一样方便”。于是他根据英国摄影杂志上的专业资讯,改进和研制新型摄影器材,买来各种化学试剂做试验,并于1878年发明了一种干版明胶胶片,次年,他又发明了用于制造明胶干版的乳剂涂敷机。1881年,他创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批量生产感光材料,此举极大促进了摄影术的发展。1884年,乔治·伊斯曼发明了第一个纸基负片胶卷,1886年,研制出卷式感光胶片,并于1888年生产出一直通用到20 世纪末的标准透明片基胶卷。

乔治·伊斯曼从1886年开始开发新式照相机,1888年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柯达一号”小型照相机。这项重大的发明,使全世界几百万的爱好者成为了摄影家。1892年,他把公司更名为“伊斯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其中的“柯达 (Kodak) ”一词的来源引发人们的猜测。据伊斯曼柯达公司官网称援引乔治·伊斯曼所言:“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想的。‘K’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字母,这个字母似乎具有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意义。这就变成了一个通过尝试大量字母组合,想出一个以‘K’开头和结尾的单词。最后想出的就是‘Kodak’这个词。”

乔治·伊斯曼,法国摄影师纳达尔摄于1890年。乔治·伊斯曼博物馆收藏

1895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将售价5 美元的便携式照相机投放市场,此举轰动了世界,照相技术“面向大众化”之梦终于实现。柯达照相机打出震撼人心的广告口号:“您只管按下快门,余下的交给我们搞定”。这种照相机最特殊之处在于胶卷全部拍摄完毕后,连同照相机原封不动地送去冲洗。这种销售模式在摄影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摄影爱好者们从此结束了用马车装载照相器材和涂布感光湿版的繁复工艺时代。

1900年,伊斯曼柯达公司推出了售价1 美元布朗尼(Brownie)相机,取得巨大成功。每卷售价为15 美分的胶卷可以更换,使用非常简单。几年中,布朗尼相机售出了数百万台。乔治·伊斯曼研发的这一基础工艺,在传统的胶片时代保持不变,每年生产数百万卷胶卷。

彼时柯达公司连锁的各类型商店和冲印店遍布全球,人们形容乔治·伊斯曼的收入不是以年或月,而是以每秒钟来计算,全球各大银行都有他的存款。

伊斯曼柯达公司又在1923 年推出为业余电影制作开发的16毫米反转片,以及配套的摄影机和放映机设备,还有各种彩色摄影的商业应用工艺产品,使柯达商标几乎家喻户晓。总结其事业成功秘诀,就是永远致力于追求行业的最新科技高度,永远以客户为中心。

乔治·伊斯曼认为公司的繁荣昌盛不仅归于发明和专利,更多来自公司员工的奉献和忠诚,而员工的努力进取可以通过利润分享的形式得到巩固。1919年他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当时市值1000 万美元)赠予其全体员工。传记作家卡尔·W.阿克曼(Carl W.Ackerman) 在1932年写道:“乔治·伊士曼先生是当代巨人。他在创立公司时贯彻实施的社会哲学,不仅在其一生中都是超前思维,而且要在多年以后才被普遍认识和接受。”

作为发明家和企业家,乔治·伊斯曼引发了照相技术领域里程碑意义的多次革命。他个性沉默寡言,不喜交际,终生未婚。事业成功以后,他将全部心思和财富投入于慈善活动,他一生捐献善款超过1亿美元。由于难耐下脊髓细胞硬化导致的残疾病痛折磨,1932年3月14日,乔治·伊斯曼留下一张字条:“给我的朋友们:我的事都做完了。那还等什么呢?”于是他在家中以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77岁,其骨灰埋葬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柯达公园。

乔治·伊斯曼故居

1903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兴建宅邸,两年后的1905年10月7日,这里举行了乔迁晚宴,庆祝家园竣工,这座宅邸便是如今乔治·伊斯曼博物馆的主体建筑。

这座位于罗切斯特市东大街350号(现在为900号)的住宅建筑,实际上是乔治·伊斯曼创造的一个独特的城市庄园,总体包括10.5英亩(42,000平方米)土地上的宅邸建筑、花园、温室、马厩、谷仓和牧场。

