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曲艺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4-12-31 00:00:00熊桂平吴振泽邱宝梁
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 要:信阳曲艺作为地方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保护地方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各种文娱形式的迅猛发展,传统戏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曲艺生存环境严峻。因此,保护与抢救地方曲艺的紧迫性已不容忽视。梳理信阳地方曲艺的传承挑战与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发展建议,以期推动信阳曲艺的传承与发展,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关键词:信阳曲艺;发展;传承

注:本文系2023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信阳地方曲艺传承与发展研究”(2023WX055)研究成果。

一、信阳曲艺研究概述

(一)信阳曲艺研究背景及意义

信阳地区是中华民族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信阳地区的戏曲活动也开展得较早。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早在春秋时期,楚国的丞相孙叔敖去世后,他的家乡期思地区的人民对他怀有深深的怀念之情。当时的宫廷艺人优孟身穿类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为孙叔敖的后代讨得封地。这一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到了元明时期,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明代万历年间,信阳地区的多个地方都兴建了古戏楼。这充分说明了当时戏曲活动的繁荣与发达。清代,戏曲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各种剧种纷纷涌现。随着京剧、豫剧、汉剧等外来剧种流入信阳地区,它们与当地剧种相互融合,极大地推动了豫南地方剧种的发展与提升。如花鼓戏、嗨子戏等,在保留本剧种特色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艺术成就,发展得更为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信阳地区流行的各剧种,都得到空前发展,除京、豫等大剧种呈现出崭新局面之外,具有豫南独特风格的曲剧、推剧、民间杂戏、渔鼓戏、皮影戏、花篮戏等地方剧种,也以明快活泼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欢迎。

20世纪80年代,随着各类文娱形式的迅猛发展和外来艺术的大量涌入,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戏曲那种慢节奏、重内涵的表演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传统戏曲在文化艺术圈的地位急剧下降,一些珍稀剧种更是岌岌可危,面临消亡的威胁或已经消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全国性的戏曲调查与抢救工作,编撰了《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著作,可以说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对于各个剧种的发展重视程度仍显不足,导致戏曲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抢救与发展的研究仍显薄弱。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深入研究和抢救信阳地方戏,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信阳主要曲艺简介

(一)豫南花鼓戏

豫南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支,也称“花鼓灯”“小鼓子”“麻邑哈”等,是流行于豫南和鄂北接壤的大别山广大地区的一种地方剧种,主要形成于信阳市光山县,因而又称光山花鼓戏。花鼓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罗山皮影戏

罗山皮影戏作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罗山皮影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利用动物皮革制作人物、道具等,通过光影的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罗山皮影戏的演出剧目文学价值较高,是豫南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源。其唱词既有文学语言,又有农谚、俚语等,因此也是豫南民间重要的口头文学资源。

(三)新县地灯戏

新县地灯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源自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又称“地摊戏”,是一种载歌载舞的“二人转”式的民间小戏。

(四)淮滨嗨子戏

嗨子戏,也被称为“咳子戏”“嘿子戏”等,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广泛流传。其得名源于其表演特色:演员在表演时常用“嗨”或“咳”字来起调行腔,而在唱段的字句中间,也常会使用“嗨”字来甩腔。其独特的唱腔方式深受观众喜爱。

(五)固始灶戏

灶戏,俗称“锅台戏”,又名“丁香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源自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戏曲元素而著称。

(六)商城花篮戏

花篮戏因道具服装简单,一个篮子就可盛全部行头而得名,是信阳农村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戏曲。它脱胎于花鼓灯班,又称“花鼓灯”“灯扭子戏”。由于它画地为“台”,人们又叫它“地扑笼子”。

三、信阳曲艺传承挑战与发展问题

(一)传承挑战

无论从发源地还是发展历程来看,信阳地方曲艺都是河南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日新月异,信阳曲艺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信阳曲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传承人队伍青黄不接、曲艺受众数量减少以及社会传播机制不畅等。

1.传承基础较为薄弱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时代变迁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信阳地方曲艺的传承面临很大的压力。传承人年龄普遍较大,如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坠子”的代表性传承人,平桥区肖店乡赵庄村村民吴和平已年过60岁,仍坚守阵地。传承后继力量不足,这也限制了信阳地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2.曲艺理论研究和作品创作能力薄弱

无论是专业的曲艺院团还是曲艺理论和创作,都存在着明显的空白。许多优秀的曲艺演员因缺乏优秀的剧本和创作资源,而深感束缚,长期陷入创作的焦虑。当前高素质的曲艺创演人才稀缺,曲艺艺人的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导致新一代的传承力量严重不足,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3.人才培养无院校

