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固父子的品质和官德

2024-12-31 00:00:00刘吉同
清风 2024年7期
关键词:朝廷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人,他的仕途生涯起于汉顺帝,历任议郎、刺史、大司农、太尉等职。

汉顺帝阳嘉二年(133),首都洛阳宣德亭突然发生地裂,裂缝长达85 丈。此事惊动了顺帝,在皇帝看来,这是老天爷看不下去世道黑暗而发出的“天怒”,警告当朝要励精图治。于是,顺帝召集三公九卿,下令大家举荐人才,一场人才演讲和“面试”在宫中展开。

李固是被举荐者之一,他一篇洋洋洒洒的“对策”,极显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本色;直陈当朝弊政,讲的几乎都是“敏感事”。其中有几点尤为大胆,直击邪恶势力的软肋。

一是批评皇帝“不作为”。陛下您即位后,天下苍生望眼欲穿,渴望看到您的善政。而且前朝的政治已腐败到了极点,您却认为今天容易成就中兴大业。然而,我在草泽民间听到和感受到的是,现在和从前一个样,朝政仍是一片黑暗,官吏搜刮如前,黎民如置水火。陛下应该痛定思痛,振作精神,闻过则喜,大有作为。

二是陛下的乳母应该搬离皇宫。乳母宋娥护驾虽有大功,但是陛下赏赐不能没有底线,如果分割土地、建立封国给她,实有违祖制。而且今天根本不应让她仍居皇宫。

三是直斥梁冀。梁冀是顺帝的大舅子,凶残暴虐,当时炙手可热。虽只任步兵校尉,但飞黄腾达之势不可遏制,已开始垄断中央政权。李固说外戚干政前朝就有血的教训,历史上则更多,皇上应该让梁冀等人继续担任原来的小职务,远离权力。

四是罢黜宦官。先削去他们的重权,再大规模裁减宦官数量,仅保留品德方正的常侍两人、小黄门五人,而且只限于服务,不能染指权力。

李固的这篇对策,犹如往滚烫的油锅里泼下一瓢冷水,一下子炸开了锅。顺帝虽说平庸,但还是看出了李固的赤诚之心,钦点李固为第一名,并任命他为议郎。顺帝还下令宋娥立即搬出皇宫回到她自己的私舍,吓得众宦官叩头谢罪,朝廷一时肃然。李固从此步入坎坷和悲壮的宦海生涯。

李固的这篇对策,最终还是得罪了宋娥和在朝中已形成了气候的大批阉党,他们联手写匿名信,罗织罪状诬陷李固,李固很快被逮捕。但查了很久也没查出他的腐败,更无“谋反”,遂被释放贬为洛阳县令,后辞官回到故乡汉中。李固初入宦海,便呛了一大口水。然而,这并没有使他的性格向圆滑方向发展,而是刺恶之剑更加锋利,最终成了一代直臣和忠臣。

汉顺帝永和六年(141),李固出任荆州刺史,任上他向朝廷弹劾了南阳太守高赐等人的贪赃枉法行为。高赐重金贿赂大将军梁冀,这就为梁冀仇视和打击李固积下了最初的恩怨。李固当政期间,奏准免职的不合格官员达一百余人,以后这些人都聚集在了梁冀旗下,成了梁冀打压李固的先锋和死党。李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最能表现他这种精神和性格的,就是在立帝这一关系到社稷之本的问题上,他与梁冀一伙作了殊死的斗争,成了朝中抵抗黑暗势力的一面旗帜。

汉顺帝死后,立了两岁的太子刘炳为皇帝。可怜这孩子薄命,不到三岁便死了。选谁当皇帝?李固与梁冀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因最终的“拍板权”握在梁冀手里,故李固还是放下身段,苦口婆心地做梁冀的工作。说现在确立皇帝,宜择长者,千万不能再立幼儿了。要选德才兼备的,登基后即可亲政。要像周勃立文帝、霍光立宣帝那样,切记前朝选幼立弱、导致朝政溃败的教训。清河王刘蒜既年富力强又举止有法度,三公九卿都认为他是最佳人选。

然而,李固所言,如一根钢针扎到了梁冀的心窝上。因为一旦刘蒜执政,梁冀“摄政”的局面必然结束,这个贪腐和邪恶集团会遭到巨大的威胁乃至土崩瓦解,这是梁冀一万个不答应的。于是,他和姐姐梁太后一嘀咕,决定立渤海孝王刘鸿八岁的儿子刘缵为皇帝。为防夜长梦多,刘缵当天便即了帝位。

一次早朝,刘缵看着梁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多少年来,在朝中恣意妄为的梁冀,哪听过如此“刺耳”的话,于是恼羞成怒,怀恨在心,暗下杀机。他让侍从把一服毒药放在汤饼里,给皇帝吃下了。李固闻讯后急匆匆赶到,小皇帝说:“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话还未说完便驾崩了。李固抚尸号啕大哭,之后弹劾侍从和御医,发誓要把幕后真凶揪出来。此举令梁冀怕得要死,他咬牙切齿,下决心要除掉李固。

