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而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其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中,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运用项目化教学进行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同时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期为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3 046-048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挑战。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农村小学开展科学项目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小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项目,不仅能培养科学素养,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电器出发,提出探究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家里的电器是如何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电是如何形成的?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并能够让学生主动关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其次,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制作简易电路模型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电路原理。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变电站或发电厂,让学生了解电是如何生产和传输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引导学生总结探究发现,形成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小组的观察发现,并讨论存在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科学知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电路实物模型,或者拍摄微电影,以多种形式展示所学所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电和电路的基本原理,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创新潜能,而开放合作的探究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二、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创新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
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都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项目化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其次,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或者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项目化教学则要改变这种单向输入的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可以在开放的情境中,提出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制订探究计划、主动获取信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鼓励多元解题路径。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要让农村小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教学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就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践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设计出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水渠中钓竿的现象,从而产生“为什么会看到弯曲的钓竿”的疑问。其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科学探究不是按部就班的验证性实验,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制订多种探究方案、尝试不同探究路径。再次,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和交流。科学探究强调探究本身的价值,应引导学生专注于探究的全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设计实验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实践参与
充分发挥农村优势,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实践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较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更加宜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例如,在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室里开展种植实验,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亲自下地实践。学生会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主动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规律,从而促进其自主探究学习。其次,实践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多农村学生虽然从小接近大自然,但科学实验和观察的经验比较缺乏,而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一手操作技能,如测量温度、湿度、施肥浇水等,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同时在实践中也会不自觉地运用探究方法,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分析总结,循序渐进地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再次,实践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农村小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单一,通过参与一些校园或社区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拓宽小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例如,学生可以开展小区绿化实践,通过种树认养来观察植物生长。
三、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基于学生特征科学选择探究项目
开展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时,科学选择探究项目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要全面考虑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特征,精心设计切合实际的探究项目。首先,探究项目的选择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农村学生通常生活在山野乡村,对自然环境更加亲近熟悉。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环境,设计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项目,如家禽家畜的生长规律、常见农作物的种植、农家乐的环境治理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探究项目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存在不同层次的认知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把控难度。对于较难的概念,可以分解成若干小项目渐进探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提供一定程度的引导和支架。项目难度要有一定挑战性,但也不宜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再次,探究项目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兴趣爱好。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向上,教师应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化兴趣特点,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探究主题,如动物园探访、航空模型制作等,增强学习吸引力。
(二)基于科学教育要点注重启蒙引导
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因此,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为学生探究之路指明方向。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科学启蒙的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巧妙设计情境,用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疑难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视觉错觉的图片或小魔术,让学生感到神奇好奇,从而自发地去追问原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体验探究的价值。传统教学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而项目化教学则强调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去探究解决。在启蒙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多角度的见解和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测。同时,要注重过程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提出好问题并探索答案的乐趣所在。再次,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支架和反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农村学生探究的能力和经验普遍较弱,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架和方法指导。例如,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传授一些观察、测量、记录等基本技能,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思考,培养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等。在探究实践中,也要及时点评学生的思路和过程,耐心指出可能存在的误区和不足,促进其思维发展。
(三)基于学科素养标准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素养培养的标准要求,精心设计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首先,实践活动应围绕科学探究实践能力进行设计。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包括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操作探究等多个维度。教师在选择实践项目时,要确保项目的开放性,为学生预留自主提问、设计方案的空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训练各项探究技能,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其次,实践活动要契合当地农村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认知能力。农村自然生态环境较城市更为单纯朴素,也更容易受到人为污染和破坏的影响。所以,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如开展户外采集、田间观测等,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培养环境意识。同时,也要结合农村家庭生活,如垃圾分类回收、节约用水用电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再次,农村学生的科学学习往往缺乏先进仪器和设施支持,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设计与操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简单材料自制简易器材,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手摇发电机等,既节省成本,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操作环节,如测量校园噪声、搭建引水渠道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的学习策略以及创新实践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深刻认识到项目化教学对于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农村学生创设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未来栋梁。
【本文系2022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SZJ22145】
参考文献
[1]范换.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3):2.
[2]朱仁勇.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2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