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育科学管理的重塑与聚合

2025-01-01 00:00:00李雯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工智能

摘要:推进体育教育科学管理对于控制体育教育管理经费支出、再造人力资本、创新产业服务模式等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提出与完善,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体育教育管理领域的运用,以聚合的模式打造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新业态,是体育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政策、技术与伦理精准高效聚合的过程。故人工智能时代对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模式的重塑与聚合应受到充分重视,借以确保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管理" 聚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1-175-3-ZQ

引言

人工智能概念应追溯至1956年于美国召开的达特茅斯会议,该会议也被定义为缘起标志。但近年来对神经网络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不断深入的研究与广泛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AI)成为最热门的领域,阿尔法狗与柯洁的围棋大战更是顺势将其推至公众视野的焦点位置。2017年国务院针对人工智能及其发展规划发布相关通知,促使相关政策的完备性得以提高,为克服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进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阻碍提供政策基础与伦理逻辑保障。

当今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关联科技的不断发展,协助提升其对教育管理的价值,赵燕等人有相关研究表述,人工智能连接人与AI、超越核心素养、跨越智能鸿沟、赋能教育创新。同时有研究表明,大量的有效数据可以精准清晰地在活动的计划、监测以及评估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从而促成管理透明化和管理理性。更有研究建议,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纽带,在教育领域践行国际化合作交流。结合当今教育体系,未来教育是引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所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良好的教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人工智能时代下应重视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机器人是智能化技术实际运用的物质载体,机器人教育更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积极措施,加强人工智能对促进教育管理领域革新的辅助性,加快推动其教学与培养模式的改革,开拓创新体育教育的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管理体系的限制,协助建构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新型智能教育管理体系。

1、推进体育教育科学管理的多元价值与现实需求

教育管理概念兴起于20世纪中叶,可视为特定领域下的社会管理。当今社会,体育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中进行演变,并对人类社会发挥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正在随着时代变革而不断变化,推进教育科学管理符合当下趋势,并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健康有序与可持续发展。

1.1、推进体育教育科学管理的多元价值

首先,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是一种控制体育教育经费支出的制度安排,即国家政府体育教育管理组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社会体育训练培训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的用于控制体育教育经费支出、提高体育训练质量的规章约束和管理手段。

其次,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是一种人力资本再造的管理工具,它为体育教育现有劳动力提供提升人工智能技能的资源以及促进其终身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员来推动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研究。

体育教育管理的人事层面包括行政、教师以及学生三个层面。其中,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全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体育领域行政管理工作,对提高体育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以及体育学科科研与教学的实力与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此外,加强对体育教师资源以及学生干部资源的管理迫在眉睫,应促进其发挥宣传导向、组织管理、服务沟通等作用。

再次,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是一种体育教育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创新。譬如,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中竞赛信息的实时更新、体育档案信息的收纳与调动以及体育图书的资源共享都要求在保证信息资料完整状态的同时,信息系统可以在信息更新流动的循环中正常运行。人工智能化的体育教育信息的科学管理是科技发展、社会变迁及思想进步所趋向的必然结果。

最后,人工智能背景下体育教育科学管理的开展也将根据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重塑基本教学管理体系。人工智能的出现虽为体育教育提供诸多便捷,大大地拓展了教学平台,丰富了教学方式,但缺少人文性,且在线上教学等方式之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大幅减少,降低了教学反馈的及时性,限制了教学方式调整的灵活性。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了体育教育管理体系的重塑,探索体育教育管理体系的新思路。

1.2、重塑我国体育教育科学管理的现实需求

体育课程的科学设置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同时也是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活动的基础,而体育教育存在价值的缺失会导致素质教育难以有效地进行。

当下体育教育管理研究与发展渐遇瓶颈,经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有多方因素作用导致进展受阻,譬如管理人员的主观性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从而难以实现甚至无法与新型教学目标相匹配,体育教师相关政策内容与现实结合不紧密,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内容不均衡。基于此,体育教育管理组织应落实体育教育调研工作,优化决策过程,完善体育教育管理结构体系。

其一,重塑我国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是完善体育教育政策设计和资金投入的必然要求。全面与完善的政策设计给体育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力量,加快了管理措施实施进程。其二,重塑我国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是优化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需采用更为先进、科学的技术,来保证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进而实现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其三,重塑我国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是提高年轻人自我学习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学过程师生交往与沟通的频率,助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提升自我学习管理能力的动力。

