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见一个人脖子变粗、眼球前突,几乎都会认为这位患者得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然而,甲状腺相关眼病与甲状腺功能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患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球前突)。同时,这也意味着伴有眼球前突的甲亢患者单独治疗甲状腺功能,眼球情况不一定会好转,因此应该针对性诊断并治疗眼球前突。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引起人体免疫反应,导致眼球后的软组织充血、水肿,眼眶局部持续炎性细胞浸润,眼外肌增粗,脂肪变厚,但是眼眶的容积难以变大,多余的组织只能将眼球向前顶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的眼球前突(以下简称甲亢突眼)不仅影响容貌,患者常有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有异物感等症状,严重时会伴随视力缺损、眼睛不能闭合,甚至有失明的风险。
甲亢突眼需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否则眼睛很难恢复原状。甲亢突眼有活动期和静止期,在早期、活动期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目前主要依据活动度评分和临床体征判断,主观性较大,漏诊率较高,并可能存在眼部已经病变而甲状腺功能没有显著异常的情况。
核医学诊断技术从分子水平显像,利用合适的放射性配基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显示细胞间和细胞内的生物学过程,从而显著提高甲亢突眼诊断的可靠性。先通过静脉注射显像剂,眼眶周围炎症区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显像剂由于有非脂溶性和带有负电荷的特性,不会进入细胞,而是离开血管,穿过受损的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细胞外液中,在炎症组织的细胞外液中与多肽结合,使得炎症区域能够被显像。同时,核素扫描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免疫调节分子、自身免疫抗体来评价甲亢突眼的活动性。放射性核素显像不仅可以客观反映眼球后炎症活动程度,还可以观察病变受累范围并准确定位受累的眼外肌,用于判断甲亢眼突程度及其分期,为辅助诊断甲亢眼突提供客观依据。有研究指出,甲亢眼突的临床活动性和放射活性分级显著相关,因此采用核医学的方式诊断甲亢眼突是更优的选择。
由于甲亢仍是导致眼球前突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甲亢突眼通常针对甲状腺功能,包括使用甲状腺功能药物、碘131治疗等,针对眼睛的治疗方法一般使用手术治疗。针对甲状腺的治疗对改善眼部症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直接作用于眼部,需长期治疗,容易引起甲状腺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手术治疗可直接切除眼部多余组织,但很多人害怕在眼睛周围动刀,眼部病变没有到严重的程度,手术治疗不易被接受。
核医学近距离照射是治疗甲亢突眼可选的治疗方法,采用低剂量辐射对眼睛局部进行持续照射,低剂量辐射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并且不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明显损伤,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主要作用机制包括:
(1)免疫调节作用: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眼部自身免疫性炎症。
(2)抗炎作用:可抑制眼部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缓解眼部组织的炎症反应,这有助于改善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等症状。
(3)保护细胞和组织:通过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防止自由基对眼部组织细胞的破坏,维护眼部组织的健康状态。
(4)调节骨细胞活性:通过影响骨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有助于改善眼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缓解突眼症状。
首次治疗结束后,突眼及其他症状就会得到改善,如眼睑痉挛缓解、流泪减少、视力模糊减轻等。刚开始可能眼球回缩较慢,一般治疗1个月左右,眼球会逐渐回缩直至完全康复。即使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突眼患者在采用核医学近距离照射治疗后也可收获疗效。不少患者担心辐射问题,核医学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编辑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