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

2024-12-31 00:00:00苏萍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中华读书

跨学科阅读教学是未来教学的趋势,是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也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新课标要求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本,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来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叙述了十二岁的周恩来耳闻目睹洋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欺行霸市的情景,深深地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屈辱,从而立下远大的救国之志。这是一篇典型的革命文化作品,因历史久远,学生无法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阅读和影视、历史、习作等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人物情感的影响,深刻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本文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为例,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

一、跨媒介阅读,感受人物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跨媒介阅读,不仅可以感受人物思想感情,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基于此,教师以新课标为导向,将影视等跨媒介阅读与课堂内容相融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理解文本。

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大鸾——周恩来童年读书的故事》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了周恩来的生平,获得更多关于周恩来小时候的信息和细节——小时候,周恩来自强独立,好学勤奋,练习书法,学习古诗词;家庭的变故,国家的危亡,让他从小就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在新思想的启蒙下,他立志为兴国而读书。跨媒介阅读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周恩来的思想和感情,这种情感共鸣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投入,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针对本文的学习难点,比如,学生无法理解中国的土地上怎么会有“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从文中可以找到这个地方和别处不大一样:首先,这个地方“不能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其次,这个地方“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街道上热闹非凡”,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个地方“有理无处说,连巡警局都帮洋人说话”。这是少年周恩来的困惑,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跟随周恩来的视角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中华不振”带来的社会混乱、国家危亡,在这样的时代,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很艰难,每一个“小家”的维持都十分不易。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人物思想和感情,拓展了思维空间。

二、结合历史,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中华文化既包括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优秀的革命文化。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党史纪念馆,了解一百多年前的社会历史,制作手抄报,绘制思维导图,深入理解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提示,自由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用自己的话把文本中的几件事说清楚。通过阅读、交流,学生很快发现,文本中一共描写了三件事,涉及的人物很多,怎么把事情说清楚呢?学生发现抓住主要人物——周恩来,就能把事情说得简洁、清楚。由于在课前了解了文本的写作背景,学生发现这三件事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三件事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1910年,12岁的周恩来初到奉天,伯父就告诫他“中华不振”;接着,周恩来目睹中国妇女无处申冤,亲身感受到“中华不振”;最后,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带领学生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教学中,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扮演魏校长,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小演员“周恩来”紧握拳头,双眉紧锁,将自己在奉天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用表演诠释自己的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随文练笔,思维与表达共生

在教材中,编者安排了一幅背景图,展示了周恩来写的一首诗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在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充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力图“破壁而飞”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全诗感情强烈,气势豪迈。在这种图文融合的情境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周恩来的凌云壮志和革命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么回答,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指导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学生纷纷拿起笔,表达各自的观点。有的学生说自己也要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用知识改变个人的命运;有的学生说长大了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有的学生说要建设美丽的新农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与表达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跨学科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解读文本,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为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跨学科中华读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