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岩彩画呢?从广义上讲,就是以矿物颜料为主要绘画材料的画种。这个说法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才确立的,所以,查阅早期的美术史著作,基本上看不到“岩彩画”及其相关论述。
虽然命名很晚,但是作为艺术实践,岩彩创作几乎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了。
在生产生活中,祖先们发现从自然界中可以获取各种颜色。于是,他们将各色的泥土和氧化物混合着血液、水涂在身上,模仿野兽身上的图案,以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在这种实用性的基础上,人类对矿物色彩的运用逐渐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或许是为了方便记事,或许是出于原始信仰,人类开始通过一些媒介,把生产生活的场面描绘下来。其中,一些质地合适的岩石,就是重要的媒介。人们用矿物颜料在岩石上或写或画,就形成了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岩画。还有一些画作出现在陶器上,这些器物以泥质陶为主。陶器上的画都是使用矿物颜料提前绘制,然后再进行烧制的。
岩画、彩陶,算是石器时代的岩彩画。不过,因为当时的开采制作技术落后,可用颜料数量极少。
汉代之前的岩彩画,受到颜料和媒介属性的限制,艺术表现空间非常有限,内容非常碎片化,难以形成体系。从汉代开始,岩彩画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发展。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这为颜料获取技术和绘画媒介的制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个时期绘画所使用的主要颜料就是矿物颜料,即岩彩。
发展到唐代,岩彩画无论是技艺还是材料制作工艺都达到了顶峰,有众多代表作。
但是,从五代开始,以浅色甚至墨色为主色调的画法开始盛行,到了明代更是完全占据了画坛主流地位,岩彩画开始逐渐被抛弃。这主要是因为,矿物颜料的获取和制作都殊为不易,所以成本很高。比如青金石,高品质的青金石颜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价格都高于黄金。所以后来,人们发明了植物颜料,用来代替价格昂贵的矿物颜料。
到了近现代,岩彩画的衰落更甚。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油画颜料为代表的工业彩色颜料,无论是成本还是数量,都对传统的矿物颜料形成了“碾压”。就这样,岩彩画从舞台中央逐渐滑落到了边缘。
而近些年,岩彩画又重新流行了起来,不仅美术行业开始认可和重视岩彩画,在大众中,岩彩画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一些年轻的画家也开始试着引入不同的内容元素,丰富岩彩画的表现题材。
岩彩画,这项古老又新潮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山佳居士摘自《北京青年报》2024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