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泛在共享: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

2024-12-31 00:00:00潘东标
教育家 2024年49期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教育内容的传递方式,更重塑了学习者的体验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赋能教育创新塑造未来的教育模式。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教育场景。未来的教室,是模块化设计桌椅、智能投影设备和交互式平板等组成的灵活智能的学习空间;物联网技术实现空间内设备的互联互通,进行空间智能管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使得实验教学不再受限于物理空间和设备成本,提供沉浸式的实验体验;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分析处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学习环境。

不断迭代升级的数字化技术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更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动能。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智能辅导系统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人工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云计算和互联网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实时更新,教育得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随时发生,互联网教育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育资源壁垒,促进更大范围内的教育公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并通过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实现多感官互动,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身临其境和即时反馈增强了学习者主动探究的动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近年来,南京市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校园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了校园的安全水平和管理效率,多个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在线自主学习机会,不仅在应急场景中保障了教育教学,还促进了师生群体云端互动,推动了校际互学互鉴。

为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南京市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上百个STEM课程中心,鼓励和支持学校研发特色课程和开展学科实践活动,重点开展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活动。STEM课程中心是“处处可实践、时时能创造”的创新教育新工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演示装置,开展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掌握开展STEM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有效方法,并向学科学习迁移和拓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此外,南京市教育局积极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持续推动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平台标准化建设,创新内容供给,打造在线学习特色平台“金陵微校”。该平台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教学闭环,并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南京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依托“金陵微校”平台的“未来教室”试点工作,推动学习场景革命,打造泛在共享的智慧教育新家园。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项目研究中,全市100所中小学利用“金陵微校”平台参与探索实践,构建师生活动新模式、探索精准的资源推送、科学的学情诊断,形成展示活动、专刊、研究报告、优秀案例报告、课题实录等为主要形式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数字教育平台的南京样本实现从国家到学校五级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库的贯通,取得了教学和科研的双丰收。

“金陵微校”个性化自主学习、智能化学情分析、一对一精准推送等功能,是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教育高位均衡的得力助手。“金陵微校”汇聚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与专题教育资源,探索数字教学环境的多样性与高维度,提供资源课程化加工工具和可视化内容全场景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高效、高频、高能”的新一代数字化精准教学体系,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流、沉淀、共享,让更多的师生受益,为全市教育资源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在新起点上,南京市教育局正在谋划构建更加开放、灵活和包容的教育新生态,探索数字技术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核心驱动力。