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察》2024年总目录

2024-12-31 00:00:00
理论观察 2024年12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中国粮食安全:内涵、挑战和对策建议

——基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战略视角

云中马(1·5)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严格执法观李志庆(1·12)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任 瑞(1·17)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强国”的理论叙事唐宝志(2·5)

理论·历史·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逻辑理路

于丽媛,王 涛,殷昭鲁(2·10)

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信之源吴 琳,刘嘉悦(3·5)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任俊杰,许 峰(3·11)

习近平关于“无我”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刘 霞(4·5)

“双碳”目标的现实逻辑、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方贵玉,叶嘉俊(4·10)

危机与转机:人工智能时代共同富裕的发展进路

李昕羽(4·14)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向探析

周 妍(5·5)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

魏明勇(5·12)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解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理论

依据和实践进路李京伦,申红利(5·18)

“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唐启锋,陈荣贵(5·23)

现代性困境下的“两个伟大革命”及其实践方案

苏 磊(6·5)

从《资本论》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

吕青青(6·10)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与价值荀 泉(7·5)

习近平外交思想与对欧盟外交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张 亘,冯示君(7·11)

从“两个结合”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雷明芳,刘杨钺(7·18)

唯物史观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意涵研究

郭 庭,张冬利(8·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之维董晨光(8·12)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创新的逻辑探赜张佳一(9·5)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王梓行,许静波(9·12)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刘婉仪(9·18)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发展、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

马 雪,王文泽,马金龙(10·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集体主义的重要论述及历史性

贡献陈 冬(10·10)

“驾驭资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思考田宁韬(10·15)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公正司法保障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雍自元(10·22)

关于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认同的几点思考

逄红梅,侯广文(11·5)

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若干思考俞好爱,付颖群(11·11)

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精神的逻辑理路

李鋆洋,张丽娟(11·15)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理论指引、现实力量及实践路径张 曦(12·5)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常文峰,蒲 莉,程 伟(12·11)

·龙江振兴研究·

法治政府视域下黑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路径研究

崔 冬,夏玉配(1·21)

哈尔滨冰雪旅游模式解析与提升策略研究侯庆海(1·26)

齐齐哈尔市青少年女排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卜建华,吴 巍(2·15)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黑龙江省肉类产品流通的研究

曲明鸣(2·21)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的时代情境与策略转变纪咏梅(1·33)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主义现代国家观的批判及其方法论意义

——以《哥达纲领批判》为中心的文本分析卢 敏(1·40)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容生成及实践路径苏喜玲(1·46)

生成·重塑·变革:信息社会与共产主义的三重意蕴

阳 倩(1·50)

保留、规范、抵制消极休闲大力发展积极休闲孙金萌(1·54)

从“权力空间”到“速度霸权”:加速语境下的权力规训与前景展望张 琦(2·42)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张馨月,王 秋(2·48)

马克思劳动思想探析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宋雪晴(2·53)

从人性论到人生哲学

——《淮南子》的观点、修养方法与人格理想刘知明(2·59)

作为先验维度的社会世界

——早期海德格尔哲学中的社会本体论研究王志涵(3·27)

恩格斯权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基于《论权威》一文赵仕炜,贾中海(3·34)

从斯密、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劳动观的比较

——基于资本与劳动的视角马靖涵(3·40)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当代资本主义科技异化问题

董安琪(3·45)

抗日战争时期《太岳日报》对马克思主义在太岳地区的传播刘丽丽(3·50)

时间维度下文明异化的微观透视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联系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刘怡婷(4·36)

弗洛里迪信息伦理思想及抽象层次方法探究

张 慧,郭佳楠(4·43)

网络短视频数字拜物教的表现形式、生成机理及治理路径

蹇 俊,王 贝(4·49)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共产党形象的建构

——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考察张 旭,孟乐瑶(4·54)

《资本论》共同富裕思想的三重逻辑朱存华(4·59)

新时代伟大斗争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与发展

万伦来,陆 娜(5·61)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双重功能与实践意义

王凯民(5·67)

当代数字劳动的特点、异化表征及其扬弃魏筱茜(5·72)

回到马克思:共同富裕的理论旨归及实践优化

郭倩蓉,任福兵(6·46)

“大同”思想与马克思社会理想之契合性析论

赵宗琰,裘 梧(6·53)

从现象到现象学:现象学的概念、要义、主张与方法述略

徐 望(7·50)

黑格尔劳动论题“抽象化的过程”的理论智慧探寻

——基于马克思的视角尹邦睿(7·56)

马克思自由观及现实意义刘 洋,黄 奎(7·62)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何以可能?

