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助你厘清人际关系问题

2025-01-01 00:00:00周小烦
读者·校园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冷漠电费开口

你是否很害怕拒绝别人的请求,甚至会因拒绝别人而产生愧疚心理?你是否经常受身边人的坏情绪影响,自己也变得心情不好?你是否总是在开口麻烦别人前犹豫再三,生怕自己提出的请求太过分了?

要摆脱这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你需要学会“课题分离”。

分清楚:这是谁的事

“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他认为,要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通过划分责任,减少自己对他人课题的过度承担,从而使我们在处理矛盾冲突时,能够更理性,并最终建立起自己与他人的边界。

具体应该怎么去区分一件事究竟是谁的事呢?方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比如,你上学迟到了,老师要惩罚你,最终的惩罚结果是由你自己承担的,那么这就是你的事,你不应该把责任推到老师或父母头上。

再比如,在读书这件事上:怎么把问题弄懂,拿到好成绩,是你的课题;为你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则是父母的课题。

分清了一件事是谁的课题之后,再进行“课题分离”就容易多了。

“课题分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为自己的课题负责。同时,我们要给予他人空间,不去轻易插手他人的课题。

比如,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是付出型的,当付出许多却得不到回报时,就会变得郁郁寡欢。如果引入“课题分离”概念来看这种情况——你付出是你的课题,对方是否应该回报你、回报多少,是对方的课题。我们只能解决属于自己的课题。

“课题分离”不等于冷漠放任

你可能会因此感到疑惑:这样一来,大家会不会都变得很自私呢?“课题分离”会不会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式的冷漠、疏远,使人际关系陷入危机?

其实,“课题分离”不等于冷漠放任。它首先明确了一件事的责任归属,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理态度并非最优解。学会“课题分离”的下一步就是要主动做出最佳选择——尽全力恰当、合理地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比如,在日常学习中,你总是因为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高标准而被批评。几次之后,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你应该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你和父母、老师相互作用,大家都有各自的课题。你们需要共同努力,一起协商,找出最优解。比如,你的课题是明知道目标设置得不合理,就不要硬着头皮做,而是应该想办法和他们沟通,及时调整他们对你的预期。而父母和老师的课题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对你的预期。只有合理沟通,达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目标,改善当下的循环模式,才真正对你的成绩有帮助。

有位同学咨询自己和室友的矛盾:室友喜欢一天24小时都开着空调,不肯开窗通风。总开空调,电费会很高,该怎么跟室友沟通才能妥善解决?

这里的主体有“我”和室友两个人,室友开空调时间太长导致电量消耗大,增加了电费开支,而电费这个后果是双方都要承担的。“我”比较在意电费的支出,那就需要先做自己可以做的:想办法和室友沟通,说明理由(这个季节不需要整天开着空调)、方案(晚上可以定时开关)、实例(其他寝室的情况),说服室友。

总之,“课题分离”的本质是控制可控的部分,并接纳不可控的部分。如此一来,开头所描述的几个场景带来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害怕麻烦别人、害怕被拒绝,因此变得瞻前顾后,结合今天的“课题分离”理论,解决办法就是:在开口请他人帮忙的时候要更加淡定,因为,你尽管开口,但答不答应是别人的事情。

(深蓝摘自《青年文摘·彩版》2024年第20期,习k图)

猜你喜欢
冷漠电费开口
基于ε-SVR模型的日电费回收预测
吉林电力(2022年1期)2022-11-10 09:20:40
突然之间
散文诗世界(2022年1期)2022-01-13 13:08:43
东霞
基于大用户电费回收的风险管控
中华建设(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Zipp全新454 NSW碳纤开口轮组
中国自行车(2017年1期)2017-04-16 02:54:06
假如山开口说话
和小动物一起开口吃饭
工业设计(2016年6期)2016-04-17 06:42:38
关于县级供电企业电费对账的研究
第三方密码网银支付预收电费探讨
让引文“开口”,让典故“说话”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