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

2024-12-31 00:00:00曹克利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39期
关键词:信仰图书馆生命

【导语】

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青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阅读对于我们的知识积累、思维发展、价值观塑造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选文一

布鲁克林有棵树(节选)

◎〔美国〕贝蒂·史密斯

图书馆有点破旧,弗兰西却觉得它很漂亮。这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去教堂如出一辙。她推开门,走了进去。她喜欢大弥撒上烧香的味道,更喜欢图书馆的味道:磨损的皮书套、图书馆的标签贴和新借书戳的油墨混在一起的味道。

弗兰西认为全世界的书都在那个图书馆里,她打算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一遍。她按照字母顺序每天读一本书,再枯燥乏味的书也不敢漏掉。

……

终于到家了,她期盼了一个星期的时刻——防火梯阅读时刻——终于到了。她在防火梯上放一块小地毯,从床上拿了个枕头,靠在栏杆上。冰箱里正好有冰,她凿下一小块冰,放进一杯水里。她把早上买的红白相间的薄荷片放在一个小碗里,小碗虽然有点裂缝,但是蓝蓝的颜色很漂亮。她把玻璃杯、小蓝碗和书安安稳稳地放在窗台上,然后爬上了防火梯。一旦爬出去,她就住在树上了。楼上、楼下或对面的人都看不见她。而她却可以透过树叶向外看,一切尽收眼底。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慵懒的暖风带来温暖的海洋气息。弗兰西呼吸着温暖的空气,看着舞动的树影,吃着糖果,一边读着书,一边喝几口冷水。

如果我是国王,我的爱人

啊,如果我是国王……

弗朗索瓦·维隆的故事越读越精彩。

有时她担心图书馆会把这本书弄丢那她就再也读不了。她于是花两分钱买了个笔记本,开始抄写这本书。她特别想拥有自己的书,以为只要抄写一本,就算是自己的了。但是,铅笔写的纸张看起来不像,闻起来更不像图书馆的书,所以她放弃抄书的念头,安慰自己说,长大以后,她一定要努力工作,拼命攒钱,把她喜欢的书全部买齐。她就这样静心阅读着,与周围世界和平共处,一本好书,一小碗糖果,独自一人在家,树叶的光影在摇曳,下午的时光在流逝。这是一个小女孩最快乐的时光。

(选自《布鲁克林有棵树》,有删改)

◆含英咀华

这是一部充满温暖与力量的小说。主人公弗兰西在贫民窟中成长,面临着诸多生活的艰辛,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努力生活。她的生命力量来自哪里?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阅读。是书籍开阔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让她始终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节选部分描写的就是童年的小弗兰西坐在楼梯上痴迷读书时的样子。这启迪我们,即使物质贫困,我们也可以选择让精神丰盈,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热爱阅读,用知识武装自己,使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选文二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节选)

◎余秋雨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社会关系、机遇、方向的正确选择等等,我认为都是次要的,我觉得,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偶然看到的几本书,从这些书里面的某些地方获得了力量,从而把他拉出了平庸。只要跨过山坡,人生就不一样了。

看和自己有缘分的书。有人认为自己出生的地界,国家等等会决定自己的喜好。其实是错误的,出身并不决定你和什么有缘分,也就是和谁有同构关系。文学无国界,文学是不等同于社会学的天域。比如,安徒生是丹麦人,丹麦语也是一个小语种,但世界上很多人都喜欢他的作品。所以,你可能喜欢欧美的、日本的作家,也可能喜欢非洲的。在阅读中寻找和自己有同构关系的书,其实,也是在寻找自我。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选自《青年人的阅读》,有删改)

◆含英咀华

余秋雨先生这篇散文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笔触,阐述了阅读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他直言阅读的最大理由便是摆脱平庸,这一观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于阅读的认知。平庸,往往意味着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特的精神追求。而阅读,恰如一把钥匙,能够开启那扇通向广阔世界和深邃思想的大门。同时,阅读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它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探究任务

【文本呈现】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吴智勇《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有删改)

◆思想探究

这篇时评发人深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浮躁与功利的深渊之中,而阅读作为一种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寄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中对阅读的赞美和倡导令人动容,它让我们意识到,阅读不应只是一种消遣或获取知识的手段,而应上升为一种坚定的信仰。这种信仰能够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的潮流所左右,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充实和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信仰图书馆生命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去图书馆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