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左权民歌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继承与发展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剖析左权民间音乐发展状况,对其在网络上的传播途径、内容及反馈展开研究,着重探讨山西左权民歌的网络传播策略,以期促进左权民歌的发展。
关键词:山西;左权民歌;网络传播
注:本文系2023年度山西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调查研究专项课题“‘左权民歌汇’文化品牌融媒全案营销模式调查研究”(SXSKWC2023008)研究成果。
近几年,伴随着左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当地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新媒体的持续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左权民歌音乐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大众的精神需要,还能推动左权民间文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山西左权民歌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文化底蕴深厚,是颇负盛名的“歌舞之乡”。左权民歌是其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委婉柔和的风格、新颖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意而闻名。从史料上看,左权民歌早在宋、元时代就已广为传播,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都在吟唱。左权民歌的类型较为完整,大致可划分为大腔、小调、杂曲三大类,有着各自不同的歌唱特征与表达方式。
大腔以雄浑、豪放、豪放为主要特征,多用于表现战争、英雄、爱情等宏大题材;小调更多地是用一种柔美的旋律来表达对爱情的感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杂曲则把大腔与小调结合起来,使其在表达技巧上富有更多变化。左权民歌以男子合唱为主,也有男子独唱、女子合唱等多种形式。
左权民歌既是乡土音乐,又是晋中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人们的生活、思想、感情,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左权民歌的继承与发展,期待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二、左权民歌的发展现状
左权民歌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左权县的民间艺人就已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搜集与整理。历时半个多世纪,仅“开花调”就收集了百首以上,代表作有《桃花红,杏花白》《会哥哥》《格旦亲》《想亲哥》《土地还家》等。这些作品都是左权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80年代,左权民歌曾一度衰微,发展也不平衡,但在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它逐渐重现原来的繁盛发展风貌,并不断有新的传人涌现出来,为保存与继承民间音乐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左权民歌“开花调”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8年9月开始,左权县便将地方民间艺术——民歌、小花戏纳入该县义务教育课程,制定完整的教学大纲,培训骨干教师,编印校本教材,成为我国地方文艺进课堂的先例。2015年,左权县在203个行政村实施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通过该项目,在全县收集左权民歌和小花戏曲目300余首。
近年来,左权民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将左权民歌推向了国际大舞台。2021年“左权民歌汇”,以“挖掘太行红色基因、弘扬山西精神谱系”为主线,以“礼赞百年华诞、歌颂人民江山”为主题,坚持“文化为引领,赛事为牵引,转型为动力,发展为支撑”,开展了一系列的文艺活动。2023年“春暖辽州”元宵节文艺晚会中,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打酸枣》《对花》表演精彩纷呈。不同年龄的观众,上至坐着轮椅的八十岁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孩子,都享受到了左权民歌带来的艺术熏陶。
三、左权民歌网络传播的意义
(一)传播民歌文化,提高文化认知
左权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记载的历史事件,赞美的历史人物,传达的文化理念等,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左权民歌的流传,既能让人们回到过去,唤起人们对红色的回忆,弘扬革命传统,又能让人们在歌曲中进行一番“云旅游”,感受当地的壮丽景色和风土人情。左权民歌的内容丰富,从描写婚姻生活的《旦哥相亲》到描写左权民俗风情的《左权是个好地方》,再到歌颂抗日英雄的《左权将军》《朱总司令在太行》,都是对当地风情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与当地人民的精神血脉息息相关。传唱不同风格的左权民歌,能让不同的观众获得各自所需的养分,进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增强人文意识。
(二)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左权民歌是山西民间一种古老的文艺形式,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左权民歌叙述的是山西的历史、地理、民族及社会环境,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文化印记,是对其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左权民歌以其特有的唱词、旋律及表现方式,传达着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情的思索、对乡土的眷恋。它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以歌唱、舞蹈等形式进行表演,曲调独特动听,歌词富有情感和哲理,舞蹈动作优美生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
左权民歌还具有一定的德育作用与价值导向作用。透过左权民歌,观众能获得思想上的教育,提升伦理意识,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左权民歌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出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视,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总之,左权民歌是一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深刻社会价值的民间音乐。它既是山西地域独特的人文景观,又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对于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延续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各地的民间音乐,并不只是一种旋律形式的结合和音调的变化,而是具有地方特征的表现,凸显出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产生的民族风情,并对地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左权民歌为太行地区的旅游业注入了活力,“民歌文化”是当地的三大名片之一,推动左权县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左权民歌汇”的成功举办,推广了左权县的民俗文化,带动了地方特色商品的销售。民间手工制品,如剪纸、布老虎、香包、挂件等,搭载“左权民歌汇”的顺风车,从太行远销世界各地,为左权带来了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了左权人的生活质量。
四、左权民歌的网络传播
(一)网络传播方式
