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课程是重点组成部分。微写作与传统的写作课程相比,写作方式更加灵活,内容更有吸引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及学生的日常生活 ,探讨语文教学中微写作的应用策略。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并行的编排结构,围绕单元主题设置了单元语文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制定微小的训练点,指导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真实记录生活,写短小的文章。在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习得写作知识,是学生把思想转化成文字的有效途径。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环境当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为教学提供帮助,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想要写一篇有内容有感情的作文离不开生活素材的积累,而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悟才是其写作素材的最好来源。生活中时刻都有写作的“微素材”。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因为身份的不同、职业的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神态和动作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敏锐捕捉上班时的人群和下班时的人群有哪些不一样。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上班的人群大都精神饱满,下班的人群脸上都流露出疲惫。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一年四季中人们饭后散步时的神态和动作有哪些不一样。在学校里,语文课和数学课的课间活动,同学们也有不一样的表现。语文课后,学霸的超级演讲和数学课后学霸的奋笔疾书,“话唠”的模仿秀也不尽相同,调皮鬼的动作、神态都会因为上课教师的不同而表现不同。
比如,班里有一个擅长玩魔方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个学生上台表演转魔方,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表演者的连贯动作,用最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达。学生在课堂进行语言实践,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没有这样的微写作训练,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就很难突出细节描写。
1.微仿写
微仿写,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仿名家名作的写法。统编教材的选文,具有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进行仿写教学。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要将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或内容分析课,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内容,还要进一步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学生习得方法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微仿写,既可以在课中进行词句段的仿写,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整篇课文的仿写。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美文,语言清新,句式简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非常适合学生仿写。比如,课文的第一段:“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是开篇,关于春天的“色变”之美。第一个句子是开篇点题的典范之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 ( )最美是( ) ”为开头,仿照作者运用视觉、色彩、叠词、动词的写法,写某个时候的景物之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微写作,有的学生继续写春天,比如,“春天最美是花园”,也有的学生换了季节,比如,“秋天最美是傍晚”,还有的学生写时令,比如,“中秋最美是月夜”,主题与内容保持一致,句子结构与原文类似,修辞手法运用恰当。课后,学生仿写了《花之歌》《森林之美》等作文,这样的微仿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其实,统编教材在许多经典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设计了微写作训练题。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是沈从文的《腊八粥》,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课后习题就有“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这些微仿写,都是对学生极好的语用训练方式。
2.微扩写
微扩写,是指让学生在课文中的“留白”处进行补白训练,或是让学生从学习课文的感想入手进行续写训练。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景物或情感,领悟写法,积累语言表达技巧,发挥想象,进行“补白”的微写作训练。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为例,在渔夫回来后,桑娜与渔夫“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和渔夫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没有详细描写两人的心理活动,这一处“留白”令人遐想。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补白”的微写作训练,让学生从两位主人公的角度,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困境,察觉人物的特点,理解小说情节的走向,把两人沉默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通过这样的微扩写,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是否到位。
此外,古诗词中的留白也值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微扩写训练。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一诗,在学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看到那伸出墙头的红杏时,会想到墙内是一番怎样姹紫嫣红的春色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写一段“满园春色”的文字,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微扩写训练中,教师灵活地运用了统编教材中的课内资源,通过课文中能激发学生想象的“留白”空间,巧妙地将扩写与阅读理解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3.微创写
微创写,是以教材为载体,从教材的内容特点出发,创造性地设计与之相关的写作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安排了“词句段运用”,旨在提高学生对词句在语境中的理解力、对句段特点的体悟能力以及创造性造句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微创写”训练。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要求是“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并说说排比句的好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排比句的特点、判断方法和作用进行讲解,还组织了针对排比句的微创写训练。教师根据排比句中常用到的几种场景,创设了三种微创写情境。
微创写情境一:用排比句写景。教师先让学生欣赏漓江的图片,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中描写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的经典排比句,再让学生运用排比句式夸一夸桂林的山。
微创写情境二:用排比句写人。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场景,然后给出写父亲的排比句“父亲的背影,让我感受到坚韧;父亲的双手,让我摸到了艰辛;父亲的目光,让我沐浴着温暖”,再让学生仿照这个排比句,写一写自己父母。
微创写情境三:用排比句抒情、说理。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庆祝典礼上朗诵自己创作的歌颂祖国的诗歌,诗歌中用上排比句,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如:我爱您,祖国!我爱您璀璨的历史,我爱您奔腾的江河,我爱您肥沃的土地。
总之,“微写作”大大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统编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微写作练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进行练习,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