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

2024-12-31 00:00:00李君洲
清风 2024年8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华民族传统家庭家教家风的思想内核与价值精髓,是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一种宝贵文化资源。通过深入了解传统家庭家教家风的历史传承、发展瓶颈,我们能够更好地回应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更好地推动传统与时代的深度融合、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促进,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建设文化强国。

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价值意蕴

家教家风既是一个家族治家理念的凝练,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化和道德教化的功能,是一个家庭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好遗产。百年树人始于良好的家风家教,国之栋梁也基于千万个优良家庭。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家庭家教家风在个体成才、群体成长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为个体成才提供范本。家庭是延续生命、传递文化、养成品性的摇篮,一个人从启蒙教育到成长成才,都离不开父辈的教诲和家风的教化。民间俗话说“三岁看老”,暗含的是启蒙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家风家教将深远地影响人的一生。

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是源自岳氏家族世代沿袭的“尽忠报国”的家风家训,岳飞又用实际行动将其转化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风国训。文天祥能够成为历代国人的楷模,也和他从小耳濡目染的“以身许国”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梁启超先生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他既受益于梁氏家族的优秀家教家风,又对其进行了延续和丰富,兼收并蓄、中外融合,进而融入他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之中。在这样的家庭家风家教的滋养下,他九个子女全部成长成才,甚至还出现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家教家风越正越严,个体从中获益就越多,就越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向上向善。

二是为群体成长涵养土壤。家是一个人成长的“地基”,千万个家汇聚到一起,就是群体成长的土壤;千万个家庭家教家风汇聚到一起,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一个国家的精神样貌。家风是民风社风的风向标,风正则民淳,风浑则民彪。家教家风总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规约人的主流价值观念,引导人见贤思齐,影响乡风民风。

古往今来,传统家庭家教家风中孕育出的“修身养性、崇德向善”也好,传承下的“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也好,内核中的“爱国敬业、忠孝廉悌”也罢,这些传统美德已然刻入国人的灵魂与血脉,成为引领我们前行的重要精神力量。

优良家教家风的传承赓续,不仅会引领每个家庭积极向上,还会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好。湘军名将曾国藩多次强调耕读传家“至要至要、千嘱万嘱”。勤勉励学的传统家教家风在曾氏家族得以代代相传的同时,也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了乡里乡亲。“耕读天下,富厚日新”被凝练为曾国藩家乡——双峰的城市精神。在耕读双峰的滋养下,目前双峰籍院士就有9名之多。

三是为国家治理奠定基石。对于社会而言,家庭是基本单元、最小细胞,家庭、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彼此交融、紧密相连。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老百姓“小家”的家事,也是关乎国民“大家”的国事,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联国家繁荣发展。

从国家治理的维度来说,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原点和基础支撑。推进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起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只有把这个基本单元治理到位了,国家治理这个宏大体系才能得以建构。

如果全国每个小家庭都倡导严明家教、树立良好家风、制定可行家规,那家庭成员就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就能在保证每个基本治理单元运转顺畅的同时,还能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活动中,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的有力主体,最终推动微观上的家庭治理与宏观上的国家治理互融共促、相得益彰,构建起家家尽责、人人尽职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现实碰撞

在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发展进程中,家庭、家教、家风是常说常新的老话题。它不仅深度浸润了家和文化、家国文明,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了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深入考察中国传统家庭家教家风蕴含的历史脉络,深度分析传统与时代在碰撞中的摩擦,对重塑传统文化内核、重构国人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在理念上,注重“五伦”与强调个性的碰撞。传统家庭家教家风是建构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关系这个底层逻辑之上的,具有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和糟粕。而时代的更新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家教家风强调的五伦等级秩序。特别是紧跟和引领时代潮流的年轻人,他们更强调个性、追求人格独立,更注重父子、兄弟、夫妇间的平等和睦相处,很难再被传统的“五伦”观念所左右。事实上,不管是社会结构性的转型,还是个体价值观的重构,都是一种不可逆的大局大势。

