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抗倒高油甘蓝型油菜不育系汉11A的选育及应用

2024-12-31 00:00:00孙晓敏谌国鹏邢丽红瞿利英张艳霞裴璐华
中国种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选育应用

摘要:甘蓝型油菜不育系的不育性易于保持和恢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汉11A是汉3A与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号经连续7年定向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丰产、稳产、抗倒、抗病、含油量高等特点。以该不育系配制的多个杂交组合已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进行了转让转化,示范推广效果良好,2020-2023年累计在长江上、中、下游区品种适宜区域建立高产高效示范片111个,累计推广面积20余万hm2。详述了汉11A的选育过程、配置的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情况,并对其繁殖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进一步利用、繁殖杂交种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11A;选育;应用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 High Oil Brassica napus Sterile Line

Han 11A with Diseas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SUN Xiaomin,SHEN Guopeng,XING Lihong,QU Liying,XUE Yan,ZHANG Yanxia,PEI Luhua

(Hanz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Training Center,Hanzhong 723000,Shaanxi)

优良的油菜种质资源是成功选育高油、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的基石。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油菜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有效途径[1]。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五大途径之一,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育种途径[2],其花粉败育彻底、稳定,不育性易于保持和恢复。通过选育稳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恢复系,可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波里马和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应用[3],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利用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自育了双低抗病优质不育系汉11A,该不育系含油量高、角果长、千粒重大,具有抗倒、抗病,适宜机械化的特点。同时,以该不育系为亲本配组的多个杂交组合已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进行了转让转化,示范推广效果良好。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汉11A是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源来自抗倒、抗病、抗裂荚、不育性彻底的陕2A类型自育不育系汉3A[4];保持系来源于中双11号选系后代,具有抗倒、抗菌核病等优点。

1.2 选育过程 汉11A是2010年利用自育不育系汉3A和中双11号,经连续7年成对回交,结合品质、抗菌核病能力、抗倒伏综合筛选,于2017年育成。该不育系不育性彻底,不育株率100%,不育度在95%以上[5],综合性状稳定、优良,配合力高。具体选育过程见图1。

2 品种特征特性

汉11A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叶椭圆形,少蜡粉。叶淡绿色,裂叶数5~8片,角果斜平生,长角,籽粒黑褐色。株高164.5cm,一次有效分枝数1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5.3个,角果长10.98cm,角粒数28.98粒,千粒重4.34g。经2017-2019年连续3年的品质和菌核病抗性鉴定,平均芥酸含量0.10%,硫苷含量14.09μmol/g,含油量45.77%。菌核病平均发病株率8.62%,病情指数2.53,鉴定结果为中抗菌核病,抗倒伏性强。

3 汉11A配置的杂交组合整体表现

3.1 汉11A配置的杂交组合品质、抗性和登记情况 汉11A配合力较高,以其为亲本育成的禹油35、富民油21、核油919、大秦油888、福油杂3号和汉油16号等6个品种均表现出了抗倒、抗病、含油量高(含油量≥45%)的特点,且均已经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获得了登记证书(表1)。

3.2 汉11A配置的6个杂交组合产量表现情况 汉11A配置的禹油35、富民油21、核油919、大秦油888、福油杂3号和汉油16号等6个品种在长江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的产量表现见表2,试验中6个品种均表现出了稳产和高产的特点。

4 汉11A配置的5个杂交组合的推广示范情况

以汉11A配置的系列油菜新品种育成后,其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适宜机械化特性得到了多家种业公司的认可和青睐。其中禹油35、富民油21、核油919、大秦油888和福油杂3号等5个品种在2020-2021年期间,分别转让转化给汉中市金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市富民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福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北美农先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业公司获得品种生产经营权后在冬油菜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省汉中、安康等地区,建立示范片111个,累计推广面积20余万hm2(300余万亩)(表3、表4)。

5 汉11A的繁殖技术要点

5.1 采用套袋繁殖技术,严把原原种质量关 在一个稳定优良株系中,选择50~100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在花期用羊皮纸进行套袋,人工辅助授粉。成熟期按单株收获原原种。汉11A原种繁殖在网室或隔离区进行,以确保亲本的纯度和品种种性。

5.2 不育系汉11A的繁殖 在隔离区繁种的汉11A应确保安全距离,并选择肥沃的土壤进行稀播。不育系和保持系行比为1∶2。在苗期、薹期、初花期和角果期根据叶色、生长习性、薹色、初花期早晚、育性、株高、角果着生状态等特征进行去杂去劣的工作,以确保亲本纯度。除杂的最佳时期是蕾薹期,此时最易识别杂劣株;花期是除杂的关键期,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除杂[6-7]。成熟期适时收获。

5.3 保持系汉11B的繁殖 用汉11B的原原种进行繁殖,繁殖时去杂去劣(具体操作同汉11A)。收获后于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备用。

5.4 污染源清理 在制种田初花前及时清理干净制种区内所有十字花科植物,以确保种子生产不受外源花粉的污染。

6 汉11A制种技术要点

做好隔离工作 汉 11A 制种田周围应保持2000m以上的隔离距离,并确保隔离区内无其他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8]。化杀控微 汉11A遇特殊天气会产生微量花粉,影响制种质量,而使用复配化杀剂WP1对微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原液浓度以选择60mL/667m2为宜,喷药时间同汉3A制种[4]。父母本行比 合理的父母本行比是保证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父母本行比为1∶3或1∶4时可以达到双高制种。除杂 去杂去劣时间和技术要点同汉11A原种繁殖。去除父本 在父本终花期统一砍除父本,确保双高制种。收获晾晒 在母本主花序角果80%左右呈枇杷色时收获。收获时单收、单脱,避免混杂,收获后进行晾晒、储存。

参考文献

[1]关周博,董育红,李世锋,李春燕,张立强.油菜杂交种繁育技术.中国种业,2023(12):162-163

[2]杨谦.甘蓝型油菜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WNJ01A育性恢复的遗传基础解析.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

[3]陈碧云,吕培军,许鲲,伍晓明.利用SSR标记研究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DNA多态性.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3,45(1):46-55

[4]谌国鹏,陈乔,李英,王风敏,薛艳,孙晓敏,习广清,邢丽红.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新品种汉油14号的选育.中国种业,2021(4):103-105

[5]谌国鹏,瞿利英,孙晓敏,李英,邢丽红,薛艳,习广清.优质广适油菜新品种汉油16号的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陕西农业科学,2023,69(6):69-72

[6]路丽静.提高陕油28杂交种纯度的制种技术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7]董永利,王国筱,邓兴荣.杂交油菜新品种伟隆88制种技术.陕西农业科学,2011,57(4):277-278

[8]何忠军,陈乔,方君,张国梧,李家成,王冉.陕南油菜保优高产制种关键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20(2):256-258

(收稿日期:2024-07-18)

猜你喜欢
选育应用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浅析玉米杂交育种的选育及应用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22:00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