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州市坚持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为总抓手,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积极构建林长责任机制、巡查监管机制、益林惠民机制三项机制,持续推进林长制落实落地、走深走实,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林长制区域示范标杆,建设由青山、绿水、山林和湿地等元素构成的全域美丽生态,实现美丽蝶变。在2023年度浙江省自然资源集约利用考核结果通报中,湖州市获评优秀单位,长兴县和安吉县上榜优秀县(市、区)名单。在林长制专项评价中,湖州市获评优秀单位。
全面建立“林长责任机制”
林长制,核心是责任制,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一是“林长更新”全覆盖。在前期林长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林长责任清单。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市总林长,并召开会议部署林长制工作。全市共设有1315位林长、264位林区警长。为全面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市总林长联合签发了第1号总林长令,要求各级林长积极开展巡林巡查,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市林长办印发了2023年全市林长制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林长制落地。二是“网格管理”全覆盖。依托“四级林长(警长)+网格护林员(森林防灭火队员)”工作体系,充分整合林业队伍力量,构建网格化的林业管护体系。强化护林员责任落实,科学划分管护责任片区,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护林员为依托,积极推进护林员改革,完善专职护林员与兼职护林员管理制度,全市共配备专职护林员220名,每日开展巡林工作。三是“监督考核”全覆盖。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联合市水利局制定出台自然资源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将森林资源状况纳入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中,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长兴县将“林长制”涉及的5项工作纳入县委“六争六创”年度考核,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国8个、全省唯一)。
高效实施“巡查监管机制”
落实林长制,关键靠机制,让各级林长、各级部门和基层队伍真正发挥作用。一是全流程“智治”。依托“林长智治”应用场景,推进资源数据全量“落地上图”和线上管理,实时动态分析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核心指标“一屏掌控”。强化“林长智治”应用场景,结合“林长+护林员+网格长”工作体系,将挂牌督办、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地方自查等渠道发现的涉林问题纳入数字化管理,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预警,全力督促推动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共办结处理挂牌督办20件,其他事件4件。二是全方位“巡查”。固化各级林长巡查频次,创新林长巡查方式,无人机与人工巡山相结合、定点监控和卫星遥感相结合,建立“天、地、人”立体监管模式,实现林业资源、森林灾害、林业产业等全行业动态监测,精准掌握林业发展动态数据,提高发现问题和查处问题的能力。三是全领域“联动”。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经过充分沟通协商,与环太湖地市(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宣城市)建立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制定印发了《环太湖六市联合林长制工作方案》。同时,与安徽省滁州市签订《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在生态保护、科技攻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协同发展。以市级部门协作制度为依托,与市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形成检察司法监督与行政履职同向发力的林业生态保护新格局。
全力推行“益林惠民机制”
湖州市立足实际,以林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统筹谋划、合力推进的作用,聚焦聚力“护绿”“增绿”“用活”,不断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湖州市连续多年获森林浙江考核优秀。2023年,湖州市林业局获评“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进单位”。一是“护绿”筑基石。实施林长制以来,湖州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毁林(竹)种茶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及时得到坚决制止。森林资源督查问题整改销号全部完成,积极落实林地占补平衡管理。高标准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专项调查,超额完成年度除治任务。森林质量得到大幅改善提升,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森林蓄积量增率每年保持在5.7%以上,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增绿”固底色。坚持以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和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为抓手,不断推进全域国土绿化美化扩面提质,2023年完成造林更新2.03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同比实现翻番;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完成4.24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31.58%。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中华秋沙鸭已连续9年在湖州越冬栖息,湖州成为中华秋沙鸭等多种越冬候鸟的栖息地,德清下渚湖成为中国南方朱鹮种群繁育的摇篮。三是“用活”共富裕。各级林长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撬动、赋能作用,管严用活森林资源,试点开展竹林碳汇交易,助力森林资源向资产资金转化。推进安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建设,完成毛竹林流转收储84万亩,实现总分红3亿多元。大力发展以“一亩山万元钱”为目标的林下经济,有序推进“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工程。湖州市2个基地上榜省级“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基地。全市完成10个“千村万元”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任务,总占地3245.4亩。实施生态惠民、兴林富民战略,大力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累计建成省级森林休闲养生城市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个、森林康养名镇8个、森林人家93个、森林氧吧73个。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县余村到全国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种源基地德清下渚湖湿地,从蜿蜒秀美的莫干山森林公园到如镜如玉的太湖之滨,如今的湖州人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