推举谁当皇帝?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问题又摆在了众臣面前。不过,无论选谁当皇帝,都绕不开梁冀这个“摄政王”。李固代表大司徒、大司空给梁冀写信,说这件事“至忧至重,可不熟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于是,梁冀便召集三公、二千石级官员和列侯开会,共同研究帝位人选。李固代表众人发言,雄辩滔滔无懈可击,力主推举刘蒜,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然而,这个人选梁冀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但一时又扭转不了局面,会议不了了之。

是夜,中常侍曹腾到梁冀家里窜访,咬着耳朵对主子说:将军几代人都是皇亲国戚,“秉摄万机,宾客纵横”,也有很多过错。而清河王刘蒜严厉明察,“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假如刘蒜上台,以他的明察和刚直,首先杀掉的,很可能就是大将军。我看不如立蠡吾候刘志为帝,您则“富贵可长保也”。此言正中梁冀下怀。次日又开会,梁冀气势汹汹,吓得众人个个抖瑟,皆曰:“唯大将军令。”李固与大鸿胪杜乔不改初衷,与梁冀唇枪舌剑,正面交火,力主立刘蒜为帝。两天后,李固被免职,立十五岁的刘志为帝,当日便登基,这就是历史上昏庸无能的汉桓帝。

而李固的厄运则接踵而至,很快遭逮捕下狱。李固声誉满朝天下皆知,他的门生、渤海人王调,身戴刑具与十余人到宫中上诉,替李固喊冤。梁太后也有些主持正义,下令释放了李固。出狱之日,京都洛阳的大街小巷都齐呼万岁。“冀闻之,大惊。”此情此景使梁冀更加害怕,便加快了除掉李固的步伐。他诬李固参与“谋反”,李固最后死在了狱中。临死之前,他写信对同僚说:“我李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尽股肱,不顾死亡,志欲辅佐皇室,功业能追汉文帝、宣帝……公等受主厚禄,眼看朝廷就要倒塌而不扶,后之良史是要记下的!我身已矣,但是尽到了大义,夫复何言!”这封“诀别书”中,把士大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固在狱中便知自己难逃一死,且势必要株连到儿子。于是让三个儿子离开洛阳返回老家汉中。当时小儿子李燮才13 岁。姐姐李文姬“贤而有智”,精心谋划,与两位兄长李兹、李基商量,将李燮藏匿起来,对外就说李燮返回了洛阳,大家都信以为真。朝廷抓捕李固三个儿子的诏书到达汉中后,太守知道李固是被冤枉的,非常同情李家,于是让长子、次子假装服药而死,躲在棺材中,伺机逃跑。然而,郡功曹、李固的南郑县同乡赵子贱害怕受牵连,派人前来开棺验尸,李兹和李基均被处死。李文姬找到李固的门生王成,说:“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也。”王成一身侠义,“乃将燮乘江东入下,入徐州界内,令变名姓为酒家佣”,而王成则在集市上算卦,暗中保护李燮。酒楼老板从李燮的言谈举止中,看出李燮并非凡人,便将女儿嫁给了他。

延熹二年(159),大将军梁冀被诛杀,次年正月大赦天下,李固平反,朝廷寻找李固的后人,李燮得知后,“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到家乡后为父亲追服丧。“姊弟相见,悲感傍人”。王成死后,“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到节日都要设上宾之位祭奠。

李燮后被朝廷征拜为议郎,“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灵帝时,李燮任安平相。黄巾之乱时,安平王刘续被张角俘虏,后朝廷耗费钱财将刘续赎回。朝廷讨论是否让刘续复国时,李燮上奏说:“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藩不正,损辱圣朝,不宜复国。”后有人举报他“谤毁宗室”,李燮因此被送入左校而做苦工。后刘续“果做不道被诛”,京师语曰:“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一时在洛阳传为佳话。李燮后擢迁河南尹,当时,朝廷可以花钱买官。这年二月,灵帝又下诏征募三亿钱,充实西园。“燮上书陈谏,辞议深切,帝乃止”。之前,豫州颍川郡人甄邵巴结梁冀,担任冀州魏郡邺县令,甄邵的同岁同学得罪了梁冀,投奔甄邵,甄邵假装接纳而暗中通知梁冀,梁冀将他捕杀。这年甄邵被升迁为太守,碰巧其母病逝。按朝廷规矩,甄邵必须弃官服丧,然而,甄邵却将其母尸体埋到马厩之中,不发丧,打算先去洛阳领取太守印绶之后,再回去办丧事。当甄邵路过洛阳时,李燮在途中遇见,“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其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再具表其状上奏朝廷,“邵遂废锢终身”,等于“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永世不得再做官。足见李燮眼中容不得沙子。

公元186 年,李燮在河南尹任上逝世,人们有感于李氏家门忠义正直,都哀伤痛惜,民间留下如此歌谣:“我府君,道教举。恩如春,威如虎。刚不吐,柔不茹。爱如母,训如父。”

东汉晚期,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李固父子虽然生逢其乱世,却表现出了崇高的品质和官德。父子俩嫉恶如仇,刚直不阿,无私无畏,勇斗邪恶,心系社禝,不忘苍生,精神永存,百世流芳。

(注:文中所引均见《后汉书·李固传》)

猜你喜欢
朝廷
朝廷场域之下《左传》中的女性审美分析
今古文创(2023年19期)2023-06-09 06:38:52
农夫改诗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考生的待遇
考生的待遇
故事会(2018年13期)2018-07-03 03:00:12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关注的重点
战马
豺狼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