——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分析基础李晓婷(9·42)

数字技术背景下资本主义物化的三重向度张诗博(9·48)

古希腊哲学中“Being”的哲学诠释刘瑞宏(9·54)

早期海德格尔对笛卡尔二元论世界观的解构与阐释

罗永斌(9·60)

论《论语今读》中的个体与群体刘 欣(9·67)

具体性: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基点沈遇安(10·73)

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批判性考察

——兼论其对中国政治经济学范畴创新的启示

郝静静(10·79)

纾困与升维:超越单向度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基于《单面人》的解读及现代启示刘怡婷(10·83)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中对异化问题的反思李欣黛(10·89)

民本与大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儒家仁政底蕴

吴朝旭(12·40)

民本相传:儒家政治哲学生命力的内生与发展

王 琦(12·46)

·社会学研究·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住房获得

李君甫,王树祥(1·61)

天津市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研究袁小波(1·68)

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汪建康,张慧儿(2·77)

城市单身青年婚姻焦虑研究冯 琦,白雯瑞,杨佳佳(2·84)

家政服务业近40年演变脉络与进程

——基于1978-2020年《人民日报》的文本分析

唐小茜,李少霞,庞 文(4·88)

青年群体网络“圈层化”的样态透视与应对之策

孙赛赛,何雅迪,王 兰(4·95)

互联网使用与老年人抑郁:社会参与的渠道作用

吴禹梦,刘利鸽(6·76)

学术共同体视阈下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态势、现实挑战与优化策略

——基于H市的调查刘 航(6·87)

再融入乡土:回流农民工参与农村社区治理意愿研究

——基于西藏日喀则市的调查

魏林姣,刘晨妍,顿珠罗布(7·95)

资本、能力与空间: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问题的多维阐释张江龙,章 晓(7·104)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容貌焦虑的产生与抵抗

罗畅意(7·110)

·历史学研究·

丘濬《世史正纲》新探彭崇超(1·74)

两汉至两宋:“精舍”之源流考辨朱晨鹭(1·80)

敦煌契约文书所见的儒佛道融合姚泓泽(1·85)

辽代赐剑予权考鲁志伟(2·91)

从唐律中的婚姻制度看唐代婚姻特点张 婷(2·98)

1947年东北解放区鼠疫流行与政府应对唐 涛(3·86)

从《松漠纪闻》中看金初兀惹人藏 毅(3·92)

中唐士人对三教融合的支持与排斥宋宇轩(3·96)

清政府治理黑顶子的路径抉择李耀琴(3·103)

北魏至清文化政策演变

——以嵩阳书院易名为视角王朋展(4·99)

古代社会儒家官德建设思想及启示陈昀岚,高 燕(4·105)

纳粹时期德国知识分子迁移与土耳其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韩旭鹏(5·120)

清至民国时期桂林契约文书“中人”身份探析

黎开然(5·129)

民国初年东北女性自杀现象分析

——以家庭婚恋关系为中心辛晓娜,范传南(5·134)

安史战乱中的货币

——从“乾元重宝”与“得壹元宝”谈起闫 卉(6·95)

世界范围内船葬习俗的文化意义探析

——由古代巴蜀的“船棺葬”说开去丁逸宁,丁雨柔(6·101)

乾隆年间山西灵石乡村禁赌探赜

——以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冀文杰(7·114)

“海国如户庭”:清末黑龙江地区电报创设考论

姜 彬(7·120)

1937-1945年侵华日军“扫荡”中焚毁房屋的罪行、动因与

影响赵 鹏,张雪妮(8·139)

民初东北移民生存困境与社会应对曲立超,陈小杨(8·147)

定义、对象与方法: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关系再思考

郑 星(9·112)

试论明朝北疆盐场的空间分布及对军镇的补给

李文倩(9·118)

东北沦陷初期日本关东军队飞行队的军事行动

李英达(10·130)

抗日战争时期马占山在西北地区所作贡献研究

肖 楠(10·135)

论“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态度的转变潘宣霖(10·139)

理论与学术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入新时代历史学研究路径探析王淳凯(12·109)

实利与殖民的二重变奏

——伪满时期《(满语)物理》教科书特点研究

陈云奔,徐海鹏(12·113)

