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的一部分。它与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美术欣赏课的完整体系。美术欣赏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分析、理解与鉴别美术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美术欣赏教学要求
(一)要做好欣赏作品的选择和资料的准备。选择欣赏作品,必须根据内容与形式统一原则,画幅要大一些,用原作或实物给学生欣赏,或者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更为理想,这要求美术教师必须随时注意搜集教学资料,充实欣赏内容,做到教有准备,学有内容。
(二)要注意掌握美术欣赏的教学特点。美术欣赏既有与人类其他认识活动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形象的具体性。教师在讲解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可视的艺术形象。
2.欣赏的瞬间性。美术是视觉艺术,它所表现的只是一个静止的瞬间。作者抓住典型的可视的角度和瞬间感受,把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明白、准确地表达出来。
3.欣赏的联想与想象。在美术教学欣赏中,把学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的优点及时总结出来,使美术欣赏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的效果。
(三)要正确掌握运用艺术的审美标准。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作品分析讲解与学生讨论形式来进行,要求必须正确地掌握艺术审美标准,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实事求是地判别作品成功与失误,从而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四)在美术欣赏中,从心理上看,欣赏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我协调活动。
(五)美术欣赏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体现在学生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学生在欣赏中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综上所述,艺术欣赏的要求既包括对外的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知,也包括内在审美能力和情感的投入。
二、欣赏教学的一般方法
目前,国内外美术欣赏课教学,一般都采用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三种方法。
专题欣赏包括美术知识及技法介绍、作品欣赏、中国及世界美术史简介及名作欣赏。
专题欣赏涉及内容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性。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贯穿起来,以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随堂欣赏主要根据一堂美术课的需要,去欣赏作品或习作,如给学生讲水粉画的技法,就拿出水粉画的范画,给学生欣赏讲解。
现场欣赏一般都在课外或校外进行,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从而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欣赏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
(一)写实的美术作品。就是作品如实地再现表现,如人物、景物、空间和环境;写实的表现方式是绘画、雕塑等,如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俄国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罗中立油画《父亲》等。
(二)写意的美术作品。主要是中国画中采用的一种笔墨简练、意情豪放的画法,讲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作品反映作者的主观意趣,有时是作者的思想和精神的再现。
(三)变形的美术作品。就是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将描绘的对象加以夸张、改变。作者根据创作意图和创作构思对物象的比例、形态、结构进行变形。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中变形是常用的艺术表达方式。如林风眠的《静物》、李苦禅的《松鹰图》、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梵高的油画《星月夜》等。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各种欣赏教学法给合起来,灵活运用,勇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