二是在形式上,言传身教与网络传播的碰撞。古人常说,言传不如身教,百言不如一行。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得以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世世代代的言传身教、躬行实践。明代著名学者陆世仪深刻指出,“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意思就是父母教育子女,不管是传授知识技能,还是养成行为习惯,必须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子女判断是非、辨别黑白,也总是习惯于从父母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价值理念等日常外化中寻找参照和依据,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来说,受益而不觉,失之却难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明传播方式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微博微信、短视频、AI技术,凭借其快传播、广覆盖、深影响的优势,对传统家教家风言传身教式的传播模式带来了很大影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三是在内容上,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碰撞。关于修身治家的传统内核,从璨若星河的经典语录中可窥见一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是《孟子》的“家观”;“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是《大学》的“家念”;“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是《礼记》的“家魂”;“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是毛泽东的“家风”;“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是周恩来的“家规”。放眼当代的家庭教育,从过去强调的谦和礼让转变为今天主导的公平秩序,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谆谆教导转变为“善良也要带点锋芒”的循循善诱,守孝三年的丁忧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男女平等取代了“男尊女卑”,传统家教家风强调的道德伦理优先也在逐步消亡。所以,传统的不一定都是适合当代的,只有做好传统家教家风的现代化传承,保留精髓,去其糟粕,顺应时代,传统的才能成为永恒的。

四是在功能上,家庭弱化与社会强化的碰撞。家庭教育是人开启社会化的第一场景,家教家风总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规约人的主流价值观念,引导人见贤思齐。但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受思想的转变、科技的进步、家庭成员的聚离等因素影响,社会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家庭教育作用,这也导致一些人家风家教的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向外延展,这往往会削弱一些人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传统功能实现。

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现实路径

古人云:“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综合分析、深度解读传统家庭家教家风的历史考察、当代意义,就是要通过回到历史源头、解密底层逻辑,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家庭、社会、政府的多元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新时代成就新辉煌。

一是筑牢家教家风建设之基。家庭主体归位。家庭是家教培育、家风传承的主阵地,家长则是家庭的火车头、掌舵人。推动传统家教家风的现代化重构,家长必须强化主体意识,树正教育理念,发挥榜样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似随意,却往往可以影响下一代的一思一念、一生一世。家长在端正自身、言传身教、营造好家庭氛围的同时,还要学会“冷下来”,对自己少一点金钱至上的追求,对孩子少一点学业至上的要求,更多一点三观教育、思想疏导,切实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行。虽是新时代,良好的家规家训这种传统仍不能丢。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家规家训,或鸿篇巨制,或片纸短章,或教立德、勉学,或言治家、处世,或讲为政、养生,浓缩了言说者的人生经历、生命感悟等,是训诫后代的精神利器。诸葛亮临终前写下《诫子书》,教育其子诸葛瞻修身、养德、明志、重学。《曾文正公家书》更是被大家公认为曾氏家族的成功家谱。家庭始终是个体成长的第一场所,我们还是要科学客观地用好家规家训这个传家宝,并紧跟时代步伐,对传统家教家风中的糟粕加以摒弃,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导向,真正让家庭成为适应发展节拍的基本单元。

二是重塑家教家风建设之态。社会联动助推。家风影响民风,民风又反作用于家风。推动优良传统家教家风在新时代大放异彩,不能仅仅依靠家庭,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同向发力,切实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并引领其不断发展的优良大环境。学校是除家庭之外对优良家教家风的养成与传承具有最直接、最深远影响的社会场所,可以通过构建家校联动体,开设专门的家风家教课程,让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得以延续,不断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追随的新热潮,让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够获得智力上的发展,更能取得德育上的长足进步。

站在历史的维度,家风的核心理念往往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辅相成。自汉代开始,儒家大力推崇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箴言,成为千家万户良好家风的核心理念,渗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礼敬他人的为人处世准则当中,指导和引领我们修德修业、成就人生。

在新时代,承担弘扬传统家教家风的历史重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引领作用,将家国情怀予以弘扬光大,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予以传承壮大。同时,要立足时代发展的变化,包括人们生活及交往方式的变化,将向上向善、忠廉勤俭等优良家教家风植入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化媒介之中,借此改变社会上盛行的金钱至上、功利主义、重财轻义等不良倾向,使其内化于下一代的灵魂深处、外化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

三是夯实家教家风建设之体。党建引领激励。我们民族向来强调家国同构,面对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学会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家庭建设这个“最小细胞”,以党建引领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以党建带家建,以家风促民风,让优良家庭家教家风走进千家万户,用党员“家元素”开启治理的“加速度”。

各级党委、政府作为新时代家教家风建设的引导者,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道德文明约束,立足社会现实和群众利益关切,做好优良家教家风的顶层设计和穿针引线工作。党员干部家风正,工作作风才能真正改善;党员干部家风淳,才能带动党风政风清朗昂扬。要把传承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干部的应尽之责,把优良家教家风融入新时代家庭建设之中,以家庭践行带动群体共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未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家庭沃土,赓续家教家风,以文明承续推动事业发展,以优良家教家风引领政风民风,以湖湘文化蓄积创新优势,续写传统家教家风新篇章。

(作者单位系湖南第一测绘院)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家庭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