·法学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制度立法依据问题

探析王 飞,孟 晖(1·91)

调整对象:对立统一规律在立法技术中的体现与运用

朱 泳(1·95)

新兴权利的法理基础与完善司法保护探析刘语妍(1·99)

民法典时代缺陷产品惩罚性赔偿的体系衔接与适用标准

高完成(4·109)

我国个人金融数据监管困境及其突破张书葶(4·115)

论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融合杨宜霖(4·121)

行政执法赋权:界定、困境及其破解郝 炜,周玉洁(4·125)

家庭暴力中非对抗性反击行为的正当防卫

——基于法教义学的思考王 然(6·110)

系统观念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中国式路径探索胡行华(6·117)

论数据作为新型财产权的产权建构路径张 俊(8·119)

中国市场化改革中企业执行转破产的价值研究

汤二子,王馨悦(8·126)

法律实证主义与清末民初法制改革赵 伊,翟羽翔(8·131)

轻罪治理背景下的管制刑改造问题研究张钦瑞(11·133)

智能合约的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赵丽君(11·139)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法律问题研究朱文磊(11·144)

·传播学研究·

平台洪流中的生存游戏:网络主播用工模式争议与维权路径探析孙博雅,朱豪杰,潘茹雪(1·103)

数字政府网络宣传路径优化的导引分析

——基于官微“央视新闻”宣传文本分析张晨蓓(1·109)

数智时代网络谣言话语的特征探析张 元,唐金武(5·138)

基于新媒体融合的新闻传播模式创新策略杨 琦(5·144)

·文化发展研究·

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域下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逻辑理路江 敏,祁 程(1·114)

元宇宙赋能智慧图书馆的实践逻辑与推进路径

尚子娟,莫一梅(1·120)

国家文化安全视域下的中华饮食文化研究史震烁(3·108)

乡约道德教化的历史溯源及其现代性转化罗丽婷(3·1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红色革命文化研究于春梅,刘骁锐,潘贺男(3·120)

在文明互鉴中突显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世界史课程思政主题及其融入路径探究

杜 品,庞丽娟(4·131)

5G高新视频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达斡尔族文化展为例李 敏,宿福胜,张耀麟(4·135)

中国式现代化人文城市的建构价值与实践路径

车孟杰(7·124)

文化建构视野下的青年学生家国同构研究张建岗(7·129)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源高 莹(9·123)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镇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以湖南省靖港古镇为例柴书毓,白艺娜(9·128)

“互联网+文化创意”指导下齐齐哈尔非遗保护与传播路径

研究董 芳(9·133)

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创新研究冼思瑶(9·13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阅读推广研究郭万敏(9·142)

红色基因嵌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内在机理、症结、理路

范虹邑(10·145)

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形式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吕 娜(10·149)

多源流理论框架下公共舆论与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政策修正王 飞,孟 晖(10·153)

基于中式餐饮传统的现代餐具设计分析张 宁(10·157)

国家文化公园视域下金长城(碾子山段)的保护与建设路径研究魏 敏,刘国庆(12·131)

档案艺术视域下档案史料活化研究

柴双超,范桂红,王嘉宁(12·135)

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服务研究

李汪洋(12·139)

要素集聚下齐齐哈尔市城市文化发展与对外推介的策略

研究董 芳(12·143)

·教育学研究·

“双减”政策离落地还有多远?

——基于学生与家长视角的调研刘雨晴,魏 毅(1·126)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变迁逻辑

叶瑞玲(1·133)

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王 蕾(1·139)

数字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顾相君,刘传雷,任 杉(1·143)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构建路径探析

马小华,何 强,徐凤江(1·149)

大学英语分级阅读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明桂花,张 晶,王 音(1·153)

基于“1+财务共享证书”制度下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

团队建设研究杨 羽(1·15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论断的三重向度

曹圣钊(2·116)

校园文化的隐秘面:高校学生干部特权思想的社会学分析

李振昕,张有文,贾夕曚,王 静(2·120)

建政时期私立之江大学构建“人民立场”的新生之履

朱栋荣(2·126)

卓越教师创新能力的基本维度、关键表现与优化进路

刘思遥(2·133)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策略程淑华,孟 熙(2·139)

“需要关注”研究生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

——以西安某高校为例刘玉青,吴宏春,薛周利(2·143)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改进路径

探析张冬梅,汪青青(2·148)

文化“再”启蒙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及路径研究

陈泽星(2·153)

