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子管风琴进入我国后,通过老一辈教育先驱的不断努力,迅速发展壮大,全国各地的音乐专业院校设立了相关专业课程。作为电子键盘乐器,其演奏手法与传统键盘乐器(钢琴、手风琴等)极为相似,因此在早期的电子管风琴教学中,教师大多由传统键盘专业教师等兼任,同时沿用传统键盘乐器的演奏技法进行教学。通过对电子管风琴乐器及音色特征的介绍,以期促进电子管风琴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乐器特点;音色
注: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院级学术科研项目“电子管风琴课程教学研究”(CYXS2022064)研究成果。
一、电子管风琴乐器沿革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概要
(一)电子管风琴乐器沿革及名称设置
电子管风琴来源于传统管风琴,因此其形态与传统管风琴极为相似,又因其结合了电子元件,所以取名为电子管风琴,国内早期将其称为双排键电子琴。
1934年美国人劳伦斯·哈蒙德发明了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取名哈蒙德风琴,并申请了专利。此乐器后来被大量运用在爵士乐演奏当中,以哈蒙德B-3型号最为经典,常被美国著名的爵士风琴大师吉米·史密斯用来演奏。
1950年,日本雅马哈公司购买了哈蒙德风琴的专利。随着日本科技的不断发展,1959年日本雅马哈公司成功地研制出第一台晶体管电子管风琴,取名Electone。因其音色丰富逼真,价格低廉,许多日本家庭选择电子管风琴作为孩子学习音乐的乐器。此外,在教育方面,雅马哈公司聘请了几位来自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作曲专业老师。他们通过对乐器的了解与研究,编写了大量电子管风琴的普及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以及各类音乐大学都相继设立了电子管风琴的专业课程。通过社会各界对电子管风琴的推广与传播,其在日本得到了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5年,我国吟飞乐器公司成功地研发出第一台国产电子管风琴,开启了国内电子管风琴发展的新篇章。当前我国主流的电子管风琴品牌为吟飞电子管风琴与雅马哈电子管风琴。
电子管风琴的英文名为Electronic Organ,直译为电子风琴而非电子管风琴。其名称中的“管”字其实来源于管风琴的英文名,即Pipe Organ,为了与其他风琴(剧院风琴、爵士风琴等)作区分,也称之为传统管风琴。在传统管风琴的发声过程中,键盘通过电力系统来控制音管活塞的开闭,气流在通过音管的同时发出声音,而电子管风琴是直接通过键盘的活动,控制电子元件的接触和断离,触发采样音源而进行发声。传统管风琴所发出的音色是真实的金属管或木制管的声音,而电子管风琴的音色来源于模拟及采样的音源,发出的声音完全是其他乐器的音色,例如,录制了钢琴的声音就会发出钢琴的音色,录制了手风琴的声音就会发出手风琴的音色等等。因此,电子管风琴的发声方式与传统管风琴通过音管来发声的方式没有过多的联系。电子管风琴通过电子元件产生无限的变化,从而能够模拟出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乐器音色。2016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音乐院校电子管风琴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基于我国艺术学科乐器学术背景,确定了电子管风琴这一名称,弃用了此前的双排键电子琴等多种名称。
(二)电子管风琴在我国的发展概要
我国的电子管风琴教学要追溯到1985年,在日本雅马哈音乐振兴会和雅马哈乐器公司的帮助下,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以及天津音乐学院分别开设了电子管风琴教师培训课程。这吸引了全国各地键盘专业教师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到三所音乐学院进修学习,由此初步形成了中国第一批电子管风琴师资力量。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率先开办了电子管风琴本科专业教育。此后,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电子管风琴专业学生到全国各地的音乐学院,开设了电子管风琴专业的本科课程,使电子管风琴的科班教育以极快的速度在全国发展起来。全国开设电子管风琴专业的音乐院校及综合类大学越来越多,同时,在我国举办的电子管风琴专业比赛也越来越多,从院级比赛到市级比赛以及全国性的专业大赛,每年都能够吸引众多电子管风琴专业的学生与业余者关注并参与。可以说电子管风琴专业在我国有着非常可观的发展基础。
