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为民初心。新的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始终紧扣“人民”二字,端正“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三种为民姿态,在为民办好事、为民办实事、为民办难事的生动实践中厚植为民情怀,在“迈好开局第一步、展现新年新气象”的实际行动中践行为民初心。
淬炼想干事的本领,端正“想干事”的为民姿态
厚植为民情怀,就要淬炼想干事的本领,端正“想干事”的为民姿态,想民之所想,把好事办好。想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担当,是敢干事、干成事的基础。想是愿望所致,想是职责使然,想是初心所系。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正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凡事想干,才有希望;遇事不想,一事难成。
想干事,就要深植为民之情。想不想干事,折射的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如果说“办好事”是过河,那么“想干事”就是“桥”和“船”。只有“想干事”,才能“办好事”。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提升初心的含“民”量,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铭记为民初心,始终心系人民安危冷暖,始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把民情常怀心中,把为民情怀融入血脉之中,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躬身实干,笃行不怠。
想干事,就要笃定高远之志。“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党员干部要“存高远之志”,不仅要立志,更要立崇高之志,敢梦敢想、敢拼敢闯, 不闯出条新路不歇脚,不干出点实绩不撒手,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要把个人志向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奋斗有我的责任感,把眼睛向下的笃定、向阳而生的坚定、全力冲刺的锚定、踔厉奋发的咬定“进行到底”。
想干事,就要常怀进取之心。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一时一地办好事或许并不难,难的是一生一世不改为民情怀、不变为民初心。要把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生命线”,“想”到群众心坎里,“坐”到群众板凳上,“干”到群众家门口,多办群众期盼的事,多办群众担心的事,多办群众满意的事,在改作风、强本领、提效能之中把好事办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民有所想我必有思,民有所难我必有解,民有所需我必有为。
淬炼敢干事的魄力,端正“敢干事”的为民姿态
厚植为民情怀,就要淬炼敢干事的魄力,端正“敢干事”的为民姿态,急民之所忧,把实事办实。敢干事,是一种责任、一种勇气,是想干事、干成事的纽带。
敢干事,就要强化大局意识,锻造敢干事的“大气”。“善奔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敢干事,需要站位全局、高瞻远瞩,必须敢想敢干、敢抓敢管。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唯有干出来的精彩。要念好“敢”字诀,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胸怀,“敢”字当头、“干”字为先、“实”字为要,观大势、顾大局、谋大事,干出“硬核”政绩,干出长远政绩,干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检验的政绩,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敢干事,就要守好“人民的心”,锻造敢干事的“正气”。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担当凸显的是浩然正气。要常怀空杯心态,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补短板、强弱项,实现由“单科型”向“全科型”转变。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实劲,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困难面前亮身份,关键时刻敢担当,紧要关头有作为。
敢干事,就要践行责任担当,锻造敢干事的“硬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步入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切不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左摇右摆。新征程上,要践行“四敢”要求,敢作敢当,敢闯敢干,敢谋敢为,在笃行致远中练就“金刚钻”,在砥砺奋进中抓住“牛鼻子”,在铿锵前行中击中“蛇七寸”,让敢干事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鲜亮底色。
淬炼干成事的担当,端正“干成事”的为民姿态
厚植为民情怀,就要淬炼干成事的担当,端正“干成事”的为民姿态,解民之所困,把难事办妥。干成事,是一种追求、一种效应,是能干事、敢干事的目标。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等风来,不如追风去。”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党员干部要想干成事,就必须始终做到不犹豫、不观望,不推诿、不逃避,不畏缩、不躲闪。
干成事,就要夯实成事之基。落实是工作之本,实干是成事之基。抓落实是一切工作的主旋律,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要想干成事,贵在抓落实。要把“干成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踏石留印的恒心、抓铁有痕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真落实、敢落实、善落实,让“干成事”成为最鲜明标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拥抱变化,善于科学应对,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拧”,一事接着一事干、一件接着一件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干成事,就要强化苦干实干。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为核心,“苦”为民心。要紧扣民生指数,锤炼苦干硬作风,练就实干硬本领,在赓续“西畴精神”之中苦干实干,铆足干劲、拼出闯劲、保持韧劲,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尊重民智作决策、倾听民意办实事、汇聚民心干成事,以苦干实干诠释为民情怀,用苦干实干答好民生之题,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在善谋善为、善作善成之中“干成事”,在“干成事”之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
干成事,就要走好群众路线。要铭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把心沉下去、把身子摆进去、把步子迈出去,带上“自找苦吃”的精神、“咬定青山”的定力、“走万里路”的恒心,常下基层一线走一走,常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看一看,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多经历一些“风吹浪打”,多捧一些“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以“终有所成”的实效推动党群干群关系“水乳交融”。
(作者单位系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