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单元“习作提示”教学运用

2024-12-31 00:00:00王伟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习作目标内容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习作教学,体现在习作单元的创新编排上,即按照习作任务、习作提示、习作要求进行编排。这种编排体系强调习作教学的目标意识、过程意识和评价意识,体现的正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中的习作提示能够起到桥梁作用,具体呈现了单元习作任务,还具体阐释了习作要求,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提示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

一、解读习作提示,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作为一个单独板块,只有一页纸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没有分具体的条目进行表述,因而值得教师认真解读。

1.解读习作提示,明确指导方向

习作提示作为习作板块中的指导性内容,既有传统的范文、片段、词句等形式呈现的,又有图形、表格、场景等形式呈现的,提示的是涉及本次习作的习作习惯、习作方法、习作思路等方面的内容。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梳理三年级阅读单元的习作板块,可以发现习作提示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的七个单元习作中,第三、六单元是词语和句子方面的内容,第一、二、七单元是范文片段,第四、八单元是画面、图片等;三年级下册的六个单元习作中,第六单元是词语,第一单元是范文,第四、七单元是图表,第二、八单元是图片。这些内容都包含着习作指导的方向。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是《那次玩得真高兴》,习作提示呈现的是掰手腕、游动物园、钓鱼、坐过山车等图片。围绕这四幅图片及相关文字表述,教师从中可以找出具体的指导方向。

2.依据习作提示设计习作目标

解读习作提示是为了有效地设计习作教学目标,使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一过程中,从习作指导的角度看,教师依据习作提示确定习作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习作过程看,学生根据目标,能够明确本次习作的重点与奋斗目标;从评价的过程看,教师依据目标逆向设计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对照评价标准评价自己的习作。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是《这儿真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指向阅读的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指向表达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习作板块的习作提示呈现了三句不同形式的关键语句:“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设计习作目标:一是观察发现身边的景色,二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出景色的美。

二、认识习作提示,设计学习任务

教师在习作活动中仅仅引导学生解读习作提示还不够,还需要认识习作提示在进入习作表达时具有对接转化的作用。

1.从习作提示中找到学生习作的起点

教师从习作提示中解读出习作习惯、习作方法、习作思路方面的要求,只是为了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进一步研读习作提示,就会发现在诸多习作提示中还包含着唤醒学生已有习作经验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起点,切实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与素养。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猜猜他是谁》,这是整个小学阶段的第一篇习作,习作提示是以范文片段的形式呈现的四组写人的内容,从同学的头发、爱笑、乐于帮助人和喜欢踢球、运动等比较特别的地方进行提示,其中就承载着写人方面的习作知识,即从人物的外貌、性格、为人和爱好等多个方面来写,以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清楚人物的特点。习作提示中对写人物的要求,会唤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人物身上的特点,注意这些特点的具体表现。

2.从习作提示中找到任务转化点

习作提示尽管在表述上看上去是零散的,实际上包含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勤于表达等习作习惯,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表达方法,还有具体完成本次习作的思路。因此,教师在解读习作提示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其具有转化为有层级习作任务的作用。教师梳理三年级习作提示可以发现,在习作提示中,相关的习作任务是从铺垫性任务起步,到目标性任务,再到发展性任务,体现出不断提升的特点。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是“续写故事”,与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预测方法的学习联系紧密。习作提示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的:有三幅画面配有文字说明,同学们都与家人一起过生日,李晓明快过生日了可爸爸在外地工作,同学们商量着……还有一幅图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习作提示转化为多个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读图并找出规律,看出图中的环境(教室里),读出文字表达的重点(过生日),预测第四张图的内容是什么并说出预测的依据;第二个任务是按照图画的顺序梳理内容,即每张图中的人物与神态、事件与细节,预测第四张图上出现的人物与神态、事件与细节;第三个任务是联结生活完成续写任务,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故事。

三、根据习作提示,开展习作指导

习作提示是教师开展习作指导的抓手,根据习作提示开展的习作指导包括如何选择材料、如何组织材料进行表达、如何修改初稿。

1.以直观性凸显习作任务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需要将习作提示中包含的习作知识与习作能力进行转化,以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有针对性指导的效果。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提示给出的是一组关键词和举例式的泡泡提示语。教师在指导时需要关注两个学习任务:一是读读词语,对习作提示提供的9个关键词进行归类,填入“身边有特点的人物表”,当然学生可以补充自己发现的身边有特点的其他人,分别写入表格中;二是根据泡泡提示语,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一个人物,确定匹配的关键词语,说说与人物相关的一件事,再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

2.以过程性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有了习作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习作表达中,注意单元习作要求。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我有一个想法》,习作提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体现的就是对写作过程的指导:一是合作学习,交流想法,即确定共同发现的一种现象,用身边的事例说明这一现象,再表达出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想法;二是试着写出自己的想法,完成习作初稿,主要是先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一种现象写清楚,再把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想法写清楚;在习作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评价是否写清楚了现象与想法。

综上所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习作提示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中找到完成习作需要的习作习惯、习作方法、习作思路等,顺利完成单元习作,达成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习作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我们的目标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