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活动设计

2025-01-03 00:00:00陈秀荣
小学科学 2025年3期

〔摘 要〕 项目式教学法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认可。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碎片化、实验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本次项目活动以教科版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水资源相关课程为切入点,结合校园实际水资源问题,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整合教材与青少年科学调查活动内容,围绕“以水为线,知水善用”主题,设计一系列实践性项目活动,创新了校园探究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 小学科学;以“水”为线;项目式活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3 082-084

一、项目式活动概述

在现代教育领域,项目式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不仅能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真正提升其学习能力。

本次项目式教学活动,我们选择了教科版三年级《水到哪里去了》和五年级《珍惜水资源》这两课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结合校园这一具体环境,我们以实际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为动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项目式研究活动,逐步建构起与水相关的科学核心知识体系。

在教学活动的拓展部分,我们将围绕“以水为线,知水善用”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富有实践性的项目活动,重点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校园化探究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将科学课堂教学与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与学习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构建出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项目式活动背景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核心概念为纽带、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进行学习的综合性课程。探究和实践为其主要学习方式。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实践设计以整体的、有层次的螺旋上升形式呈现。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把握核心概念进阶,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发展科学素养。然而,现实的科学教学却存在不少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按教材预设顺序组织探究,造成课程与活动间知识碎片化,科学实验缺乏针对性,学生被动学习。

学校不按要求设置课程,学生一星期只有一个多小时体验科学课程。学校、教师、家长不重视,不支持学生在家里完成科学活动和实验。

在小学科学拓展教学中,有些教师照章行事,缺少课程管理意识,拓展活动设计单一,缺少弹性和张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课内研究与课外研究为抓手,整合小学科学教材与青少年科学调查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形成了系列化、有梯度的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模式。

三、项目式活动思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学生对水并不陌生,能说出水的各种形态、用途,但对家乡水资源状况、土壤含水量、水与植被间关系等知之甚少。教科版五年级《珍惜水资源》安排了四个探究活动,与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知水善用》有共通之处,都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真实情境的探究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没有过严重缺水的体验,一般也不关心家庭用水情况,对现代灌溉、节水技术更不了解,仅靠教材中设计的探索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基础性、普适性科普活动,是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的有力补充。《知水善用》活动涉及的科学知识、信息丰富,涵盖学科领域广泛,更能调动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激发其科技创新精神。

华北油hUPZt69AEEKr5xfrG6svsA==田机关小学位于华北地区的任丘市,这里四季分明,有利于观测节气与物候的变化,西北边有天然湿地公园“白洋淀”,西南建有节能减排的示范公园“矿山公园”;校园里有各种大型树木花草,有可耕菜地,有喷泉鱼池……这些都是学科进行拓展活动的有效资源,也是我校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条件保证。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科学素养,推动我校科技教育发展,我校结合小学科学《水到哪里去了》《珍惜水资源》及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知水善用》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活动分“知水”“节水”两大版块和“调查活动”“实验探究”“宣传教育”“措施设计”四个环节,以菜单形式呈现活动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形成各具班级特色的项目式探究活动。

四、项目式活动实施

(一)明确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是项目研究的先导,也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项目的重要性进行项目式设计。项目主题的设计要在全面理解教科书前提下,对项目执行环境、教科书知识结构、学生学情等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在“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教学中,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水为例,根据教科书编写特点和学生生活经验,把小学六个学年中相关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拟定“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为项目主题。教师以生活和校园中水资源使用的实际问题为驱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式学习中来,使科学项目式学习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

(二)完善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应以课题为核心,进行总体设计。它基于项目式学习,涵盖目标、计划和过程的全面规划。合理的项目规划能确保专题学习顺利进行并提升学习效率。

“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认识天然水、跟踪天然水足迹、探寻水与自然生命及人类生活关系等方面入手,切实解锁水秘密。通过探究,建立起对自然界水资源的理解体系,建构核心知识,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巩固、创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将知识用于实践。

(三)组织项目任务

项目式学习是指按项目内容、主题将项目加以细分,并将其组织成具有结构的多个子项目。项目研究是实现“项目”教学目标的必要保证。在设计项目任务时,要将教材中的科学知识与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并根据科学知识脉络,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解锁“水”秘密项目研究。

先知而后用。学生只有知水,才能善用水资源。在“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下列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系列化项目式调查体验活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实验操作、分析资料能力,培养节水意识,发展团结合作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寻找和实地调查身边的天然水和“我一天的‘水足迹’活动”,掌握资料查阅和考察记录的方法,增强用水危机意识。

通过探究水循环、不同土壤的含水量、水质对比及泥水净化、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等实验,明白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水—植被—环境间的关系,主动探究合理利用校园鱼池水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四)项目式活动实施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它鼓励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设计与项目任务相匹配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发展科学素养。

“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基于生活和校园的大背景探究水问题,活动内容形成系列化的梯度延伸,打破学科、课堂、校内外界限,充分调动家庭、社会资源,通过项目式学习、实地调查和科学实验题,培养学生先知后用的科学思维和乐于实践、敢于探究的精神。活动分两大版块四个环节,各环节内容以菜单式呈现,可适时增添、更换,各班教师和学生可根据班级特点从菜单中选取内容开展活动,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五)项目式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学校层面:确定项目研究主题、主要研究负责人及参与年级和活动时间,培训参与活动的班主任或教师。

教师层面:根据本班学情从两大版块四个环节中选取内容,制订本班项目研究实施方案,确定主要参与学生,成立小组,细化分工,与学生商讨制订具体活动计划。

学生层面:选举小组长,由小组长完成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网站的注册;明确小组具体活动任务。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举行活动启动仪式。

印制各环节活动参考单并下发到各班级。

各班参照两大版块四个环节内容确定本班的项目主题、项目任务、活动计划。

各小组依据本班制订的活动计划开展知水、节水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

各班召开活动总结展示会,评选优秀实践活动小组。

学校召开活动交流表彰会,评选优秀实践活动班级。

学校完成向河北省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官网的推优工作。

五、项目式活动成效

学生方面:以“水”为线的系列化项目式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学习了科学实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收集调查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分析结果,制作折线图、条形图、柱状图,设计鱼池节水方案、制作鱼池节水模型等活动,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提升了科学素养。

教师方面:教师是学校科技教育的主力军。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系列活动,菜单式活动模式的运行,改变了教师们“科技活动高深而遥远”的认知,让其知道身边时时处处有科学,激发了他们参与各项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为校园科技活动教育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项目式活动启示

“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模式下的项目研究,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活动中,教师可根据项目类型进行多样化的项目研究,保证项目活动的高效实施。教师也可以将这一模式应用到生命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充实学生的探究内容,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

“以水为线,知水善用——项目式校园水资源再利用实践活动”模式突破传统,将语文、数学、美术、工程、技术等学科加以融合,以项目方式总结,并用新颖方法进行项目的研究,为学校区域内的学科拓展活动提供了思路和方向。项目式科学探究活动模式具有时代性、延展性,可复制、可推广。学校和教师可以在修改完善该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学校科教活动课程,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科教活动的常态化,形成学校特色。

参考文献

[1]涂仁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珍惜水资源”为例[J].新科技与教育,2023(4):74-75.

[2]马慧.项目式学习让科学研究真正发生:以“植物的一生”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21(27):31-32.

[3]王林华,孙锦明,万文涛,等.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一所山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人民教育,2019(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