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出台以后,对学生写作方面有了更加具体化的要求。学生作文是表达学生真实情感的文章,是学生心灵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我曾有幸参加“新课程标准下首届中小学写作教学高端论坛”,与许多专家、教授、知名作家、语文名师面对面,聆听他们的思想观点,感知他们的真知灼见,特别是他们结合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重点问题的探讨,值得和大家分享,与大家共勉。
作文无论是角度的创新,还是写作技巧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学生要有好的语言来充实文章的架构。好的语言从哪里来?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报告《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语言经验是建构语言的前提。
学生从哪里学习语言?学生可以从课文中学习语言,构建语言系统。新课标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没有对语言的积累,学生的语言系统是有问题的,作文中那么多错别字,那么多不流利的句子,那么多不合逻辑的表达,归根结底是语言积累不够。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更多地关注概念性的方法、知识性的问题,而学生缺少的却是语言积累。特别是在低年级的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句子,可能比解读文本更有价值。吴忠豪教授说:“少教一些概念,把目光盯在遣词造句上,可能对孩子的写作更有帮助。”他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小学生语言输入就是要读熟课文。用课文的语言发展、丰富、规范小学生的语言,重视课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非常有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课文结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的教学,不注重语言积累方面的教学。听完吴忠豪教授的报告,我觉得应当调整教学思路,重视语言积累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建构语言,作为写作教学的前提。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的周蕾博士,在报告中讲了两个困惑:一是大学生作文中美丽的假话和华丽的废话;二是小学生作文中错误的真话。这两个困惑是有深意的,可以说一个是因一个是果!大学生的作文是果,小学生的作文是因。正是因为学生从小被扼杀了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才使得他们长大后写的作文充斥着程式化的假、大、空!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具体的情境任务,展开富有真情实感的教学。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将作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中时,他们可以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去视、听、闻、触,获得最为具体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和知识。2.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作为富有真情实感的独立个体,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进行写作,写出饱含情感、质量较高的作文。3.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因境生情,调动写作积极性,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会,“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练习。学生写的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真话、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真人、真事。
谈写作,首先要让学生写起来。可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往往把太多的功夫花在“作”上,就是教他们如何写,如何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写。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太在意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太在意作文的构思与表达,忽略了作文的起点:让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把生活的内容变成写作的素材。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才是最关键的。因此,作文教学的起点,首先是教学生“写什么”。北京教育学院语文特级教师管然荣老师说:多读多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地解决写作的问题,但肯定不能解决写作的全部问题,在写作上还是有些方法要教的。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我们都知道,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是很难的事儿,难就难在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所以也就没有真人真事可写,也就没有真情可抒了。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大胆地调整教材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目的是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将“教材作为例子”,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
1.仿写作思路。比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思路,以《走遍天下 为侣》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走遍天下象棋为侣》《走遍天下画夹为侣》《走遍天下照相机为侣》,等等。
2.仿选材。比如,在写“父母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时,有的学生觉得父母做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没啥可写的;有的学生写的不是“自己生病父母照顾自己”,就是“下雨天父母为自己打伞”之类的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对父母的爱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仿表达方法。比如,《秋天的雨》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充满了色彩感、画面感,弥漫着丰收的欢乐。这篇文章无论是写作方法、文章结构还是句式特点,都值得学生好好学习,用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再好不过了。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艰巨而又漫长,教师的责任重大。在“新课程标准下首届中小学写作教学高端论坛”上的所学所得,将指引我在作文教学之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