二、电子管风琴的音色、常用演奏方式及其
与其他键盘乐器的对比
我国的电子管风琴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习该专业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从现行专业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电子管风琴的教学内容以乐谱演奏为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当中发现,学生可以轻松演奏电子管风琴乐谱内容,但仅限于识谱,其实际的音乐表现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在识谱以外的音乐知识层面,学生了解得少之又少。要想解决此问题,就不得不关注电子管风琴的乐器属性、特点及其他相关的音乐知识。
(一)电子管风琴的乐器属性与特点
在传统乐器中,钢琴是利用键盘来控制琴槌击打琴弦,所发出的声音就是钢琴的音色,即通过琴弦的振动来发声;手风琴是通过风箱中的气流穿过簧片,同时按下键盘而产生声音,因此手风琴是通过簧片的振动发出独特的音色。以上两件传统乐器都没有电力系统的介入,而是依靠演奏者的肢体运动来控制乐器本身,利用乐器原有的音色来进行演奏。而传统管风琴是由键盘控制风管上活塞的开启与闭合,使气流通过风管,产生的声音就是传统管风琴的音色,其发声源为风管。传统管风琴在电力系统发明之前,其风管内的气流是人为控制的,就像人们平时扇扇子时会产生气流一样,而使用电力系统后,音管的气流完全通过电流来进行控制,就像电风扇一样,插电就可以开启电扇,从而产生气流。虽然传统管风琴需要接通电源,但其是将电能转化为风能来使用,实际上演奏者还是通过打开或闭合活塞来控制风在风管里的流通,因此它的发声源只是风管里的声音。电子管风琴所产生的声音全部是由电子芯片来完成,通过对不同乐器的声音进行采样与制作,从而模拟出品质极高的传统乐器音色,包括钢琴、手风琴及传统管风琴等。此外,因为有采样的功能,电子管风琴可以实现对各种声音的录制与编辑,如风雨声、人声及汽车鸣笛声等。这一特点与传统乐器有着明显区别,反而与计算机音乐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电子管风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是因为其还是需要演奏者通过肢体活动实时控制键盘来发声,这与传统键盘乐器(钢琴、手风琴、管风琴等)的操作手法相似。文章前面提到电子管风琴起源于传统管风琴,其最相似的部分在于两种乐器都拥有多层键盘的结构,以及改变音色的部位,其中传统管风琴为音栓(改变音管的音色组合),电子管风琴为音色按钮(改变乐器音色种类)。传统管风琴因为其体积庞大,由几百甚至上千根尺寸、口径不同的音管组成,所以普遍设置为两层、三层甚至四层手键盘和一层脚键盘。而电子管风琴普遍由双层手键盘以及一层脚键盘组成,只要满足双手各一层键盘以及脚下有一层键盘就可以对多声部乐曲进行诠释。
两件乐器虽然演奏方式相似,但音色切换与声音表现(发声源)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管风琴要切换音色,需要调节不同的音栓设置,目的在于控制各种尺寸音管的发音与静音,而每种尺寸的音管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在演奏时需要挑选乐曲所需要的不同尺寸音管的音色进行演奏。无论怎样变化,最终其发声源还是音管,发出的都是音管的音色。电子管风琴的发声源在电子芯片,它同样拥有音色切换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不只可以切换同一种乐器不同的音色效果,还可以直接切换乐器种类,模拟不同乐器发声,比如可以从钢琴音色瞬间切换到小提琴音色,还可以模拟多种乐器同时发音。正是有电子芯片的加持,电子管风琴可以演奏出迄今为止世界上大部分乐器的音色。
(二)电子管风琴独特的音色表现
前文提到,电子管风琴可以演奏任何不同的乐器音色,并且可以随时切换。除此之外它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键盘本身可以控制各音色变化的延续效果等,在演奏过程中具有丰富的音色表现。