2、聚合模式: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育科学管理的重塑框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重塑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新时代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相比于挑战,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创新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模式更多地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智慧体育教育产业布局的确立完善了政策基础;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夯实了技术基础;再次,智能化体育教育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在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带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体育教育事业进入良性循环模式;最后,体育教育相关社会群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一项重要的群众体育指标,使制定带动群众体育发展战略与计划发生转变,协助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和生产效率,对体育人口结构及其体育消费情况的研究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开发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为此,重塑体育教育科学管理体系显得愈发重要与紧迫。

2.1、体育教育科学管理聚合模式的逻辑

其一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政策逻辑。如今我们的社会已从工业时代成功进入数字时代,在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时期,体育教育管理相关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在发展型社会政策下,依靠历史经验总结政策的发展,把握其发展方向,促进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健康发展,打破信息壁垒进而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传递,实现信息共享。其二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利益逻辑。高校必须加强体育教育资源科学管理,实现体育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体育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还可以促进终身体育定制化落地。

2.2、体育教育科学管理聚合模式的层级架构

打造体育教育科学管理聚合模式,要打通人工智能、体育教育教学与体育教育相关管理等各守的“一亩三分地”,通过政策聚合、平台聚合以及人才聚合,推进管理聚合。

宏观层面上,政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人工智能重塑体育教育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中观层面上,促进实现体育教育管理供需的动态管理。微观层面上,为受教育者制定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为此学校要具备变革意识,通过同步转型发展,推动教师角色再造。强化体育教师转型意识,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个性化”的实现,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积极的环境条件,提升体育教育管理质量。

3、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育科学管理聚合模式的实践路径

体育教育科学管理学科结构重塑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聚合,于健康中国战略而言,是其实现推进和落地过程的重要可选路径。

第一,确立体育教育科学管理的聚合理念。首先,应通过顶层设计确立聚合导向。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由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推出,是保障体育教育管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聚合与快速推进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助力体育教育管理数据整合和共享。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可将体育教学资源、体育运动数据以及体育成绩等体育教育管理数据信息统一纳入智能化管理平台,推动体育教育管理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更有助于为体育教育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反馈。第三,聚拢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智能资源。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相关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体育教育管理组织、机构与人工智能企业的融合,促进体育教育管理智能资源的整合与聚拢,协调推进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育科学管理体系的重塑与构建。第四,反向汇聚人工智能风险。要做到严抓隐私泄露问题,改善相关人群物化现象,跨越数字鸿沟。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标准,行业市场加强产业协同,更需要社会各方重视参与。因此,体育教育管理相关各部门矫正机制的积极建立,反向汇聚各类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技术、伦理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得以正向消除的必要措施。

4、结语

人工智能化的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模式有助于突破体育教育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丰富其教学方式,促进体育教育管理科学化、全面化和高效化发展,同时带动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随着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提出与完善,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体育教育管理领域的运用,以聚合的模式打造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新业态,是体育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首要趋势,也是政策、技术与伦理精准高效聚合的过程。故人工智能时代对体育教育科学管理模式的重塑与聚合应受到充分重视,借以确保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宛平,尹以晴,等.AI时代人工智能商数(AIQ)的内涵、能力框架与提升之策——基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的认知调查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04).

[2]王安.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瓶颈与突破[J].智库时代,2019,216(48).

[3]叶欣,季卓豪,陈绍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江苏高教,2021(12).

[4]竺大力,赵晓琳.5G智能时代体育文化的媒介传播与数字审美新特质[J].体育与科学,2021,42(01).

[5]覃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N].黔西南日报,2020-7-24.

[6]苗逢春.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跃迁:2019年北京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8).

[7]陶海波,佘德琼.高校体育行政人员管理策略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5(15).

[8]陆跃琴.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初探[J]. 浙江体育科学,2018,40(06).

[9]许海峰.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原则与途径[J].新西部(理论版),2016(16).

[10]苏飞宇,李祖平.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456(23).

[11]罗刚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4).

[12]张伟.论人工智能与现代体育教育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2).

[13]何易立.我国区域智慧教育政策内容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1).

[14]向运华,王晓慧.人工智能时代老年健康管理的重塑与聚合[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02).

[15]谢剑锋.我国体育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16]马德浩.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01).

[17]戚世同.郑州市体育人口结构的社会学分析[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18]肖焕禹,翁志强,陈玉忠.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体育人口结构的基本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19]徐晓新.数字经济时代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2.0[J].江苏社会科学,2021(01).

[20]韦志明,辛松和.《体育法》立法修改之“学校体育”部分的法理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9,40(06).

[21]李梦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20.

[22]张载梅.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研究[J].科技风,2021(04).

[23]刘心.提升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共享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8(01).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17:03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0:27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21:46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3:13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