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项目式学习讲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项目,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循序渐进的探索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活动课程中的应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与科学相关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就发挥项目式学习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单元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3 004-006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活动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为核心。项目式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探讨其在活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一)定义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个或多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态度和价值观。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展开探究,通过团队合作、实践操作、反思评价等环节,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二)组成要素
项目式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内容、情境、活动和结果。内容指学科的核心知识点;情境指项目实施的环境;活动指学生为完成项目所采取的学习策略;结果则指项目完成后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项目式学习的完整体系。
二、发挥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小学科学活动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项目设计:紧扣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际
在项目式学习框架下,项目设计无疑是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石,直接决pheYYwodKSbIAjy/A1Dngw==定了学习活动的方向、深度与成效。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项目时,需秉持严谨的态度,深入研读教材,确保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同时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这是项目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为了设计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项目,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以及生活经验。这意味着项目不仅要体现科学性、严谨性,还要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以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设计和制作生态瓶”为例。该活动项目的设计便巧妙地融合了上述要素。教师首先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加深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随后,教师围绕这些目标,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任务环节,包括准备阶段、设计生态瓶和制作生态瓶等。在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收集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设计和制作打下基础。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初步兴趣。进入设计生态瓶阶段,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创意,设计出既美观又科学的生态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数量、空间布局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这无疑是对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在制作生态瓶阶段,学生将亲自动手,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搭建、调整和完善。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这样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设计和制作生态瓶”项目不仅紧扣了教学目标,还深度融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主体,注重团队协作
在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角色,其核心任务是确保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自主探究、积极交流并深化合作。这一过程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激发。
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活动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项目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专注于设计、材料收集、制作或观察记录等不同方面,从而激发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主动探索生态系统的奥秘和生态瓶制作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将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深化团队协作实践。团队合作是项目式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活动项目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项目需求,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负责一个完整的生态瓶制作任务。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共同讨论、设计方案、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并动手制作,这些过程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协作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协调不同的观点并达成共识。同时,他们还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的角色与指导。在整个活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并非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或偏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项目进展,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视野并提升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在活动项目结束后回顾整个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教训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关注过程与结果,促进全面发展
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促进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这一环节不仅是对项目结果的总结与呈现,更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回顾与反思,旨在通过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方式。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活动项目中,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创新形式来展示他们的成果。除了传统的口头报告和实物展示外,他们还可以制作PPT演示文稿,结合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元素,生动形象地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生态瓶的特点。此外,学生还可以撰写活动项目报告或制作海报,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详细记录活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他们的努力与成果。
2.关注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不仅展示最终的作品,还要分享活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历、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这种关注过程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从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当然,对于最终成果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从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多个维度,对生态瓶进行客观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
3.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首先,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教师评价作为专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项目要求,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四)反思与改进: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教学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不断地反思、总结与改进。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途径。在项目式学习项目圆满结束后,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全面反思与总结,同时,教师自身也应深入剖析,共同推动教学的持续优化与创新。
1.学生层面的反思与总结。活动项目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召开反思会议或撰写反思报告,引导他们回顾整个项目过程,从设计构思、团队协作、实践操作到成果展示,逐一梳理。学生需要认真分析活动项目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亮点,如有效的合作策略、创新的设计思路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财富。同时,学生也应勇于面对不足,诚实地评价自己在项目实施中的失误和待改进之处,如时间管理不当、沟通不够顺畅等。通过深刻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明确方向。
2.教师层面的自我反思。在引导学生反思的同时,教师也应深入地自我反思。教师需要回顾活动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以及对学生反馈的响应速度等方面。通过自我审视,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活动项目难度设置是否恰当、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指导策略是否有效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思考如何优化项目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指导技巧等,确保未来活动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实施和高效开展。
3.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实践。反思与总结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和提升。在明确问题和不足之后,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制订改进措施并付诸实践。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学习策略、加强时间管理、提升沟通能力等;对于教师而言,则可以优化活动项目设计、完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等。通过不断实践尝试和反馈调整,教师和学生可以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活动项目式学习体系。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研读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体项目;合理划分小组,驱动学生合作探究;给予精准指导,推动活动项目有序进行;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分享项目成果,最终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活动课程设计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xczx23-4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锦鑫.基于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科学语言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22(3):13-16.
[2]侯春燕.运用项目式学习构建实效科学课堂[J].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2022(6):51-52.
[3]张芳.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研究[J].江西教育,2023(27):82-83.
[4]王振.项目式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23(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