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原则及路径研究

——基于心理情境创设的视角周 庆 , 高晶晶(2·157)

《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生问题意识培养

梁秀文,刘志艳(3·124)

儒家思想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林胜华(3·130)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高校行政管理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杜 鹃(3·134)

基于支架式教学法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张振强(3·138)

契约精神视野下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探索

——以贫困学生认定工作为例胡彩璐(3·143)

基于全产业链视野的新农科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为例

黄建盛,王忠良,杨奇慧(3·148)

新时期党史阅读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探析

梁一然,王杰昌(3·152)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潘 艳(3·157)

区块链赋能高等教育的伦理风险及防范对策孙明泽(4·150)

思政课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研究:空间、协同与渐进性

周利方(4·156)

对分课堂态度情感的革新潜力与哲学思考王逸阳(5·148)

红色文化提升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选择研究贾健鹏,段 媛(5·1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

——以龙江“四大精神”为例白 雪(5·156)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现实困境、角色期待与路径探赜刘小华,陈禹羊(6·139)

问题与对策:高中思政教师课堂言语反馈研究

李佳璐(6·144)

少数民族文化在筑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佟有才,于佳宾(6·151)

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魏晓林,龙翔宇,李伯华(6·156)

数字资本逻辑下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困境与出路

韩宝华,张馨予(8·152)

基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探索与

实践沙 印(8·157)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体系构成与存在

问题张岳嵩(9·149)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研究

王佳英(9·153)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李 晶(9·157)

区域文化视角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梁静华(11·148)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

褚贝贝(11·152)

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教学评一体可视化

路径的研究刘 虹(11·156)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探索

郭丽红,荣 鑫,郭 鑫(12·147)

“大学英语”文化课程思政融入式教学研究

——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英国概况文化课程为例

高 蕊(12·151)

·党史党建研究·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研究

于 洋(2·25)

高校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积分制研究

——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为例

韩 民,许雅洁,杨 欣(2·29)

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研究

——以黑龙江省黑河市为例王竟宇(3·17)

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崔晓达(3·2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冯 贺(5·28)

总结与展望:近五年关于李大钊的研究综述

鲁静文,车 放(5·34)

基层党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中的战略作用

王向卓,魏红曼(5·38)

社会组织党建的政策演进历程与经验启示

颜克高,房嘉信(6·16)

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时啸鸽(6·2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地方民族院校课程建设的价值、遵循与路径杜 娟,王 杰(146)

翻转课堂在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 敏(7·152)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技能培训中微格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董佳华(7·15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趋势

分析丁毅哲(8·32)

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模式创新与内在逻辑

——以Z市“1+X”联建模式统筹区域化农业产业发展为例

张鸣春(8·39)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三维审视卜晓东(11·20)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探析

王婧漪(11·25)

智媒时代背景下党性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

路径李鹏飞(11·29)

延安时期党对民主集中制的探索与发展刘晓润(11·33)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迁及时代

转向研探杨 淦(12·25)

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进路研究

朱 咏,李伟达(12·29)

论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精神实质的先行探索及当代启示

——基于毛泽东经典著作的文本解读周玉琴,李佳佳(12·3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朱一君,李桂红(2·34)

齐齐哈尔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赵晶飞,文 静,郭 锐,高楚凡(2·38)

元宇宙赋能爱国主义教育:逻辑理路、机遇挑战与策略研究

李姝婷,郭玲霞(4·18)

家国义利观视角下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家风构建的意义

于梦衍,张宁宁(4·22)

黑龙江省高校红色基因的凝练与表达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任俊霞,姜长宝(4·26)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析

张星萍(4·30)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大学生参与网络道德治理及其稳定性分析李伟鑫(5·42)

特征·影响·优化向度:ChatGPT何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张 宁,王 孟(5·50)

以“龙江五色教育”构建大中小课程思政一体化格局

张晓萱,许静波(5·56)

科学家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冯 贺(6·30)

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省思及优化

党俏俏(6·36)

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

胡 锐,唐志强,林 浩(6·42)

ChatGPT类大模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型建构探赜沈自友,关棋月(7·23)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价值与实现路径

王 滨,丁亚楠(7·30)

高校共青团对“饭圈”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视角王文静(7·35)

高校统战工作和课程思政工作的融合性探究王 洋(7·40)

红色研学游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程曼晴(7·45)

