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与人类文明关系最密切的微生物是什么,大概不少人会想到致命但最终被基本扼制的天花病毒,或者能生产救命药物青霉素的青霉菌。实际上,答案是酵母——一种你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有些熟视无睹的微生物。
《酵母演义——真菌如何塑造人类文明》这本书就展现了这一过程。在书中,作者跨越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摘取人类与小小酵母碰撞的浪花,优美而生动地讲述两者携手共生的浪漫故事。
虽然酵母的种类极多,但当我们谈论“酵母”的时候,基本上指的是“酿酒酵母”,顾名思义,它能产生酒精。而酒,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人类最早的酒可能来自大自然,酿酒酵母热爱糖,能把糖转化为酒精,含糖丰富的花蜜和成熟果实因此成为酿酒酵母大快朵颐的乐园。《酵母演义》记录了棕榈酒,这种经天然棕榈花蜜发酵而成的低酒精浓度、有特殊香气的饮品,引诱着丛林中的小动物,以及更类似于猿的人类祖先。
明确的最早酿酒考古证据来自中国,对中国8000多年前陶器碎片的化学分析表明,新石器时代的村民采用大米、蜂蜜和水果发酵饮料。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们就在饮用啤酒,一块来自伊拉克南部的楔形文字石碑详细记载了当时人们的啤酒配给。同一时期,在古埃及法老蝎子王一世的统治区,葡萄酒已经存在。
《酵母演义》认为,酿酒影响了人类的定居生活,是人类从“自然走向文化”的象征。中国很早就以酒为祭品,认为它是沟通天与人之物;苏美尔人将酒的产生归于神的恩赐;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酒神地位超然,被人们反复赞颂。从科学层面看,古时卫生条件差,水中的寄生虫和细菌等微生物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威胁,虽然当时酿酒技术不发达,酒饮的酒精浓度都很低,但这足以起到给水消毒的作用,从而大大提升了饮用水的安全性。从这个角度说,酒能延寿并非戏言。如果没有酒,或许历史上许多名人(尤其在欧洲)会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那人类历史大概率是要被改写的。
酿酒酵母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另一功能是发面。西方的面包、东方的馒头,酵母的存在让面制品更加美味且多样化。
时光步入现代,酵母又发展出了它的新功能,例如为罹患糖尿病的人们提供药物。糖尿病特效药胰岛素多是用酵母生产的,新型降血糖药物也产自酵母。除了酿酒酵母,还有其他种类的酵母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发光发热。
总而言之,说酵母陪伴着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天,毫不为过。正如《酵母演义》这本书中描述的,从日常生活的酿酒、发面,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到代表了高新技术的药物,再到人类未来能源需求、环境保护的可能解决方案,只要我们用心留意,会发现酵母的馈赠无处不在,与温暖的太阳一样值得尊敬。
(源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有删节)
责编: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