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深耕古树资源 造福一方百姓

2024-12-31 00:00:00许云飞程寅啸
浙江林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会稽山香榧古树名

浙江绍兴,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很多古建筑,还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这一株株有生命的“活文物”从远古走来,虽历经沧桑,却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全市以林长制为总抓手,结合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的推进,优化林地、耕地等空间布局,积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层层压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为古树名木保护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坚持政府主导、全面保护、依法管护、科学养护等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让“活文物”持续焕发新活力。

古树相伴 城市更具灵性

绍兴市现有古树名木92569株,占浙江省总量的33.7%,位居全省首位。其中,一级古树4005株,二级古树25512株,三级古树63049株,名木3株,主要树种分别为香榧、樟树、苦槠、枫香、银杏。

香榧,树姿雄伟美观,是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也是绍兴名副其实的市树。绍兴现有古香榧树7.81万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量的84%,拥有1000年以上的古香榧树近百株,其中被认定为“全球最古老”的香榧树,树龄已达1550多年,堪称“千年活文物”。2013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古老的嫁接技术、高效的经营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全球首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系统。

在2023年全国“双百古树”评选中,除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大香林古桂花群也成功入选“100个最美古树群”名单。大香林古桂花群位于柯桥区大香林风景区。自宋代以来,这里的村民便据山川之利,在此广植桂子,历经千年而不间断。迄今桂花树已多达1.4万余株,其中百年树龄的桂花树有366株,树龄最长的一株桂花树超过1400年,被誉为“中国桂花王”。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曾游此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美丽传说。

除了最美古树群,位于新昌市的江南名刹大佛寺景区,同样是古树林立,千姿百态。这里不仅有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亲手栽植的树龄超过800年的蜡梅,还分布着许多高大古朴的古乔木。最为称奇的是一株树龄超过500年的银杏树,在挺拔的树干上,又生长着桂花、女贞、沙朴和樟树,形成5树同株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株株古树与古建筑和谐共生,遥相呼应,彰显了城市的气脉和余韵。

依法保护 古树“老有所养”

绍兴是名副其实的古树资源大市。如何保护好这些“活文物”,成为摆在全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绍兴市以落实林长制为总抓手,自上而下构建完善“清单管理—林长领办—跟踪销号”的林长履职“挂钩联系”机制,创新建立市级林长联系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制度,每位市级林长每年到联系的森林公园开展1次以上巡林履职,推进1个以上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绍兴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先后多次到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调研,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2023年,全市县级以上林长开展巡林履职145次,有效落实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资源主体责任。

绍兴市制定出台了《绍兴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先后三次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摸清了全市古树资源分布状况,将古树名木数据录入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动态化管理。为了更好保护绍兴市树香榧,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规定》,开创了浙江省为单一植物实行地方立法保护的先河。

针对濒危且亟需救助的古树名木,绍兴市开展“义诊”活动,制定“一树一策”管护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养护、病虫害防治、抢救保护等工作。市公安局等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市林业部门会同市检察院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专项办案活动,对市域范围内存在的影响古树生境的乡镇发送检察建议书,提出整改意见。诸暨市在建设环会稽山美丽公路时,赵家镇的1株古香榧树正好处于规划待建的公路上,为解决古香榧树保护与公路建设之间的矛盾,诸暨市政府专门进行协调、沟通,最终做出了更改公路位置、保证古树在原地健康生长的决定,成为一段佳话。

保护古树名木,民间力量也在行动。诸暨市赵家镇榧王村山路旁100多株古香榧树被社会单位捐资认养,树下认养牌铭刻着认养单位名称。这是政府通过组织开展古树认养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关心、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一种探索性尝试。

古为今用 惠及一方百姓

“绍兴市古树众多,管理难度大。必须坚持在保护中科学合理利用,发挥古树的经济效益,才能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保护和管理的积极性。”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副局长王明虎表示。

香榧产业是绍兴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香榧种植面积达36万亩,香榧果实常年总产量1万吨左右,2023年综合产值24亿多元,成为百姓的“摇钱树”。2017年12月25日,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区域被国家9部委联合认定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绍兴会稽山香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为充分利用珍稀自然资源,挖掘古香榧特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2021年,绍兴市启动了“稽山古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广,近年来陆续推出“隋榧、唐榧、宋榧、明榧、清榧”等系列产品。品牌实行统一管理运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推介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提高香榧产品价格,带动山区榧农增收致富。在做大做强香榧特色产业的同时,绍兴市积极推进香榧产业创新发展,一些香榧重点产区与高校、科研机构、有实力企业合作,开发了香榧精油、香榧皂、香榧面膜等10余种日化用品,推动传统产业向多个新领域延伸,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香榧利用水平。

森林旅游业方兴未艾。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独特的古树人文资源,绍兴市通过保护修复与新建,修复并建成了全长380多公里的绍兴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打通会稽山、诸暨香榧、嵊州谷来香榧等三个森林公园内三段公路组成,建成环会稽山美丽公路,这也是国内唯一一条环香榧林美丽公路。建成连接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香雪梅海省级森林公园的平王线,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最美乡村路”,成为绍兴极具影响力的网红打卡路线。全面提升大香林景区旅游资源品质,景区内集中连片的古桂花树,每年吸引70余万游客前来观赏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宣传推介 传承古树文化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不仅有生态、经济、科研价值,更有文化价值。绍兴市充分利用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及平台,普及古树名木保护小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古树名木价值和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最美森林、最美古树、十大树王、会稽山古香榧之最等评选活动,打造全社会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香榧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绍兴市将香榧作为挖掘传承农耕文化、传统民俗的重要载体,创作稽山古榧民谣,在绍兴越牛新闻等媒体广泛宣传。整理出版《香榧传奇》《香榧传说》等著作,其中《香榧传说》被省政府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除了绍兴各地每年都举行古榧树祭祀活动之外,金秋时节,大香林景区通过举办“桂花节”,推出一系列“桂文化”主题活动,宣传推介生态产品,为游客呈献一场“闻香、品桂”盛宴,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为留住绿色记忆,传承中华文化,绍兴市相继打造了诸暨香榧国家森林公园、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嵊州谷来香榧省级森林公园等3座以古香榧为主题的森林公园,建设了越城区鲁迅故里蜡梅古树文化公园、诸暨市沈宅黄连木古树文化公园、新昌县后门山枫香古树文化公园等11处浙江省古树名木文化公园。诸暨市建成占地面积50亩的中国香榧博物馆。嵊州市修建省内唯一用香榧木建造的香榧文化博物馆,普及古香榧历史文化知识,促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古树名木作为“活文物”“活古董”,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宝贵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呵护下,绍兴古树正焕发新的光彩,以独特的资源优势,持续造福一方百姓。在参天古树掩映下,绍兴与朝气、活力、灵性结缘,更加蓬勃葳蕤,让人流连忘返。

猜你喜欢
会稽山香榧古树名
金玉琴:香榧树下好乘凉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乡村地理(2022年2期)2022-05-30 10:48:04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公民与法治(2020年2期)2020-05-30 12:28:40
会稽山齐贤洞:瑶族文化的发祥地
香榧驱虫述古今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8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绍兴会稽山文化旅游营销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绿色中国(2017年19期)2017-05-25 13:25:14
端庄与险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