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5-01-01 00:00:00房钦钦
中国集体经济 2025年2期

摘要: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正面临由量向质转变的重要节点,展现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产业结构上也在不断优化,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创新驱动能力、科研投入都在持续增长,虽然技术创新成果丰硕,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为此,文章先行探讨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内涵,随后指出了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项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希望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江苏作为全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基地,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其质量和效益对于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需要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创新的方向转变,为江苏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为了助力江苏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本次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内涵

(一)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工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等正在崛起,传统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为了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传统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此时工业经济必须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此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工业经济必须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供需匹配,并加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变革。

(二)内涵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经济在发展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经济在发展中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此外,工业经济在发展中还需注重与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市场需求回升的制约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江苏工业经济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回升的严峻制约,困境的形成既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也与江苏工业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基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缓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加之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此大环境下江苏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外需市场增长乏力,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对江苏工业产品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进一步加剧了外需市场的竞争压力。而站在国内环境视角来看,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也对市场需求产生了影响,在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推进下,传统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弱,而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尚未形成规模,该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使得江苏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且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使得一些行业和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需求的疲弱。具体而言,江苏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市场需求回升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江苏工业经济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减弱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也对整个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尚需时日,虽然江苏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持,这需要时间和资金的积累,因而在短期内,新兴产业难以完全替代传统产业成为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三是工业经济在较高基数条件下,面临较大的平稳运行压力,江苏统计公报对外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稳定增长压力最明显,省内规模以上的工业经济增加值同比提升了2.1%,下半年开始出现回升态势,共计增长5.1%(如图1所示),但整体市场需求却十分乏力。相比浙江、广东两省,江苏制造工业的投资稳定增长后劲严重不足,2021年江苏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为16.1%,对比浙江(19.8%)、广东(18.7%)显著降低,发展到2022年,增速反比下降,达到8.8%,充分表明江苏省内工业企业发展预期并不稳定,投资意愿颇低,所需面对的能耗、资金要素压力较大。

(二)资源保供稳价压力增大

近期,国内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显著。2021年,全国八成以上的原材料价格环比上涨,特别是化工、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涨幅最为突出,到了2022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达到4.9%,远高于生活资料的1.5%的涨幅,导致全年PPI上涨4.1%,该趋势在制造业大省江苏尤为明显,同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5.8%和3.2%。江苏的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但供应链中的“断点”和“堵点”问题不容忽视,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超过六成来自美、德、日等国,短期内基础原材料供应不足和关键零部件的短缺问题难以解决,长期而言,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对核心技术和装备的长期供应构成风险。汽车行业也遭受了芯片短缺的困扰,全球范围内的芯片供应链短缺已经导致汽车、消费电子等产业发展受阻,2022年因芯片短缺导致的汽车减产超4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比6.5%,江苏的汽车企业也受到了影响,销量下滑。外贸出口方面,江苏企业面临集装箱紧缺、海运价格高涨等问题,国外港口拥堵和集装箱短缺,使得企业面临严重的“缺柜”问题,集装箱运费持续上涨,虽然2022年下半年有所缓解,但总体水平仍较高,运费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上升成为江苏省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此外,制造业的缺工状况也不容忽视,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41个属于“生产制造”,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江苏发布的紧缺职业目录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政策,均表明制造业人才短缺的严重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存在近400项技术短板,关键领域人才供给不足。

(三)中小企业生产运营压力增大

江苏从古至今都被誉为富饶的江南水乡,历来以其繁荣的工商业和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而闻名,但结合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来看,尤其是2022年江苏企业生产经营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江苏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中下游企业的喉咙,不仅是简单的成本上升,更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严重挤压,许多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甚至在有订单的情况下,也因为担心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不敢接单,困境在江苏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尤为明显,全年利润总额虽然仍高达9061.9亿元,但同比下降了4.2%。亏损企业比例达到了19.6%,并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愈发严峻,为江苏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据统计,2022年江苏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虽然达到了5367.4亿元,但同比仅增长了0.3%,而亏损企业的数量却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89个,亏损面达到了19.7%。此数据统计结果无不反映出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除了生产经营困难外,企业的信心和市场预期也普遍不足,《2022年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家们的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国内订单指数和经营景气指数都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意味着企业家们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持悲观态度,对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的信心也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生产经营决策,也进一步加剧市场的萎缩和企业困境。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同比增长3.8%,但主要依赖于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控股企业的投资,相比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增长却显得乏力,反映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外商和民间资本对江苏的投资意愿不足,充分说明江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三、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全面做好前瞻性研判工作,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地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全面做好前瞻性研判工作,确保相关政策能够精准落地,有效推动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江苏作为工业大省,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工业发展趋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力,为工业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预警和研判,在新常态下,江苏要建立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市场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进步趋势、产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注重本省内需发展,打造工业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

