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ADDIE模型在《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活动记录单设计中的价值

2025-01-03 00:00:00温玲玲
小学科学 2025年3期

〔摘 要〕 有效的探究活动记录单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还能链接学生的探究行为和科学思维。实践研究发现,基于ADDIE模型设计小学科学活动记录单的流程模式是:分析活动目标,确定基本要素;根据活动类型,思考记录方式;设计任务活动,总结应用策略;贯穿活动评价,完善模型结构。借助合理有效的活动记录单,学生能指向关键问题,实施正确步骤,呈现可视化思维过程,实现建构科学概念的目的和深度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科学;ADDIE模型;记录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3 067-069

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基本上都会使用探究活动记录单,每节科学课都需要学生做记录。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活动记录单存在文字过多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空洞缺乏目的性、形式单一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等问题。有效的探究活动记录单能让学生基于记录单聚焦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建构科学的核心概念,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ADDIE是国内外已经成熟运用于教学的设计模型,五个字母分别代表了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估。ADDIE模型这五个阶段与科学记录单的设计步骤能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二者互为依存,构成了有机的动态过程。本文根据ADDIE教学设计模型的思路,以维果斯基“支架教学法”理念为指引,构建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学科学记录单设计的流程图式,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设计活动记录单提供参考。

一、分析活动目标,确定基本要素

(一)以支架探究活动为目的,分析活动目标,界定记录单使用范围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健康生活”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从属于身体健康范畴,对应课标中概念6.2中的第③条“说出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消化吸收过程”的学习内容。本课涉及的消化器官是消化道各部分的重要器官,和上一节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都体现了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在认识上建立联系。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通过“旅行打卡”形式正确认识各个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初步了解食物进入人体后,是在消化系统中各个消化器官共同作用下被吸收利用的。

(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析使用者,确立记录单基本要素

学生对消化器官有一定的简单认识,一般知道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等消化器官的名称,对它们的功能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有些认识并不准确,这些“顽固”的前概念会对这节课的教学造成一定难度。例如,许多学生认为食物的营养是在胃里被吸收的,对食物先经过小肠还是先经过大肠的认识也是模糊的。在本课学习中,记录单中要包括绘制人体消化图、初步明确身体内部有一整套的器官来分解食物、食物进入人体以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以及设计“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的功能”的资料板块,建立起人体各个结构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根据活动类型,思考记录方式

在科学探究中,记录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记录学生的猜想以及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促进其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教材配套的记录单设置了两个画图的活动记录,一是“学习前,画出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器官”,二是“学习后,画出食物经过的主要器官”。教材中的探索环节设置了模拟食道和模拟胃的工作,关于消化器官和对应的功能在课堂练习中用连线的形式体现。

在设计记录单之前,给每位学生发一张KWL表格,让学生将对人体消化的原有知识背景记录在K栏中(包括“学习前,画出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器官”),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记录在W栏中;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将已解决的问题剔除;最后,将所有想知道的内容汇总起来,教师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记录单的设计,对接课程目标,明确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及生活经验,首先,根据活动类型设计整体结构,创设“旅行打卡”的情境,将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串联,让学生能更好地将各消化器官形成关联性的认识,而不会将它们割裂成一个个互不相关的个体,引起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任务意识,增强活动的目的性和持续性。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表征符号,根据记录能力设计记录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柱形图和气泡图等方式进行记录,因此本节课主要还是选择文字和简笔画等形式。最后,根据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设计记录方式。在课上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数据以及发现,并随时提醒他们将自己的记录结果与同组成员的记录进行比较、讨论,最终形成共识。

三、设计任务活动,总结应用策略

(一)记录前重激发——“以趣为导”策略

以“身体内的旅行”作为情境,通过《旅行手册》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引出了今天的课题——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卡通诙谐的图片和不同站点的设置能马上将学生拉入到体内各消化器官的探索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可以随着旅行的不断展开和深入,一站站地重走食物走过的路,感受和体验食物在这些站点中经历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食物旅行”的手绘图在整节课的最后进行绘制,求对不求美。教师需放慢节奏,借助板书组织学生对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顺序和位置进行逐一梳理,明确各个器官的结构与特点,关注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把握器官特征和细节,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通过再次绘制人体消化图,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养成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良好习惯。