“大思政”格局中高校共青团功能定位的守正创新

于 娣(8·4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选拔指标体系

研究斯小燕,孙文静(8·51)

论知识产权法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张舒琳,孙 龙(8·56)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问题探析

葛宇宁,代冷丽(8·60)

身份、主体与集体:数字场域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风险要素及其纾解之道曹威伟,杨炳卓,张 凌(9·22)

全媒体时代网络刺点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与路径研究

郭云峰,李 明(9·28)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路径探索

姚宇娟(9·34)

Sora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探究

吕秀梅(9·38)

整体性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构研究

力 莎(10·40)

文化数字化战略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

吴 桐(10·4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基本对策

李文武,裴 玉(10·52)

制度比较视域下新时代道德原则的市场逻辑研究

田雪飞,鹿甜甜(10·5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维协同育人体系的内涵及作用机理

王春英,孙广宗(10·63)

生活化教学赋能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研究

陈勇军,邹桂艳(10·68)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探赜

任 可,李 敏(11·71)

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的际遇与机遇

郝天诚(11·7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场域的价值透视与实践创新

曹 超,李玲芝,罗方禄(11·82)

逻辑·史料·本质:“纲要”课教学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维透析刘云凤,曹鑫凤(11·86)

研究生思政课程现状检视与模式改进卫 瑾(12·51)

新时代劳模精神对职业教育价值引领的意蕴与路径研究

闫百灵,胡 柳(12·55)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如何做好团员青年网络思想引领工作

策略研究黄强冬(12·60)

·政治学研究·

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的政策变迁及内在逻辑

——基于间断—均衡综合框架分析

马树文,陈红喜,冯 雨(2·63)

区域发展视角下地方政府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李泽欣(2·72)

周恩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探析张沛霖(3·54)

服务型政府理论基础的争议:化解、反思与未来展望

陆 黎(3·60)

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实证效应及其合理性

——以山西能源城市转型为切入点王文宇(3·66)

把农民带进来:国家“根本性议程”的基层逻辑

——基于中国共产党与乡建派的比较研究王友叶(4·63)

横向优化: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乡镇区划调整

——以W市为例刘乐鑫(4·70)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国家-社会关系

——基于政党中心主义的分析王运涛(5·78)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古典意涵及其当代启示李冰洁(5·83)

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逻辑、创新与道德价值

——以“国际共生论”对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为例黄晨蕊(5·92)

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的三重考量:认知、方向与实践

张世昌,常 实(7·68)

毛泽东粮食安全观及其当代价值

闫奕澎,孟凡东,陈亚奇(7·73)

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民分化及政策建议张菊梅(7·79)

斯大林国企工作思想探析与启示孙小泽,许彩慧(7·87)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社会动员及其

转型路径研究鲁勇超(8·86)

国际体系结构下的威慑理论研究颜 青(8·94)

“双碳”目标下领导干部推进蓝碳保护工作能力提升路径

研究逯 达(8·100)

均势与国际法的关系研究

——基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跨学科视角纪维宣(9·71)

论戴维·米勒的代际正义继承性责任王虹帅(9·81)

“从嵌入到融合”:乡村治理现代化效能转化研究

陆 宏(9·87)

数字治理视阈下领导思维模式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效能的影响策略王诗喆(10·94)

“一带一路”框架中“五通”合作内容的战略意义

马昊原(10·100)

“松绑放权”的现实意义与路径深化陈再生,张小敏(10·105)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功能优势、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

张 霞(10·111)

老龄化背景下政府治理路径探析张 雷(10·116)

以包容审慎监管助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以制度建设为分析视角李志强(11·102)

传统文化视角下中国式民主的文化渊源探析

徐综远(11·108)

·语言学研究·

具身认知视角下文学语言特性反思与重构

——基于身体叙事学的考察刘 帅(2·10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南疆青少年国家认同建构

蒋鑫鑫(2·108)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互通与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刁小卫,李 超(2·112)

博弈语用学视域下外交话语的言语行为研究王 迪(4·139)

俄语口语中语气词“ну”的交际语用功能

张 威,李 丽(4·145)

政治话语中文化身份建构的语用策略研究

——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

讲为例侯豆豆(7·135)

青年人“词穷”背后:母语安全危机的技术异化与解困路向

刘明阳,唐 亮(7·141)

从制度化服务到协同型供给:社区公共服务的模式转变与

机制创新

——来自X街道的健康监测项目考察柯 瑞,王松磊(12·64)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类型与治理方案左冬雪(12·71)