以雅马哈公司生产的电子管风琴Electone STAGEA ELS-02C型为例,其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音乐院校或专业音乐舞台等领域。其收录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乐器音色及自然效果,无论是传统乐器音色如钢琴、小提琴、单簧管、圆号、二胡、古筝及定音鼓等,还是电声乐器音色如电吉他、电贝司、电子钢琴等,或是合成音色如Pad、Synth Lead等,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汽车鸣笛声、马蹄声、关门的声音等,都可以在电子管风琴强大的音色系统中找到并编辑、运用。
电子管风琴为应对各种音乐风格,通过音色的选择、混搭、编辑,最后进行乐曲整体的演奏。其音色的选择区域,分为实体按键和LCD触摸屏按键,如图1所示,共有八个音色通道,由不同的键盘控制。上键盘可以控制UPPER 1、UPPER 2、LEAD 1、LEAD 2共四个通道;下键盘可以控制LOWER 1、LOWER 2两个通道;脚键盘可以控制PEDAL 1、PEDAL 2两个通道。其中LEAD 1、PEDAL 1、PEDAL 2三个通道可以自由切换,由下键盘来控制,即在必要的时候,下键盘可以同时控制五个音色通道。这种设置完美地借鉴了传统管风琴的多键盘音色控制。
(三)电子管风琴的音色搭配——以交响乐与摇滚乐为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变化,电子管风琴的音色有着各种各样的搭配方式,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风格及题材多以年代进行划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音乐大致分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这两大音乐类型分别把交响乐和摇滚乐的不同音色组合移植到电子管风琴的音色中进行运用。
交响乐的音色配置是各类音乐风格中使用乐器种类最丰富、乐器数量最多的,其乐器配置包含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等)、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等)、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以及打击乐器(小军鼓、定音鼓、大镲、马林巴等),甚至竖琴、钢琴等乐器。在交响乐总谱中,每一行是一种或多种乐器,及其对应演奏的音符,其中各小节的纵向对位可以看到同时发音的不同音色,通过统一的速度结合节奏变化,按照小节横向进行演奏。对于电子管风琴来说,完成一首配置丰富的交响乐并非难事,在将交响乐总谱转化成电子管风琴乐谱的时候,需要把交响乐总谱的数行乐器的乐谱缩编成电子管风琴使用的三行乐谱,同时将交响乐总谱中所使用的乐器音色,按照主(副)旋律音色、和声音色、低音音色合理地分布在电子管风琴的上键盘、下键盘及脚键盘,按照乐谱小节的纵向对位和音色的横向发声时间来设定,并在演奏乐谱的同时切换预制的音色按钮,达到不同音色组合自由切换的目的。
电子管风琴音色的切换可以通过右脚踢踏板的右键来完成音色切换,也可以通过预先设置好的音色按钮自动切换音色。交响乐作品的音色切换常用踢键完成,而流行乐及摇滚乐作品因普遍有打击乐的音色贯穿始终,所以常用自动的音色切换。
在摇滚乐中,出现最多的乐器有电吉他、电贝司、合成器键盘以及爵士鼓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乐器就是爵士鼓,其可以看作摇滚乐队的灵魂。20世纪前后,音乐中的节奏要素越来越突出,不同的节奏组合产生了更为新潮的音乐风格。爵士鼓作为节奏乐器,不仅要稳定音乐作品的整体节奏,还要通过不同的节奏类型带领乐队进入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更为丰富的节奏概念,烘托乐曲的情感,并与其他乐器进行配合。古典音乐中虽然也有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但其使用的节奏类型相对统一,没有太多复杂的节奏变化。电子管风琴在演奏摇滚乐曲时,除了要在三层键盘分布电吉他音色、合成器音色和电贝司音色,爵士鼓的制作也尤为重要。这里提到的制作,是指爵士鼓部分在电子管风琴演奏的过程中,并非和其他乐器一样进行实时的键盘演奏,而是需要提前把爵士鼓的节奏融入乐曲的框架结构,形成独立的节奏系统。演奏时从中选择任意类型的爵士鼓音色进行组合,按照小节数的分布,分别将其设置在不同的小节之中,然后通过特定开关,加入爵士鼓的演奏内容。演奏者需要配合节奏来实时控制键盘完成其他乐器的演奏,从而更好地呈现整首作品。
