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如果没用裙摆拖过地,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演过古装剧。像前段时间播出的《度华年》《长相思》里,女主角们每人都有几件拖地长裙,衣袂飘飘,古典韵味直接拉满。
但也有细心的观众注意到,那些长长的衣裙拖尾堪称古代版扫地机器人,裙摆从干干净净到乌漆墨黑只是时间问题。既然这么容易脏,古代的人真的会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穿有长拖尾的衣服吗?
先说结论:会穿,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穿,也不是每天都这么穿。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人们穿的衣服长到有一大片拖尾就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以江陵马山楚墓里出土的直裾棉袍为例,考古团队根据墓主人的骨架推断出其身高在160厘米左右,墓中随葬的棉袍最短的超过140厘米,最长的则达到了200厘米,墓主人穿上之后有大约60厘米长的拖尾。
到了两汉至魏晋时期,裙袍的样式愈加丰富,宽衣广袖的曳地长裙成了贵族争相穿着的主要服饰。在当时的画作里,裙摆逶迤、衣袂蹁跹的女性形象极为常见。在以魏晋时期的人物为原型的电视剧《花间令》里,演员们所穿的拖尾长裙就颇有魏晋之风。
不过,长拖尾最流行的年代还是隋唐时期。宽阔襦袖加拖地裙裾的盛装几乎成了当时贵族女子的标配。诗人孟浩然在《春情》里就曾写道:“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在很多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剧里,这种风格的服装也很常见。
虽然长拖尾的服装在历史上的确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古代人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人人都穿着长拖尾的衣裙满街溜达。
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穿这种衣服。中国古代的服饰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据《明史·舆服志》记载,当时规定“庶人衣长,去地五寸”——庶人衣袍下摆距离地面起码得有5寸的距离。
其次,囿于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拖尾大袖的衣服是一般人穿不起的。贩夫走卒很难有余力给自己置办一身拖地长袍。即使有闲钱,这种服装放在他们的工作环境里也是一种累赘。
而且,就算是贵族阶层,也不会时时刻刻都穿着有长拖尾的裙子。以宋朝为例,《宋史·舆服志》载:“后、妃之服,一曰袆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这4种服装是嫔妃们在重要场合穿的,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都较为方便的褙子更受她们的欢迎。
最后,还有清洗的问题。在没有洗衣机的时代,古人会如何对待那些脏污的长袍?事实上,脏衣服的命运可能是被直接销毁。如果宫中有谁选择把衣服洗一洗再穿,那可是节俭到可以载入史册的行为。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说隋文帝“务为俭素”,其中一个论据就是“后宫皆服浣濯之衣”——嫔妃们穿的衣服都是洗过的。
而且和现代的许多高定服装一样,古人的有些衣服根本不能水洗。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当时的染色技术较为落后,清洗极易导致衣服串色或褪色。
不过,若是在仙侠剧里,上述问题就不需要我们考虑了。既然各路神君、魔尊们能穿着长袍打架,念个咒语把衣服变干净应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容摘自微信公众号“壹读”,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