认同、冲突与弥合:关于农民企业家意识形态素养及倾向的调查分析李 辉(12·78)

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的齐齐哈尔城市形象构建研究

——以《你好,齐齐哈尔》为例张 莉,敖雪芳,李宛蓉(12·118)

汉语国际教育精准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与路径

——以尼泊尔为例陈 涛,刘孟男,庞 虎(12·122)

论二语多词单位隐性知识及其测量李更春(12·126)

·经济学研究·

科技创新对中国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崔俊富,武慧兰,刘 洋(3·72)

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童庆玲(3·77)

乡村振兴视阈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应然价值、实然困境与必然路径卓治国(3·82)

“数字劳动”概念边界及其当代价值陈远晗(4·76)

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模式、困境检视与纾解之策

——基于皖中W市的田野调查吴 灵(4·82)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的农户增收效应评估

——以广西为例陈新建,杨芷婷,莫舒薇(5·97)

数字化转型、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分析

王 鸿,张新颖(5·107)

长尾理论视角下智慧旅游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孟 岩(5·114)

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崔俊富,何艺丛,郭 素(6·6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以J大学为例刘新未,张嘉珊(6·66)

关于进一步开拓黑龙江省肉类市场的建议王 莹(6·72)

二十年回眸: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阙立峻(8·105)

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杨 楠(8·113)

海洋体育产业链:概念界定、问题审视与优化进路

张宇飞,范高荣,韩 喆(10·120)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运营成本控制与利用效果研析

林英智(10·126)

以高水平融杭接沪推动高质量城乡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以海宁市杭海新区为例邵 晖(12·83)

共同富裕视域下发展壮大城市社区经济的路径研究

——基于浙江省海宁市两种模式的思考费冬明(12·88)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黄晶晶(12·93)

泰来大米市场占有率提升路径研究于海跃(12·97)

数字经济赋能齐齐哈尔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杨 赫(12·102)

·文艺学研究·

分析美学视域中的想象话语研究王慧琳(6·124)

东北作家城乡叙事的特点及审美价值研究

——以迟子建、梁晓声为例施 华,李 茹 (6·130)

阐释的开放性

——李商隐无题诗的寄托旨义刘 洁(6·135)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养路径与挑战魏 倩(8·16)

新质生产力助推东北振兴研究骆春雨(8·22)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

李静娴(8·27)

新质生产力的哲学意蕴张正林,张海夫(10·26)

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三重要素探赜

尹保红,梁 雨(10·31)

国内理论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综述

王君玺,李 敏(10·36)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新使命的学理支撑与实践路径

孙玉斌,侯 坤(11·57)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绿色生活方式何以建构李欣然(11·63)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工作日理论视域下隐形加班现象探析

安文叶,樊晓燕(8·65)

资本逻辑中的劳动、工人与“真正的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财富理论的批判与当代意义甘志军(8·71)

革命主体的觉醒:无产阶级意识何以生成?

——基于对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

董 慧(8·76)

恩格斯的“农民观”及其时代价值

——基于《德国农民战争》和《法德农民问题》的考察

李华兴 ,韩 振(8·8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价值分析

李文霞,马明月(11·37)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把握

——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杨雨环(11·43)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激进解读

——基于《论再生产》对阿尔都塞国家观的探析

王 旗,孙倩倩(11·48)

论马克思的“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思想

叶浪明,阮玉春(11·53)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我国民营资本行为规律的文化机理探析管星淼(9·92)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构逻辑、挑战与进路

——基于Z省L区未来康养智城的个案考察

陈春柳,庄丽芬(9·98)

现代养老模式对比探究

——以无锡和南京为例

刘璋玮,黄佳琴,杭心雨,黄 莹(9·105)

供应链战略选择: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平衡分析

李 阳(11·113)

基于国有资产监管背景下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阴起榕(11·118)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王思文,赵倪而(11·122)

城市社区智慧体育发展与老年人的数字包容性

郑凌峰,谷玉良(11·126)

·齐齐哈尔城市精神专题研究·

齐齐哈尔城市精神内涵特征及发展路径研究

孙晓黎,陈蓓蓓(11·90)

齐齐哈尔城市精神内涵与价值探析

刘骁锐,戴剑宇,王 睿(11·94)

以城市精神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曲浩天,祖 彤,王春黎(11·98)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常 昊(12·15)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杨嘉颀(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