(四)电子管风琴特有的触键方式及音色表现
电子管风琴在使用各种音色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每种音色的发声方式,并且利用电子管风琴独有的键盘触键方法来呈现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以ELS-02C为例,其三层键盘都拥有前触与后触的功能。通过对各种乐器音色的人耳听觉测试,可以将其分为短促的衰减音色与持续发音的延留音色。其中衰减音色包含钢琴、竖琴、扬琴、古典吉他等,而延留音色包含拉弦乐器、吹奏乐器以及风琴类乐器,如小提琴、单簧管、圆号、手风琴、传统管风琴等等。
衰减音色会用到电子管风琴的前触功能,通过控制触键的力度大小、速度快慢等方式来完成音符的强弱处理,在音符发音后不离开键盘,其音色的声音会逐渐衰减直到消失。此方式可以运用在钢琴、吉他等衰减音色中。而延留音色可以使用前触与后触的两个功能,其中前触功能与衰减音色的前触功能使用方式相同。对于后触功能,演奏者需要在音符发音后,手指不离开琴键,持续下压发力或持续收力,使音色在持续保留的同时,不断加大或缓慢减弱。此方式可以运用在单簧管、圆号等延留音色中。当然有的乐器音色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方法来形成衰减和延留两种音色。以弓弦乐器为例,用琴弓拉弦所发出的音就是延留音,而用手指拨弦发出的音就是衰减音。以上的衰减音与延留音的定位及分类只与人耳直观的听觉感受有关,并非物理层面的具体实验结论。
通过对电子管风琴的介绍与分析,可以了解到电子管风琴作为一个电子键盘乐器,并非直白地模仿其他的乐器音色,而是可以结合每种乐器的真实发音特点,使用电子管风琴的丰富触键方式与乐器功能,生动、完整地展现各种乐器、各类音乐。人们也可以通过对电子管风琴的学习来了解和研究不同的乐器音色,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风格,从而提高音乐的综合知识能力。
三、结语
对于电子管风琴乐器特点及音色的了解是电子管风琴课程的必要内容,也是学习电子管风琴的过程中应该最先了解的专业知识。
整个电子管风琴教育课程体系包含了电子管风琴演奏、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及电子管风琴编曲和作曲三大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乐器特点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涵盖了各类音色的演奏方法及乐器的表现效果,音乐创作者可以使用电子管风琴便捷且强大的音乐制作系统,完整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并通过自己的演奏,完成音乐表达。
电子管风琴既是乐器家族的新生代产物,又是传统乐器的延续,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雅马哈音乐振兴会.ELECTONE·ENCYCLOPE DIA[M].东京:雅马哈音乐振兴会出版社,1996.
[2]朱磊.中国双排键电子琴发展与前景展望[J].乐器,2002(8):76-79.
[3]谢及.电子管风琴脚贝斯键盘演奏技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91-94.
[4]庞渤.连音奏法与非连音奏法在电子管风琴演奏中的运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3):11-13.
[5]王永刚.日本雅马哈双排键电子琴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4(3):50-52.
[6]曾立毅.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与声学乐器音色的模拟[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3):93-96.
[7]谢及.双排键电子琴与钢琴的演奏特点比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2):87-89.
[8]石金兰.双排键电子琴的历史由来及音乐发展趋势初探[J].艺术研究,2005(1):12-13.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