宅邸主楼为殖民地复兴风格,占地35000平方英尺(约32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这座豪宅共有50个房间,室内装饰豪华,配备的现代设施,包括有发电机、21个分机的内部电话设备、内置空气清洁系统、中央时钟网络、升降电梯。还有一座优质的大型管风琴,热爱音乐的乔治·伊斯曼,从家园建成的1905年到1932年去世,这座房子一直是这座城市丰富的音乐生活的中心。

1966年乔治·伊斯曼宅邸建筑被宣布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据2011年美国房产机构估算,这栋别墅总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

乔治·伊斯曼是个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他既是专业人士,又是商业奇才,所以才能做到让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拍得起照片和看得起电影,而人类的历史记忆才因此拥有无数的影像资源。乔治·伊斯曼之家的故居展区,保持了他生前的居住空间原貌,呈现出这位白手起家创业者的生活环境,代表了20世纪美国梦成功者的上流社会体面场景。

乔治·伊斯曼故居空间,同时也兼博物馆的展厅,以大量文物概括了乔治·伊斯曼毕生在摄影领域创造的丰厚业绩。走过串联的房间,既看到了乔治·伊斯曼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真切地了解到贯穿这位非凡之人一生的丰功伟绩。

起初的乔治·伊斯曼国际摄影和电影博物馆相关摄影文物类的收藏,无论在专业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领先全球,堪称世界最大规模的照片收藏、电影档案、摄影和电影科技设备,以及摄影和电影文献的大本营。该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尤其注重各种影像方式的共存性及其相互间的连带关系,为此所设置的文物收藏类别包括:静态影像(照片)、动态影像(电影)、影像器材和图书档案,等等。

1928年,在庆祝柯达彩色胶卷发行活动中,乔治·伊斯曼 ( 左) 和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 在罗切斯特家中演示如何使用电影摄影机。乔治·伊士曼博物馆收藏
乔治·伊斯曼故居二楼的图书室,2013年。

学术灵魂:博蒙特·纽霍尔

1948年6月3日,伊斯曼柯达公司的9个理事在理事会上,决定筹建乔治·伊斯曼国际摄影和电影博物馆,并于1949年正式开馆。博物馆和研究所的宗旨,是建立一处由“摄影博物馆和行业联盟”来“确立摄影史的构建与延续”和以“摄影的演示与展览”为教育方式的综合机构。理事会议任命当时的柯达研究实验室主任密斯博士为博物馆主席,任命学识渊博的摄影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Beaumont Newhall)为博物馆的首任馆长。

博蒙特·纽霍尔毕业于哈佛大学艺术史学科,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启了博物馆策展人生涯,还担任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创始期的主管要职。1937年他以馆藏照片为基础策划组织了名为“摄影:1839-1937年”的摄影百年展,此展的图录即是《摄影史:1839年至今》的蓝本,该书在1949年出版后一直再版。1938年,他出版了专著《摄影:批评简史》。博蒙特·纽霍尔作为世界摄影史学术硕果极丰的权威人士,在参与乔治·伊斯曼国际摄影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及荣任馆长期间,撰写了多部摄影学专著,他以个人观点阐述了其摄影美学的理念,编写了首次反映摄影展品的学术著作。他在担任首任博物馆馆长和1958-1971年担任博物馆理事兼研究部主任期间,为博物馆做出了非凡的学术贡献。

博蒙特·纽霍尔还是摄影史论专家、摄影教育导师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策展人。他对美国摄影史和摄影家所创造的成就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索,对美国摄影文献的收藏、整理和研究,均作出了重要的史学贡献。著名摄影理论家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对他的评价是:“任何以评判方式看待摄影的尝试,都无法忽视博蒙特·纽霍尔的基础性著作对此做出的贡献。”是博蒙特·纽霍尔奠定了乔治·伊斯曼博物馆之于世界摄影领域的权威学术历史地位,他于1971年获选为乔治·伊斯曼博物馆荣誉理事,1980年升任荣誉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