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活动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发展。在习作在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至关重要。笔者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必须要有清晰的表述逻辑,有可说、可写的对象。当前,学生之所以抵触写作,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知写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通过说的方式,帮助学生确定要写的对象,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进一步明确要写的内容。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对象——教师,然后从众多学科教师中选择一位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交流,说出教师的独特之处。有的学生说:“数学老师好像踩着风火轮,动作利索,说话也快,不停地督促我们注意这个问题,记住那个知识。”有的学生说:“语文老师永远笑脸迎人,喜欢穿各式各样的裙子,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体育老师,因为体育老师总会变着法子让我们开心,还组织我们做各种各样的游戏。”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写作对象,理清了写作思路。
统编语文教材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素材,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学会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落花生》《白鹭》《桂花雨》《珍珠鸟》,都是借物抒情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模仿《落花生》的文章结构,列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写作提纲,运用文中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选定一个主题进行仿写训练。在《桂花雨》一文中,作者通过写桂花不开花时以及开花时的样子和形态,以欲扬先抑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喜爱桂花的原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迁移运用《桂花雨》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对某物喜爱或不喜爱的原因。
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落花生》的写作结构,列出写作提纲:心爱之物是怎样得到的(点明主题)——心爱之物是什么(指出心爱之物的特别之处)——为什么称之为心爱之物(说明自己喜爱的原因)——从心爱之物感悟到什么或者说心爱之物对自己有何重要意义(总结写作主题,表明写作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白鹭》《桂花雨》中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详细描写“心爱之物的形、色、神态”等。最后,教师让学生对照文本,分析自己在写作中借鉴了文本中的哪些写作技巧,运用了文本中的哪些优美词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降低写作的难度,培养写作兴趣。
在许多文学大家看来,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教师教会学生修改文章,往往比教会学生写文章更加重要。学生学会评价,懂得鉴赏,才知道应该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
首先,学会评价。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推选出几篇范文,供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范文进行点评。学生阅读、评价范文,对范文的“美”有了全面的了解,发现其中的优点,储备更多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其次,指出不足,学会改正。在评价范文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评价他人习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阅读自己的习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比如,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写作重心应是写清自己为什么喜爱“此物”,但是大多学生却将习作写成了“流水账”,将自己如何得到此物作为全篇的重点,最后总结“获得此物之后,我很开心,将其作为自己的心爱之物”。学生对于此物为什么能让自己很开心缺少描写,偏离了写作重心,因而给人较为混乱之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明确写作重心,删减内容,调整结构,突出主题,确保习作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最后,乐于分享。学生懂得分享,善于分享,有利于激发创作动力,树立写作自信,逐步对写作产生兴趣。在点评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比如,在习作《“漫画”老师》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数学老师虽然严厉,却处处为我们着想。张淼淼同学上课不听讲,喜欢搞小动作,数学老师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但是,张淼淼问数学老师问题,数学老师总会一遍又一遍为他讲解,并会叮嘱他做好笔记。”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肯定学生对数学教师“严厉、耐心”的细节描写,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将细节写具体。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数学老师,具体描写数学老师的什么行为、语言等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白“真情实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积累写作经验。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积累素材,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习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