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革命前辈的清廉家国情怀

2024-12-31 00:00:00
清风 2024年7期
关键词:公私分明罗荣桓革命家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生,不仅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廉洁奉公、坦荡无私的一生。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同样为人称颂,是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崇高风范,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汇聚起汹涌澎湃的不竭动力。

廉洁奉公、艰苦朴素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十分注重廉政建设。我们党的历史上也不乏清廉模范,他们过着清白朴素的生活,自觉与腐败势不两立。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就是典范之一。1934 年10 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中弹晕厥,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而当时,他身上还带着组织委托他保管的党的经费——13 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圆。这是一笔足以令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巨款,而且,他若想占为己有,也绝不会有人知道。但刘启耀没动半点歪心思,他怀揣巨款,扮成乞丐,苦苦打探组织的下落。流浪乞讨两年多,刘启耀终于找到组织,其间他吃尽了苦头,但公家的钱分文未动。当他从他的破衣烂衫里拿出那一大包金银时,在场的同志无不敬佩,谁能想到,流浪乞讨两年多的刘启耀,竟然是个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我们有着比物质享受更崇高的精神追求。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同志本人也是发扬艰苦朴素精神的光辉典范,哪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毛泽东依然“顽固”地保持着农民的节俭习惯。1990 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毛泽东生前使用过的大大小小6000 余件遗物移交毛泽东纪念馆珍藏。长了霉点的筷子、磨破大洞的旧鞋、打满补丁的睡衣、满是窟窿眼的羊毛衫、秃毛的牙刷、破旧的军毯……这些旧得不能再旧的生活用具,见证了毛泽东同志俭朴的一生,也诠释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追求。

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是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而是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复兴。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元帅经常告诫家人,一个革命者想的应该是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因为地位不同了、身份变了,要求额外的照顾和特殊的享受,搞特殊化。1963 年12 月16 日,罗荣桓在弥留之际嘱咐爱人:“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楼的房子去,不要特殊。”他还交代子女:“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罗荣桓没有什么遗产留给子女,但是给子女甚至全党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到今天,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厉行节约,狠刹奢靡浪费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公私分明、公而忘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共产党人而言,公私分明不是高标准,而是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领导干部要分清公私两个字,砥砺品德操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规定,党员要“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老一辈革命家在公和私的选择上,从来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半点私利,也不允许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利用特殊身份谋取利益,更不让亲属的家事影响国家的大事。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在内蒙古插队时由于表现良好,经推荐应征入伍。周恩来却指出,侄女参军是他的面子,“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在周恩来的要求下,周秉建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周恩来曾对家人说:“不要因为我是总理你们就自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我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

焦裕禄也是个公私分明的人。1963 年的一天,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去剧院看戏,检票员看他是焦书记的儿子,就放他进了门。焦裕禄知道后,严肃地批评儿子说:“年龄小就知道占公家的小便宜,长大了就会贪大便宜,这是很危险的!演员唱戏,是一种很辛苦的劳动,看白戏是一种剥削行为!”焦裕禄从自己兜中掏出两角钱,交给了国庆,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从小就要养成公私分明、为人民服务的好品德,不要以为爸爸是书记,就要搞特殊。明天把钱送给检票的叔叔,向他承认错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特意在衣服上缝了两个口袋,一个口袋放公款,一个口袋放私款。有一次他去募捐,装在私款口袋里的钱被偷了,而装在公款口袋里的钱安然无恙。他没有用一分公家的钱,硬是从十几里外步行回到学校。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品格,任何情况下,都不占公家一丝一毫的便宜。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老一辈革命家宁公而贫、不私而富,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百多年的党史也是一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史,正是有无数革命先烈不计得失,默默奉献,浴血奋战,攻坚克难,我们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建立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

1934 年9 月,罗荣桓调任新成立的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曾经是他部下的一个连长任军团长,过去他领导过的一个团政委任军团政委。命令下达后,罗荣桓毫不计较,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愉快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军团长、军团政委的直接领导下,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当时,不少同志认为罗荣桓资格老,德才兼备,作战指挥能力和政治工作能力都很强,认为这样的安排屈才了。罗荣桓知道后对他们说:“我们参加革命,为的是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为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不是为了当官。今天我领导你,明天你也可能成为我的领导。不要论资排辈,要服从组织的决定。不应该计较地位高低,更不要随便散布不满情绪,以免影响团结。”

许光达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大革命时期,他冒着腥风血雨加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跟党走;土地革命时期,他跋涉千里寻找党组织,坚持武装斗争,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浴血奋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他赤胆忠心,驰骋疆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1955 年,当得知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时,许光达却多次找到贺龙等老首长要求降衔。在未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他又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各位副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接到这封特殊的申请后,毛泽东感慨万千,他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以钱学森、郭永怀为代表的众多爱国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建设自己的国家。正如钱学森所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国家和民族大义面前,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完全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把国家和民族摆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把毕生所学奉献给了祖国,撑起了国家脊梁,筑起了爱国丰碑。

这就是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如此,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在无私的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公私分明罗荣桓革命家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党性风范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出版
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09:28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如何引导领导干部做到公私分明
人民论坛(2018年19期)2018-08-30 08:07:42
大将黄克诚“公私分明”好家训
教育資源投放“公私分明”或“一視同仁”?
澳门月刊(2016年3期)2016-03-23 20:50:54
怀念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彭冲
罗荣桓与萧华
军事历史(1998年1期)1998-08-21 05:53:38
老一辈革命家与军队条令条例
军事历史(1991年3期)1991-08-16 02:19:40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概述
军事历史(1990年5期)1990-08-20 07: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