信阳地区在曲种的专业人才培养上,长期依赖传统的“师徒相传,口口相授”的教学模式。且信阳地区在曲艺教育方面缺乏高等教育资源的支撑,没有合适的曲艺教材,这导致培养出的曲艺人才往往局限于技艺的传承。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既会创作、会思考,又能将历史、哲理和诗意融入创作的复合型曲艺人才。

4.缺乏地方政策扶持

政策的支持在信阳地方曲艺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信阳地方曲艺的扶持力度,以提升其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

(二)发展问题

1.传承断代问题

在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逐渐减弱,这导致曲艺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曲艺剧种由于缺乏足够的传承人和受众支持,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2.人才匮乏问题

信阳地区面临着优秀曲艺传承人和演员匮乏的困境。这不仅影响了曲艺的深入发展,更导致一些珍贵的曲艺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年轻一代对曲艺传承的兴趣普遍不高,他们往往被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所吸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相对有限。这导致曲艺的传承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3.剧目更新不足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和提升。传统的曲艺剧目虽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但可能无法完全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品位和观赏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阳曲艺要想持续吸引观众,保持其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不断地更新剧目,与时俱进。

4.市场萎缩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曲艺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曲艺人才的流失问题愈发严重。由于演出机会减少,收入不稳定,许多优秀的曲艺演员不得不转行或放弃表演,这导致曲艺行业的人才储备日益匮乏。

5.保护政策不足问题

尽管当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信阳曲艺的关注和投入仍然有限。目前,针对信阳曲艺的保护政策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曲艺传承人在开展工作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四、信阳曲艺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信阳曲艺,作为地方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推动信阳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保护地方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曲艺档案建设与保护

首先,建立完善的曲艺档案系统。从历史渊源、流派风格,到表演形式、曲目作品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和整理。其次,对传统曲艺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录音、录像等手段,将传统的曲艺资料转化为电子档案,不仅方便存储和查询,还能够通过网络等进行现代化传播。最后,除了加强对曲艺档案的保护和管理之外,还应注重曲艺档案的利用和传承。鼓励曲艺传承人和研究者利用这些档案进行创作和研究,推动信阳曲艺的创新发展。

(二)强化传承人与团队建设

需要重视曲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曲艺传承人是信阳曲艺得以延续和发扬的关键所在,他们拥有丰富的艺术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传承人认定和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开展曲艺传承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推动信阳曲艺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推动曲艺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对于信阳曲艺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重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鼓励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新,并拓展表演形式,开发多元化的曲艺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同时,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纪念品,如曲艺人物玩偶、曲艺服饰等。这样不仅可以为曲艺传承人带来经济收益,还可以将其作为信阳文化的传播载体,提升信阳曲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

利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信阳曲艺的社会认知度。如通过微博、抖音等,发布曲艺资讯、教学视频等,与粉丝互动,增强曲艺的社交影响力。组织举办曲艺演出、比赛、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参与。同时,邀请知名曲艺家、学者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升观众对曲艺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此外,举办展览活动,展示信阳曲艺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道具服饰等,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曲艺文化。还可加强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将信阳曲艺纳入旅游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离开时带走一份对信阳曲艺的美好记忆。

(五)建立政策扶持与资金保障机制

制定专门的政策保障信阳曲艺传承与发展,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以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和机构投身于曲艺事业。设立曲艺发展专项资金是推动信阳曲艺创作、演出、研究等活动开展的关键举措。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信阳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是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于曲艺事业。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不断提高,信阳曲艺表演面临的市场要求也更高。除了传统的演出市场外,如今曲艺表演还可以在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介上进行传播。这为信阳曲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信阳曲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曲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曲艺的创新、市场开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曲艺团体、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信阳曲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吕洋洋.豫南光山花鼓戏的传统艺术风貌探微[J].中国戏剧,2022(4):85-86.

[2]陈楠.河南曲艺传承问题与对策:基于生态链的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00-104.

[3]刘红侠.豫南皮影戏传承发展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9(2):21-22.

[4]陈新宇.豫南花鼓戏声腔源流考[J].中国音乐学,2018(4):46-51.

[5]郭德华.论豫南花鼓戏的乡土性特征[J].黄河之声,2015(7):115.

[6]韩冰.信阳地灯音乐演变轨迹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97-100.

[7]信阳地区文化局.信阳地区戏曲全志[M].信阳:信阳地区文化局,1988.

作者单位: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5:56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