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以口头形式流传下来,通过人们的模仿、学习和再创造来进行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信息内容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人们的信息获取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共享给其他人。
网易云、酷狗、酷我音乐的应用同样非常方便,这些音乐应用程序能够按照用户喜欢的歌曲列表向用户推荐相似的音乐,还能在音乐社群中进行分享和共享,满足各类群体对音乐的多样化要求。AI的发展也使音乐和大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比如,通过智能音箱天猫精灵IN糖,用户只需要语音说出歌名,如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音乐就会立即播放出来。这样的设置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短视频平台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抖音的日活跃用户量已经超过十亿人次。平台上丰富的内容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方便很多人浏览、转发。
(二)网络背景下左权民歌传承与发展策略
1.左权民歌收集与保护
网络是挖掘和保存左权民间音乐资源的有效途径。首先,利用网络技术,对左权民间音乐进行综合整理,收集各类民间音乐素材,如歌词、乐谱、音频、录像等。同时,也为广大学者、科研人员及学术研究人员建立方便快捷的研究平台。其次,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左权民间音乐资料的智能分类与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规律与联系,为民间音乐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利用网络科技对左权民歌进行数字化的保护,以保证其长久的延续与发展。同时,利用网络科技,借助网络媒介进一步拓展左权民歌的流传空间。通过对左权民歌进行大数据分析,并结合用户群的个性化推荐,提升其曝光度与影响力。同时,网络科技也可以让民间歌曲的创作者和表演者更加直接地了解大众对音乐的喜好,便于他们创造出更好的流行音乐。由此可见,网络科技对左权民间音乐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发展是很有价值的。全面的数据库建设、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信息传播途径的拓展,均是左权民歌继承和发展的重要策略。在运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歌曲著作权的保护,以保证科技的合法合理使用,保持民族音乐的原生态与传统。
2.左权民歌传播与推广
网络科技可以增强民间音乐的传播能力。首先,通过大数据对用户的喜好进行研究,掌握其特征,实现受众的准确定位。通过对歌迷的喜好、地域等方面的分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将适合他们喜好的音乐作品推荐给他们。其次,将社交平台与网络音乐平台相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市场推广与歌迷运营。通过对社交平台上的交互与评论的研究,掌握其对营销活动的反馈与要求,从而对营销战略与营销方式进行优化。最后,构建与歌迷的交互机制,培育一批忠诚的观众,并以此为基础,以创作内容为载体,提升左权民歌的影响力。运用网络科技,进行市场调查,以掌握民歌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市场战略提供参考。根据有关资料,找出市场上的需求差距,找到促销的突破点与创新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推广战略。通过对左权民歌的精准定位、个性化推送、社会化媒体互动及营销分析,提升其曝光度与影响力。在推进中,应把握好数字技术与原生态音乐的关系,注重对歌曲的传统与文化内涵的维护。
3.左权民歌创新传承的路径
首先,利用网络技术,对左权民间音乐进行数字加工与储存,构建综合数据库,并对其进行集成与整理,为今后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数据支撑。其次,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对左权民歌进行深入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海量民间音乐素材的识别与相关研究,挖掘民间音乐创作的规律、传承特征及其与其他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创造性的传承。利用网络科技推动左权民歌的创造性表现,丰富它的诠释途径。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民族音乐氛围,使听者能够更好地体会民族音乐的韵味。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对民间音乐作品的评价与偏好进行研究,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与演唱提供引导与回馈,进而提高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表达能力。最后,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左权民歌的传播和发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利用网络科技,为左权民歌的传承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借助音乐平台、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让更多的人了解左权民歌,提升其影响力与知名度。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对用户的音乐喜好进行挖掘,为其推送适合的歌曲,提升用户的宣传参与度和忠诚度。
五、结语
山西晋中左权,被誉为“中国民歌之城”。它的民歌、小花戏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国北部汉族民歌的瑰宝。与山西河曲等地方民歌比较,左权民歌旋律优美,格调婉转,富有诗情,歌词富有叙述性,是近年各种文艺形式中最常被改编、演唱的一种地方民歌。左权民歌在网上流传,是对传统继承形式的革新,不仅充实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能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本文对左权民歌在网络的传播进行研究,以期引发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左权民歌的流传途径,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让左权民歌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杜昱星.山西民歌的创作特点探析:以左权民歌开花调为例[J].大观(论坛),2020(5):36-37.
[2]郝烨萌.大数据背景下山西左权民歌传承和发展研究[J].科幻画报,2023(3):279-280.
[3]刘小云.我与左权民歌的情缘[J].映像,2023(4):78-84.
[4]赵悦,刘羽.桃红杏白杨柳青:访左权民歌传承人刘改鱼[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1):37-42.
[5]要俊杰.浅谈山西左权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艺术特征[J].山西青年,2019(1):159.
[6]范一笑.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艺术特色探析[J].大观(论坛),2023(9):54-56.
[7]魏勇,郝烨萌,魏芹.左权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J].名家名作,2022(23):119-121.
[8]赵文芳.浅谈左权小花戏开花调生存与发展的路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6):84-85.
[9]杜云翔.浅析新媒体在传统民歌传承发展中的作用:以左权民歌为例[J].明日风尚,2022(11):13-16.
[10]王诗蒲,杨博华.山西左权抗战音乐文化特征分析[J].名家名作,2022(9):49-51.
作者单位:
殷旭倩,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李琳,山西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