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本省内需市场的深度挖掘,并构建与长三角地区共同发展的动力源,鼓励组建一体化发展的企业联合会,以实现工业经济的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首先,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充分挖掘内需市场潜力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充分激发内需市场的活力,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拓宽消费渠道等,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还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江苏的内需市场将得到充分释放,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其次,构建长三角区域发展动力源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成员,应积极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加强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动力源,鼓励组建一体化发展的企业联合会,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平台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联合会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政策更加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

此外,在构建工业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过程中,江苏需要加强区域内产业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结合自身功能定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目的,提高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疏通工业供应链堵点,促进经济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提升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常态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疏通工业供应链的堵点,并不断提升经济产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这不仅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需要,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首先,江苏作为工业强省,拥有众多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应发挥优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此为疏通工业供应链堵点的根本之策。还应通过加大投入、鼓励创新、培养人才等措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关系,提高整个产业的稳定性和韧性。

其次,国家产业备份系统是为了应对外部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而建立的重要机制,江苏应抓住此机遇,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备份系统建设,将自身产业优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提升产业备份能力和水平,通过建设备份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恢复生产、保障供应。但此过程中应注意,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不可放松,才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最终助力江苏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转型模式,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模式,以此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首先,创新赋能企业智改数转是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模式的核心,在新常态下,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江苏应充分利用其科技和产业优势,推动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次,加快产业绿色创新发展是构建绿色化转型模式的关键,江苏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更应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绿色生产方式,降低产业能耗和排放。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此时积极搭建碳交易平台是重要举措。江苏应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建设区域性的碳交易平台,推动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激发企业减排的内生动力,做好碳交易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此外,江苏在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转型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相关人才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政策引导和支持到位,才能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江苏顺利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做好工业经济分类,支持优质企业及自主品牌建设

在新常态背景下,江苏工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施策,做好工业经济的分类指导,并重点支持优质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提升江苏工业的整体竞争力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树立江苏制造的优质形象。首先,江苏应深入分析各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和潜力,识别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建立重点产业链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为实施靶向培育创造基础条件,其间可通过一户一档、一企一策的方式,为每家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发展方案和政策支持,确保其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

其次,江苏应要求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批江苏精品,鼓励其积极参与国家质量标杆的评选,通过树立标杆企业,引领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形成江苏制造的高品质形象。同时,江苏应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通过举办品牌展览、推广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江苏制造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稳步推进制造终端品牌建设,打响“江苏制造”品牌,并依托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江苏制造的国际影响力。此外,江苏在支持优质企业和自主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为其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并提升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监管力度,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法律支持等服务,最终面向全国乃至国际树立江苏制造的高品质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江苏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而精准的战略布局和深入细致的实施举措。首先,应全面做好前瞻性研判工作,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结合本省内需发展,打造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体系。其次,应疏通工业供应链堵点,提升经济产业自主可控水平,确保经济稳定运行、防范外部风险。此外,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转型模式,不仅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也是江苏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支持优质企业及自主品牌建设,将有力推动江苏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最终为江苏实现经济强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旭.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工商管理创新路径[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1):187-188.

[2]王雪文,陈艳艳,王海君.江苏省工业用地动态调查和智能分析技术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27):77-80.

[3]章璐,张海林.产业园区模式推动江苏应急产业发展的研究[J].消费导刊,2023(12):124-127.

[4]庄志鑫.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9):147-148,151.

[5]叶森.新常态下化学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23,15(36):52-54.

[6]胡明杰,孙藤峰,周薇.经济新常态下工业集聚区转型提升规划研究 ——以宁波奉化区民营工业园区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11):106-108.

[7]刘燕燕,罗茵.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10):96-98.

[8]王新彦.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3(11):44-46.

[9]张丹丹,孙宝强,张馨羽,等.工业4.0背景下参数化设计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14(01):159-160+164.

[10]徐欣.大数据技术在工业经济统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14(02):164-166.

[11]刘宏培.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1):53-55.

[12]张文玉,韩桂兰.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14(01):6-13.

[13]李丽君.工业经济转型期间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6):17-19.

[14]宋丽达,尹子民.创新驱动战略下辽宁省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6):176-177.

[15]马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思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12):4-6.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