(二)记录中重指导——“搭建支架”策略

活动记录单作为记录的载体,将探究活动目的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紧密联系起来。本节课每站“旅行打卡”,均采取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消化器官的结构,“体验”这些器官的功能,形成“旅行日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探索,并为学生的课堂探索搭建了脚手架。学生在脚手架的基础上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索的各个环节。

例如,第一站口腔部分,让学生先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资料进行文字补充填写。重点内容用画线的方式强调突出,直观地让学生明确这一站的关键信息。笑脸打卡,渲染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把学生每站打卡的照片拍下来,课后与学生及其家长分享“食物旅行”的收获与快乐。在学生每个汇报交流环节,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表述,同时让学生不断进行补充完善。这样的汇报形式,让学生的观察方法和内容更加丰富。

除了精心设计的记录单,模拟实验材料的准备以及“类比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观察对比各种动物的消化器官,最终发现兔子的食道、胃、大小肠最适合学生观察。因而对模拟实验也进行一些调整:一个塑料波波球(模拟胃),一小段透明塑料软管(模拟食道),面包、煮熟的胡萝卜和土豆、切碎的水果等食物。考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无法看到这些器官的工作过程,而“人体探秘”App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课上,利用希沃投屏将教师手机上的“人体探秘”App打开,学生可以用手指拖动食物,喂进口腔,进入食道,再到胃……还能看到各个消化器官的工作状态,如胃肌肉在蠕动、小肠分泌液体等。

(三)记录后重应用——“学以致用”策略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认识到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保护好消化器官。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思考已学的科学内容,并能够根据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创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学习完本节课后,学生对关于“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这个问题,能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并且能意识到自己以及家人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表示会将今日所学的科学知识讲给家人听,让大家都能有意识地关注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由此,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灵活应用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真正把自己的创新思维应用到未来科学知识的探索中。

四、贯穿活动评价,完善模型结构

科学记录单能如实地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将他们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可视化”。这不仅再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了他们的智慧结晶,也是课堂上搜集数据和提取资料的重要载体,将来也会成为多元评价学生素养的依据。对教学实施状况及学生填写情况进行评估,用以诊断和改进活动记录单的设计,作为下一次活动记录单的活动目标和使用者分析依据。翻阅学生的“旅行日记”,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较快适应这种“旅行打卡”的形式。课后“采访”了部分学生,发现原来家长在假期里会带他们去科技博物馆,有过类似的经历。而对部分没有完成的学生,通过了解,发现部分原因是每个“站点”的停留时间过于短暂,他们来不及记录。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反映,比起作业本上的记录单,他们更喜欢《旅行手册》这种记录方式,有趣又有“料”。

五、结语

ADDIE设计模型清晰的流程和阶段,有助于教师活动记录单的设计更加结构化、系统化和精细化。在ADDIE模型的五个要素中,分析和设计是前提,开发与实施是核心,评估为保证,各个要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虽然每节科学课都要求学生记录,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活动记录单存在文字过多而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内容空洞缺乏目的性、形式单一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等问题,导致活动记录单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笔者发现这些问题后,学习相关教学理论,重新设计科学记录单,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有了一定素材积累。希望将此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分享给一线科学教师,同时挖掘出ADDIE模型在小学科学活动记录单设计中的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莹.深度学习下小学科学记录单的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9):79-83.

[2]周利亚.基于ADDIE模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记录单设计[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4):28-32.

[3]王小梅.《呼吸与消化》单元解读与教学建议[J].湖北教育(科学),2020(5).

[4]汪滢.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学科学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5]王佩刚,张海燕.基于儿童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J].中学科技,2023(17):19-20,26.

[6]杨乾智.秉承STEM教育理念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教育界,2023(19):86-88.

[7]陈智伟,韩燕.App在小学科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6):99-102.

[8]童章元.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5):113-115.

[9]杨倩颖.基于ADDIE模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